摘要: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老年痴呆不是运气差,是身体“记仇”太久。你以为它突如其来,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它就悄悄在脑子里埋下了伏笔。不是所有人老了都会糊涂,但有些人,更容易糊涂。
说句不太中听的话,老年痴呆不是运气差,是身体“记仇”太久。你以为它突如其来,其实早在几十年前,它就悄悄在脑子里埋下了伏笔。不是所有人老了都会糊涂,但有些人,更容易糊涂。
痴呆,不是记性差那么简单。它是一种大脑逐渐“退化”的疾病,会吞噬一个人的记忆、性格、判断力,甚至生活能力。
到了晚期,有些老人连儿女都不认识,吃饭走路都需要人喂、扶、哄。这不是自然老去,是病在脑子里慢慢腐蚀。
研究发现,有三类人,更容易被老年痴呆“盯上”。咱们一个个说,你有没有,心里大概就知道了。
你可能觉得,晚上睡不着,白天困一点而已,没什么大不了。但医学上早就盯上了这个问题。
睡眠障碍,是老年痴呆最早的“前哨信号”之一。尤其是长期入睡困难、频繁夜醒、睡眠时间短于6小时的人,脑子里的“垃圾清理系统”会逐渐瘫痪。这个“清洁工”负责清扫β-淀粉样蛋白——一种被确认与阿尔茨海默病密切相关的毒性蛋白。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年发表的一项临床研究指出,睡眠障碍患者大脑皮层中β-淀粉样蛋白沉积明显高于正常人群,且睡眠质量越差,沉积越多。
你可以把脑子想成一台电脑。白天高速运转,晚上靠睡眠“清缓存”。你天天熬夜、翻来覆去睡不沉,就等于每天都不关机,缓存一直满着,久了系统就崩了。
别再“夜猫子”自豪了。每天稳定睡够7小时以上,而且睡得沉,是延缓脑退化的基础工程。如果你已经有中年失眠、睡醒后头昏脑涨、白天打盹等情况,建议尽早去做一次神经内科或睡眠医学评估。
有些人退休后就“放空自己”,刷剧、睡觉、打麻将,日子过得是安逸,但脑子也就开始“闲下来”了。
大脑也讲“用进废退”。长期缺乏学习、思考、记忆类的认知活动,会导致神经元之间的连接变少,神经突触萎缩,脑容量下降。你可以理解为,脑子这块肌肉,不用就会萎缩。
北京协和医院的一项人群追踪研究显示:认知活动频率高的人群,比认知活动低的人,患老年痴呆的风险降低近40%。这个差距,不是靠吃保健品能补回来的。
很多人误以为,退休了就该“放空大脑”。脑子越不用,老得越快。你看那些老教授、写作者、爱学习的老人,哪怕八九十岁了,讲话还思路清晰、逻辑清楚。
所以我常劝病人,哪怕你不再工作了,也要给脑子找点“活干”。每天阅读30分钟以上、养成写日记习惯、学点新技能、尝试背诗、记账、做填字游戏、学乐器……都是激活大脑的好方式。
别小看这些小动作,这就是你在给自己的神经元“健身”,比什么保健品都靠谱。
你听过“脑供血不足”吗?很多人把它当成一个模糊的名词,其实它背后藏着一个大问题:脑血管长期供血不畅,会把大脑慢慢“饿坏”。
血管性的痴呆,和阿尔茨海默病并列,是老年痴呆的两大类型。前者的导火索,往往是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动脉硬化这些慢性病。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2023年的研究显示,患有三种以上慢病的人,发生认知障碍的风险是健康老人的2.8倍。尤其是血压波动大、糖化血红蛋白长期控制不佳、血脂异常者,脑白质病变出现得更早。
你可以把脑血管比作“城市电缆”,供血一出问题,脑区就像突然停电的街区,功能立刻下降。记忆、语言、空间感知、判断力,是最容易“断电”的区域。
更糟的是,血管性痴呆不像阿尔茨海默病那样缓慢,它可能是一场脑梗、一次小中风之后,突然之间出现。昨天人还好好的,今天就糊涂了——这种打击,家属根本反应不过来。
如果你是“三高”人群,千万别把指标控制当儿戏。血压要控制在130/80以下,糖化血红蛋白尽量维持在6.5%以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要达标,这些数字,直接关系到你老了以后脑子清不清楚。
还得提醒一句:控制慢病,不是靠“吃药凑数”,而是靠“吃药达标”。每年做一次颅脑磁共振(MR)和血管超声检查,是中老年人对自己最基本的负责。
痴呆的“前奏”,往往就在日常的细节里。
最近记忆力变差了?刚放下的手机转身就忘在哪?熟人的名字突然叫不出来?走路开始不稳,情绪起伏变大,甚至性格变得暴躁、易怒?这些都不是“正常老化”,而是轻度认知障碍的信号。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年发布的流行病学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群中,轻度认知障碍患病率接近15%,而这部分人,将来有一半会发展成老年痴呆。
可怕的是,早期症状往往被忽略,甚至被家人误解为“老糊涂、脾气怪、记性差”。等到真正确诊时,很多干预手段已经来不及了。
大脑的健康,不能等“出问题”才重视。你现在的每一个生活习惯,都是未来脑子的样子。
如果你已经处在中年,或者家中有高龄老人,现在就要开始预防。每年做认知功能筛查、关注睡眠质量、控制慢病、保持大脑活跃、规律社交,是我们能做的“主动防线”。
不怕你现在脑子慢,就怕你不在乎它慢。
老年痴呆,不是你一个人的事。它会让一个家庭的生活节奏被改变,让亲人关系变成“陌生人照护”。它最痛苦的地方,不是忘了自己,是忘了最爱的人。
你不想哪天,坐在餐桌前,看着眼前的孩子,却叫不出名字。你不想老了以后,别人说你“人还活着,魂已经不在了”。
那现在,就帮自己守住大脑。它不是万能的,但它值得你用尽全力去保护。
——别让未来的你,变成你现在最怕变成的样子。
参考文献:
[1]王晓青.睡眠障碍与阿尔茨海默病关系的研究进展[J].中华老年医学杂志,2022,41(6):625-629.
[2]李春阳,赵一鸣.慢性病共病与老年认知功能障碍的相关性研究[J].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2024,50(4):312-318.
[3]陈洁,张军.认知活动水平与老年痴呆发病风险的前瞻性研究[J].北京协和医学杂志,2023,45(3):218-223.
来源:章医生健康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