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金秋十月,清风送暖。为深入落实党建为民服务理念,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北湖社区依托 “党建引领 +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需求,于 10 月先后走进育才中学、三里湾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两场 “定制化” 心理成长课,用温暖与
金秋十月,清风送暖。为深入落实党建为民服务理念,聚焦青少年心理健康成长,北湖社区依托 “党建引领 +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精准对接不同年龄段青少年心理需求,于 10 月先后走进育才中学、三里湾小学,为孩子们送上两场 “定制化” 心理成长课,用温暖与专业为青春导航,为童年赋能。
青春不迷路:给青春期装上 “冲动刹车”
10 月 16 日下午,育才中学七年级的教室里,一场别开生面的 “红蓝键选择战” 正在热烈进行 ——“红键:马上得 500 元但一周倒霉;蓝键:啥也没有但平安顺心,选哪个?” 随着社工范慧洁的提问,学生们纷纷举起左手或右手,课堂瞬间变成 “选择实验室”。
这堂以 “青春不迷路” 为主题的心理课,精准戳中青春期孩子 “易冲动、难预判后果” 的成长痛点。课堂上,范慧洁通过 “小杰捡钥匙骑走自行车” 的真实案例,让学生们直观看到:一个看似 “小事” 的冲动选择,可能触发 “法律风险 + 学校处分 + 信任危机” 的连锁反应;再结合美国心理学家埃利斯的 ABC 理论,用 “盲人坐坏飞机模型” 的故事告诉大家 “不是事件本身,而是看法决定情绪”,教会孩子们用 “改写内心剧本” 的方式调整心态 —— 把 “他故意惹我” 换成 “他可能没看见”,把 “跟大家一样才酷” 换成 “做对的事更酷”。
最受学生欢迎的当属 “自救工具箱” 环节:情绪上头时,用 “找 5 个能看的、4 个能摸的、3 个能听的” 锚定法稳住心神;面对同伴邀约做危险事,可用 “爸妈叫我回家” 的借口婉拒,或用 “去喝奶茶吧” 转移注意力。“原来冲动时能‘按下暂停键’,以后遇到事我再也不慌啦!” 课后,七年级学生小李兴奋地说。
社交小达人:解锁童年 “受欢迎密码”
10 月 24 日,三里湾小学三年级二班的课堂则充满了欢声笑语。下午第一节,王会敏老师的心理健康教育课在欢声笑语中拉开帷幕。课程以一个名为“快乐源泉”的互动游戏开始,同学们在分享与讨论中,共同发现了一个温暖的真相:我们的快乐和幸福感,很大程度上来源于身边的“重要他人”。
接着,课堂进入了别开生面的情景剧表演环节。同学们化身小演员,将校园生活中可能遇到的冲突、误解与互助场景生动地搬上讲台。通过这种沉浸式的体验,王老师引导大家深入剖析:如何才能成为一个受人欢迎的人?她将答案清晰地归纳为四个重要的行动指南:第一,要主动伸出援手,热情帮助别人;第二,当产生矛盾时,要学会宽容和谅解对方;第三,与人交往务必坦诚相待,付出真心;第四,在同学朋友遇到挫折时,要懂得安慰和鼓励。
这堂课不再是单调的说教,而是融合了游戏、表演与讨论的探索之旅。王会敏老师通过精心的设计,让深刻的道理在孩子们的亲身参与中内化于心。整节课气氛热烈,孩子们在愉悦的体验中深刻领悟到,成为一个受欢迎的人,关键在于拥有一颗善良、包容且乐于付出的心。
党建引领聚合力,家校社共筑成长圈
两场心理课虽针对不同年龄段,却有着共同的 “北湖温度”。作为党建引领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模式的具体实践,北湖社区前期通过走访学校、问卷调研,精准掌握到:七年级学生面临青春期冲动管理难题,三年级学生需要社交能力培养。为此,社区专门统筹专业社工资源,筛选经验丰富的志愿者,量身设计课程内容,既保证了心理知识的专业性,又兼顾了课堂的趣味性。
“青少年是家庭的希望,更是社区未来的活力源泉。” 北湖社区负责人表示,接下来,社区将持续以党建为核心,深化 “专业社工 + 志愿服务” 联动机制,围绕青少年学业压力、亲子沟通、情绪管理等更多需求,开展系列成长活动,推动 “家校社” 协同育人体系落地见效,让每一位青少年都能在温暖守护中健康成长,为建设和谐社区、培育时代新人注入 “红色动能”。
来源:冀羽社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