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九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早晚像秋,午间像夏。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外套的事;可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场感冒、一夜失眠,甚至一次住院。很多事情,看似小,却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每年农历九月初九,人们总会不约而同地想起一个词:重阳节。这个日子,被赋予了“敬老”的温情,也承载着不少讲究。
但在如今节奏快如闪电的生活里,不少人已经把这些“老传统”当成了“老迷信”。
可真的是这样吗?
有些事还真不能不当回事。尤其是对家里的长辈来说,明天这一天,有些事,最好别做。
不是因为玄学,而是因为背后藏着不少医学与生活经验的提醒。它们不神秘,却很实际。
九月的天气,说变就变。早晚像秋,午间像夏。对年轻人来说,可能只是一件外套的事;可对年纪大的人来说,却可能是一场感冒、一夜失眠,甚至一次住院。很多事情,看似小,却是身体状况的晴雨表。
就拿登高来说,重阳节登高望远的习俗由来已久,不少老年人也乐在其中。但问题是,登高不等于“乱爬山”。
很多公园的山路坡陡、台阶窄,有些地方护栏年久失修,稍不注意就容易绊倒。跌倒是老年人最危险的意外之一,一场看似轻微的摔跤,可能引发骨折、脑震荡,甚至更严重的后果。
还有些老人,觉得节日就该热闹,约上老朋友打牌唱歌,甚至喝上两杯。
可这个时候,若本身患有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慢性病,情绪激动、饮食不节、作息紊乱,都可能成为诱发疾病的导火索。节日的喜悦,不能以健康为代价。
那是不是就什么都不能做了?当然不是。而是应该知道,哪些事不该做,哪些事该做得更有分寸。
很多人喜欢在节日里“进补”,煲汤、炖肉、吃补药,可秋冬交替时节,消化功能本就减弱,暴饮暴食或盲目进补,反而给身体增加负担。特别是有肝胆、消化系统基础疾病的老人,更要谨慎。
说到底,节日是用来好好生活的,不是用来“硬撑”的。
有些老人,明明前几天还在发烧咳嗽,却因为孩子回来陪自己过节,怎么也不肯说出口,怕扫了大家的兴。
这样的“体面”,其实谁都不忍心看到。生病了就该休息,节日也不例外,身体不是用来逞强的,那些最温柔的重阳节,应该是家人在一起,哪怕什么都不做,也安稳地过完一天。
有些人会说,年轻时都没这么讲究,怎么老了反而多事了?
其实不是多事,是终于明白,身体不像以前那样扛得住了。以前伤风感冒一觉就好,现在一个喷嚏都能折腾一周。
以前熬夜看球比赛,第二天继续精神抖擞;现在只要晚睡一小时,血压就飙上去。年纪越大,身体越诚实,再也容不得半点折腾。
还有一点,很容易被忽略:节日里的孤独感。
不少空巢老人,到了重阳节反而更落寞。电视里反复播放着“敬老爱老”的宣传,街上贴着“登高望远”的横幅,邻里亲戚都在晒孙子晒团圆。
可他们一个人坐在屋里,连说话的人都没有。这种时候,情绪的低落可能比身体的不适更伤人。有研究发现,孤独是老年人心血管疾病、抑郁症等隐性风险的重要诱因之一。
重阳节说到底,不是提醒老人要注意什么,而是提醒全家人:别忘了那些沉默却强撑的背影。
还有一件事,很多人都没意识到:节日里不要轻易服用“保健品”。
尤其是那些来历不明、宣传浮夸的产品,什么“抗老抗癌”“延年益寿”的字眼,听上去动人,但常常没有科学依据。
更关键的是,这些保健品往往和老人正在吃的慢性病药物有潜在的药物相互作用风险,轻则影响疗效,重则出现副作用。不是不可以吃,而是需要专业医生的指导,不能盲目跟风。
还有人习惯节日里烧香拜神,求个“心安”。这本无可厚非,信仰自由。但要注意场所安全,尤其是年久失修的小庙、香火密集的地方。
烟雾对呼吸系统不好的老人来说是一种刺激,再加上人多拥挤,环境复杂,存在跌倒、烫伤、吸入刺激气体等风险。若真的想祈福,不如在家静坐片刻,或陪家人吃顿饭,都是安心的方式。
节日里也别忘了定时服药。
很多老人随着节日节奏打乱了原本规律的作息,饭点推迟,药也忘了吃。尤其是慢病患者,按时服药是一件再小不过却不能忽视的事,一旦中断,容易引发血压波动、血糖失控等问题。
家人也应该多留心,哪怕提醒一句,也可能避免一次突发状况。
节日的仪式感,从来不在于热闹,而在于是否让彼此感到安心。
对老人来说,重阳节最好的安排,不是登多高的山、吃多好的饭、拿多贵的礼,而是一顿温热的饭菜,一个有对话的午后,一次不紧不慢的散步,一个被认真倾听的瞬间。
如果真要说“不能做”的事,其实也不只是七件。它们是七面镜子,照出了我们平时忽视的细节,和那个在忙碌中被淡忘的“健康日常”。
愿这个重阳节,不只是朋友圈的“敬老日”,而是家里真正多了一次陪伴,多了一句关心,少了一点冷落,少了一次意外。
声明: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文献:
[1]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老年人健康生活方式指导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3.
[2]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S].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2.
[3]杜琳,张磊.老年人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策略研究进展[J].中国老年学杂志,2024,44(5):1120-1123.
来源:普外科欧阳医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