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此言论恰好出现在“尼米兹”号在南海遭遇尴尬、甚至传出舰载机坠海事故的时候,让人不禁疑惑:美媒是真的觉得福建舰不行,还是不敢承认它行。
福建舰还没正式服役,美国媒体就急着给它下了自夸式的结论——福建舰战力只有“尼米兹”号的六成。
如此言论恰好出现在“尼米兹”号在南海遭遇尴尬、甚至传出舰载机坠海事故的时候,让人不禁疑惑:美媒是真的觉得福建舰不行,还是不敢承认它行。
福建舰到底有没有被低估?美军这次的评估,背后是不是在虚张声势?中美之间的真实差距,真的还存在“半个世纪”吗?
CNN的这篇报道看似专业,实则老调重弹。
“降维打击式”舆论,美国不是第一次用了。辽宁舰服役时他们说不堪一击,山东舰下水时他们说只是“翻版苏联货”,现在轮到福建舰了,又拿出“经验不足”“技术风险高”这一套。
日前,他们请来了两位美国前海军军官,一位是前上尉舒斯特,另一位是前舰载机飞行员、海军中校斯图尔特。
两人一个从战略角度分析,一个从飞行甲板细节入手,最终得出一个看似理性的结论:中国福建舰的战斗力,大约只有“尼米兹”级航母的六成。
舒斯特说中国缺乏操作弹射航母的经验,这点没错,但问题是,“经验”是个动态积累的东西,不是永远的短板。
辽宁舰2012年服役,到2016年底就能带队编队实战打靶,这效率并不低。山东舰更夸张,服役两年多就已具备战斗力,和美军传统的训练周期相仿甚至更快。
以此类推,福建舰在拥有更现代化装备的同时,有什么理由不在更短时间内成军?
斯图尔特则从飞行甲板角度质疑福建舰的结构设计,认为起降路径与挡焰板存在冲突,会影响效率。
这问题的确是弹射航母设计中的一个老大难,但他忽略了一个事实:美国自己也没解决好。
美军虽然通过扩大斜角甲板来缓解起降冲突,但实战中起飞和降落依然是分开操作的。福建舰在设计上也不追求“起降同时进行”的幻想,而是实用优先,追求稳定和安全。
就算福建舰的飞行甲板面积、舱内容量、弹射器数量略逊于美军10万吨级的“尼米兹”或“福特”级,但这并不意味着它的综合战斗力就只剩六成。
舰载机数量本就不是比得过就能赢,关键在于出动效率、回收速度和作战指挥系统,这些恰恰是中国近年来重点突破的方向。
美媒之所以在这个时候表态,恐怕真正的问题不是福建舰,而是“福特”号和美国造船业的尴尬。
“福特”号是美军最先进的航母,首舰造价高达180亿美元,配备了电磁弹射器、自动武器搬运系统、新一代舰桥设计……听起来很科幻。
但从2009年开工到2021年才正式完成海试,整整拖了12年。即便如此,截至2024年,“福特”号依然被曝出电磁弹射器频繁故障、舰载机起降效率低、作战系统不稳定的问题。
更别提它的后续舰艇建造速度慢得惊人,第二艘“肯尼迪”号还在海试,第三艘“企业”号连主动力系统都还没装完。
而中国从辽宁舰到山东舰,再到福建舰,三艘航母的建造周期和技术进步几乎是线性加速。
更关键的是,中国有两个航母造船厂,常年保持工业体系的高强度运转,这种稳定的造舰能力才是最值得美国焦虑的地方。
美国战略界当然不是不明白这个趋势,但他们更擅长通过“话术”去维稳舆论。
“福建舰战力只有美航母六成”这种说法,恰恰暴露了他们对自身优势正在逐步流失的担忧。因为一旦承认福建舰具备接近超级航母的战力,那么“美国在西太的航母压制力”就不再是压倒性的了。
很多人看航母战力的时候,喜欢拿吨位、弹射器数量、舰载机种类这些“硬数据”来对比,认为吨位小一些、弹射器少一台,战力就差一截。
但有个问题被忽视了,那就是整体作战效率。
比如福建舰采用的是电磁弹射系统,这本身就是一项超越“尼米兹”级蒸汽弹射的大跨步升级。
虽然这项技术也曾让“福特”号吃了不少苦头,但中国的电磁弹射器研发是一步步走出来的,并非照搬。早在2017年,中国在陆基平台就开始测试电磁弹射系统,福建舰上舰前已经完成数千次稳定弹射测试。
此外,福建舰的设计考虑了未来五代舰载机的适配问题,具备更好的隐身兼容性和数据链对接能力。
也就是说,它不是为当前的歼-15而设计,而是为歼-35甚至后续无人战机做准备。这种“留白式”设计思路,才是现代航母的灵魂。
而反观“尼米兹”级这种上世纪70年代的产品,其设计逻辑完全不适用于当下的五代战机作战体系。蒸汽弹射的响应时间、功率调节能力都远不如电磁弹射,导致F-35C在“尼米兹”级上起降频繁出问题。
所以说,“60%”这个评估,更多是基于过时的衡量方式。真要比战力,得看整个系统协同效率,而这一点,美国海军自己都承认——他们的舰载机起降效率正在下降,而中国正在上升。
别看现在美国媒体嘴上不服,其实心里最怕的,是福建舰不是终点,而是起点。更让他们坐立不安的,是传言中即将登场的“004型”航母。
根据目前的公开信息,004型将采用核动力,排水量将达到甚至超过10万吨,配备全套电磁弹射系统和隐身舰载机群。
也就是说,它将真正具备与“福特”级正面对抗的能力。而在这之前,中国已经完成了三个阶段的航母技术迭代,从滑跃到弹射再到电磁、核动力,几乎没有技术断层。
这才是美国不敢明说的恐惧所在——中国在过去十年把美国几十年的航母发展路径走了一遍,而且还在不断提速。
不仅如此,中国的航母主力还处于上升期,舰员年轻、体系新、造舰节奏稳。而美军则正面临“尼米兹”级老化、“福特”级难产、工业体系萎缩三重困境。
航母是国家工业能力、体系作战能力和战略意志的集合体。福建舰的出现,代表的是中国在这些层面全面突破的信号。
参考资料:
China's newest aircraft carrier not as capable as 50-year-old US ship in one key respect, former USofficers say
OCT 26, 2025
来源:议史纪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