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助与盈利的角力:南宁猫咖的流浪猫“打工账”为何难平衡?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8 10:13 1

摘要:午后三点的南宁,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两家猫咖里投下截然不同的光影。西乡塘区“宠森林”内,30多只毛色混杂的流浪猫散落各处,店主陈晓芸指尖沾着计算器薄灰,反复核对着当月开支清单;而广西大学附近的“嬉猫所”中,10只布偶、金渐层蜷在皮质沙发上,店主林然盯着电脑里的营

午后三点的南宁,阳光透过玻璃窗,在两家猫咖里投下截然不同的光影。西乡塘区“宠森林”内,30多只毛色混杂的流浪猫散落各处,店主陈晓芸指尖沾着计算器薄灰,反复核对着当月开支清单;而广西大学附近的“嬉猫所”中,10只布偶、金渐层蜷在皮质沙发上,店主林然盯着电脑里的营收数据满面春风——顾客虽吐槽猫咖模式单一,却仍忍不住为“萌态百出的品种猫”买单。当流浪猫遇上品种猫,这场“卖喵生意”的账本,为何走出了两条截然不同的路?

陈晓芸的“百万赌局”:流浪猫“打工”难抵成本重压

2021年9月,陈晓芸把园区喂了半年的“小瘸子”抱回家,又收留了3只被物业驱赶的奶猫。彼时她名下已有17只流浪猫,房贷尚未结清,猫粮账单却已突破五位数。“不如让它们自己挣口饭吃?”朋友一句玩笑,让她动了开猫咖的念头——当时南宁猫咖行业正热,本地论坛里“月赚3万”“半年回本”的帖子刷屏,她咬咬牙,将准备提前还贷的100万积蓄,投进明秀西路一间100㎡临街铺面,取名“宠森林・猫咖”。

她给34只流浪猫逐一建档,把它们的故事印在12元一张的门票背面:“就像卖电影票,主角是这些曾无家可归的猫。”开业前半年,“救助代替购买”的招牌加上本地爱猫社群转发,周末单日能卖出200多张门票,猫罐头、咖啡饮品毛利达30%,收银机“滴滴”声不停。

好景不长,点评平台上的差评逐渐增多:“装修简陋,拍照出片差”“猫不黏人,撸十分钟就腻了”,客流直线下滑。更棘手的是“后方医疗账”:两只三花流浪猫先后患上猫传腹,十几天住院费花了6300元;一只奶牛猫误食塑料,手术费2800元……“一张门票12元,一只猫一场病就能吃掉100多张门票。”陈晓芸把计算器按得噼啪作响,月底对账时,净亏1.1万元。

2022年底入职的兼职员工吴婷记得,除了医疗开支,顾客的顾虑更让客流雪上加霜:“有家长在群里说‘流浪猫脾气难测,怕抓着孩子,不敢带过来’。”

真正的现金流缺口,靠“副业”勉强填补。陈晓芸把10㎡储物间改成洗美室,推出88元一次的“流浪猫同款洗澡”服务,单次毛利50元;前台玻璃柜里,15元一支的猫薄荷喷雾、18元一个的帆布猫爪包成了新营收点。“门票只是引流,利润全靠洗澡和杂货。”她给吴婷算过:2023年门票收入9.1万元,洗美与零售收入14.6万元,账面才勉强“几乎持平”——但这“持平”里,没算她自己的工资,“我月薪按0算,只缴社保,算下来没倒贴就不错了。”

同市不同命:品种猫咖的“轻奢账”为何能翻红?

同样在南宁西乡塘区,世贸西城C座1407号的“嬉猫所”是另一番景象:10只布偶、金渐层乖乖躺在亚麻色地毯上,空气里混着白茶香氛。店铺面积只有“宠森林”的一半,装修却砸了40多万——马卡龙拱门、云朵吊灯、粉蓝墙体,将多巴胺童话风格拉满。小红书上,它的打卡笔记有几百条,关键词高度统一:出片、治愈、滤镜友好。

32岁的店主林然曾是跨境电商运营,2021年把3只自家退役种猫打造成“头牌”。与陈晓芸的平价路线不同,“嬉猫所”走“轻奢撸宠”路线:39.8元门票含一根猫条,加28元可换手冲咖啡;“门票+咖啡+周边”单人套餐定价88元。“品种猫性格稳定又黏人,不伸爪不炸毛,客人敢把脸埋进猫肚子里撸,体验感拉满,复购率自然高。”2024年,“嬉猫所”净利润达22万元,林然已开始物色下一家分店。

同样卖“喵”,一边在算医疗账,一边在算装修滤镜账;一边靠情怀硬撑,一边靠场景溢价盈利——南宁猫咖的两条赛道,差距愈发明显。

高端vs平价:顾客体验差在哪?

“单从体验感来说,两家店的差距很直观。”体验过不同档次猫咖的顾客李雨桐说。在环境与卫生上,高端猫咖精致整洁、空间开阔,空气清新无异味,进门需换拖鞋、手部消毒,还备有粘毛器;平价猫咖环境简单,偶尔嘈杂,虽卫生尚可,但猫毛较多,有时会有宠物特有的味道。

猫咪状态上,高端猫咖多为布偶、金渐层等名贵品种,毛发打理得光亮顺滑,健康活泼;平价猫咖以流浪猫为主,部分猫咪因接客频繁显得疲惫,互动性一般。互动体验上,高端猫咖店员会主动抱猫给顾客,讲解每只猫的习性;平价猫咖虽有“特定围脖猫咪脾气差”的提醒标识,互动更自由,但猫咪很少主动亲近人,需靠零食或逗猫棒吸引。

附加服务与价格也形成反差:高端猫咖含不限时畅饮(咖啡、茶、软饮),还提供Switch、桌游、观影区等娱乐项目,人均消费30-70元;平价猫咖餐饮简单、娱乐设施有限,核心只剩“撸猫”,人均20-50元,工作日或夜间常有优惠。

“高端猫咖卖的是‘精致治愈体验’,花钱买的是舒适环境、稳定服务和附加休闲;平价猫咖更像‘猫咪社交站’,靠性价比吸引想单纯撸猫的人。”李雨桐总结道。

猫咖市场:从“风口”到“微利挣扎”的转折

猫咖“咖啡+猫”的商业模式看似简单,却吸引了大批“爱猫创业者”涌入。但这类“情怀驱动”的创业,往往低估了运营复杂度——2020-2023年,南宁猫咖数量激增,多数店铺陷入同质化竞争:核心体验都是“撸猫+拍照+一杯饮品”。当供给增速远超消费人群(尤其是高复购客群)增长时,市场从“蓝海”快速变成“红海”。

为抢客,商家要么陷入价格战,要么开启“猫咪军备竞赛”——青秀万达、三街两巷等商圈及写字楼里,猫咖密集分布,单店客流被严重分流,难以达到健康经营的“入座率”。“顾客这个月去A店,下个月去B店,几乎没忠诚度。”行业内人士坦言,此时猫咖行业已从“高毛利”滑向“微利”。

更棘手的是“压不下去的成本”:猫咖依赖人流量,必须开在临街或核心商圈,南宁优质地段租金持续上涨,几乎无谈判空间;若选二楼或写字楼,又要额外投广告引流,或靠低价拉客。猫咪养护是刚性支出——中高端猫粮、主食罐头、零食不能省;一旦爆发猫藓、呼吸道感染等传染病,治疗费高昂还可能导致停业,绝育、疫苗、驱虫更是固定开支。此外,店员既要服务顾客,又要照顾猫咪、做清洁(铲屎、拖地、消毒),人工成本居高不下。

而救助型猫咖的出现,并非“情怀战胜商业”,而是“在市场困境中找生路”:当无法在商业维度竞争时,便转向“社会价值维度”重建优势——公益属性带来低成本内容、信任背书和品牌差异化,解决了传统猫咖“获客难、同质化”的痛点;商业收入(门票、零售)又为救助提供稳定资金,实现“自我造血”,避免纯粹公益的资金困境。

如今南宁猫咖市场的逻辑,已从最初的“情感体验经济”,变成“在内卷与成本挤压下求生”的游戏。能活下来的,必然是跳出同质化、重视动物福利、靠精细化运营创造独特体验的少数品牌。

破局之路:在救助与盈利间找平衡

“品种猫比流浪猫更讨喜,平价猫咖转型是必然。”陈晓芸已着手调整运营策略。她与本地救助机构合作:对方承担部分医疗成本,猫咖作为“领养展示点”,每月能获500元补贴;同时推出“流浪猫认养计划”,顾客每月支付99元可给一只猫冠名,享受免费撸猫、生日特权等福利,目前已有7人参与。

产品端也在升级:她聘请专业咖啡师优化菜单,推出“猫咪主题拉花咖啡”,将饮品客单价提至25元;联合文创店开发猫形钥匙扣、笔记本等周边,上个月周边收入占比已达15%。

这些调整初显成效——近两个月亏损幅度缩小40%。“救助是初心,但得先活下去,才能给更多流浪猫一个家。”陈晓芸的账本上,已添了新规划:下个月联合宠物医院推出“撸猫+宠物健康咨询”套餐,在温情与商业间找更稳固的平衡点。

其实南宁猫咖的“打工账”能否打平,关键在于能否把“救助情怀”转化为可持续的商业模式——本质是“靠猫引流,靠体验和产品留客”。只有在商业经营与动物福利间找到平衡,“救助+商业”的道路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注:为保护受访者隐私,文中陈晓芸、吴婷、林然、李雨桐均为化名。)

作者:陈志美 贺可妮 苏晴雯

作者单位:广西财经学院新闻与文化传播学院新闻23级学生

来源:瞰见新八桂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