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彩线穿针,绣出千年文脉;指尖流转,凝结同心伟力。2025年10月24日下午,在尼勒克县中央广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紧扣“绣美中华·同心筑梦”“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的尼勒克县2025年“工会杯”刺绣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来自尼勒克各乡镇的绣娘巧
尼勒克县政协党组成员、副主席:阿依古丽·居马别克致辞(↑)
美丽的绣娘们展示自己的刺绣作品
彩线穿针,绣出千年文脉;指尖流转,凝结同心伟力。2025年10月24日下午,在尼勒克县中央广场,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核心,紧扣“绣美中华·同心筑梦”“中国梦·劳动美”主题的尼勒克县2025年“工会杯”刺绣职业技能竞赛圆满落幕。来自尼勒克各乡镇的绣娘巧手相聚,以针为笔、以线为墨,在毡布上勾勒出民族文化交融的生动画卷,展现出劳动创造美好生活的时代风采。
作为哈萨克族传承千年的非遗技艺,柯赛绣在尼勒克县有着深厚的群众基础。2010年,柯赛绣入选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是哈萨克族的传统刺绣技艺,来源于哈萨克族部落女首领柯赛·阿娜,其刺绣制作技术独具特色,图案层次分明,色彩艳丽,具有浓郁的地方民族特色。从最初保护帐篷的实用装饰,发展为承载文化记忆的艺术形式,其“羊角”“马眼”等独特针法,以及象征财富的卷角、代表生命的树木等纹样,无不诉说着游牧民族的生活智慧。如今,这项古老技艺在竞赛现场焕发新生,百余件参赛作品既有传统韵味,更融入时代元素——有的以“民族团结一家亲”为题材,用多彩丝线绣出各族群众共居共学的场景;有的将草原风光与现代生活结合,通过几何纹样的创新排列展现乡村振兴成果,完美诠释了“传统技艺与设计创新”的融合之道。
竞赛现场,绣娘们端坐红色地毯上,手中的木针在毡布上穿梭往复,彩线层层叠加,渐次勾勒出精美的图案。来自尼勒克镇的绣娘阿依古丽专注地绣制着《民族团结一家亲》,她的作品将传统针法与现代构图结合,用交织的纹样象征各民族的紧密相连。“从小跟着奶奶学绣,现在能通过竞赛展示手艺,还能和姐妹们交流创新思路,特别开心。”阿依古丽的话语道出了参赛者的心声。现场评委介绍,本次竞赛不仅考评针法精度与图案创意,更注重作品所蕴含的文化内涵与团结寓意,许多作品通过纹样的巧妙组合,传递出“团结就是力量”的深刻理念。
这场竞赛既是技艺比拼的舞台,更是文化传承的课堂。同时,竞赛现场同步开展非遗文创展示,挂毯、围巾等30余种柯赛绣制品琳琅满目,这些曾经的“传家宝”如今已成为畅销疆内外乃至哈萨克斯坦的特色商品,生动印证了“指尖技艺”到“指尖经济”的转型。
在江苏援伊工作组的支持下,当地通过建立刺绣工作室、开展技能培训等方式,让柯赛绣成为带动乡村振兴的“金钥匙”。绣娘们用精湛技艺证明,劳动不仅能创造财富,更能传承文化、凝聚人心。
千针万线绣出团结情,一针一线编织中国梦。尼勒克县的柯赛绣竞赛,以非遗技艺为桥梁,既守护了民族文化根脉,又铸牢了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当传统绣法遇上时代主题,当指尖劳动连接文化传承,这门古老的技艺正在天山脚下绽放新的光彩,成为各族群众同心筑梦的生动注脚。
来源:伊犁杨子旅拍(原创作品)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