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妈,央视主播咋还卖糖了?”——昨晚家族群里,二姨甩出一段直播录屏,画面里李梓萌穿着她标志性的蓝西装,张嘴就是“深海鱼油糖,专克老年健忘”。我脑子嗡一下:得,又一个AI换脸。
“妈,央视主播咋还卖糖了?”——昨晚家族群里,二姨甩出一段直播录屏,画面里李梓萌穿着她标志性的蓝西装,张嘴就是“深海鱼油糖,专克老年健忘”。我脑子嗡一下:得,又一个AI换脸。
点进去一看,套路老得很:把《新闻联播》片头剪成背景,嘴型对得比某些古偶剧还准,弹幕一排“信主播,下单了”。实际呢?成本不到三百块,拼多多批发的普通软糖,换层皮就敢喊价198,还买一送一。直播间外,真正的李梓萌估计连这糖长啥样都不知道。
最扎心的是评论区——“我爹脑梗后记忆力差,一看央视面孔就信了,囤了十盒”。十盒,快两千块,老人一个月的退休金。骗子专挑这类人下手:电视情怀重、不会翻溯源链接、微信打字都靠手写。一条AI伪造视频,就能精准收割半个老年大学。
别以为罚钱就完事。工商登记表上,那家所谓“生物科技公司”注册资本才十万,罚五万不痛不痒,转头换张营业执照继续开“王宁”“康辉”的直播间。平台算法还推得挺勤快——谁让大爷大妈停留时长高呢,完播率一上去,系统默认“优质内容”,真人举报都压不住。
法律其实早堵过来了。去年8月生效的《生成式AI管理办法》写得明明白白:深度合成必须打水印,一眼能认出“这是假人”。可现实是,水印被做成0.1秒闪帧,肉眼根本抓不住;有的干脆放在画面最下方,刚好被购物链接遮死。条文有了,执行跟不上,等于给骗子留后门。
更离谱的是,某些AI工具官网还打着“一键去水印”当卖点,收费99包年,教程比外卖骑手培训还详细。平台审核只查有没有裸露、暴力,至于肖像权?对不起,机器识别库没更新到央视主持人,自然放绿灯。一句话:技术跑在前头,监管在后头系鞋带。
那普通人咋办?我给二姨拉了个“防骗三件套”:第一,凡是主播喊“包治百病”的,先默念“这是广告”;第二,长按视频点“查看原声”,要是账号粉丝不到千却销量百万,基本李鬼;第三,用微信小程序“AI鉴伪”过一遍,虽不是100%准,但能筛掉七成低劣换脸。记住一句:真央视主播要是带货,新闻热搜会第一时间爆,轮不到家族群首发。
说到底,李梓萌的“脸”只是最显眼的靶子。今天不盯紧这条灰色产业链,明天就轮到你家爸妈心中的“熟脸”——也许是赵丽颖,也许是罗翔——全员化身糖果贩子。技术没原罪,可一旦放任它专坑最没防备的那批人,再炫酷的AI,也只是最新款的数字镰刀。
来源:牛奶咖啡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