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10月白银在国际上的价格流动趋势参考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8 07:38 1

摘要:2025年10月,国际白银市场以“剧烈波动、供需矛盾、政策催化”为核心特征,上演了一轮兼具“工业刚需”与“金融投机”属性的行情。从月初的温和上行,到月中创45年新高,再到下旬的大幅回调,银价的每一次波动,都折射出全球贵金属市场的复杂逻辑——而印度“白银再货币化

2025年10月,国际白银市场以“剧烈波动、供需矛盾、政策催化”为核心特征,上演了一轮兼具“工业刚需”与“金融投机”属性的行情。从月初的温和上行,到月中创45年新高,再到下旬的大幅回调,银价的每一次波动,都折射出全球贵金属市场的复杂逻辑——而印度“白银再货币化”政策的落地,更让这场行情多了一层“货币属性重构”的深意。

一、价格走势:冲高回落的“过山车”行情

2025年10月的国际银价,呈现出“先扬后抑、波动加剧”的轨迹:

月初(10.1-10.15):温和上行至历史高位

10月1日,伦敦银现开盘价为10.51美元/盎司(注:此处结合图片中银价表与实际市场行情,实际国际银价单位为美元/盎司,10月中旬峰值达54.4美元/盎司),随后受美联储降息预期、工业需求激增等因素推动,价格逐步攀升。10月16日,伦敦银现触及53.80美元/盎司的45年新高,纽约银同步突破53美元/盎司,全月涨幅一度超过40%。

月中(10.16-10.20):高位震荡与流动性紧张

价格突破历史关口后,伦敦市场出现“实物交割危机”:可交割白银库存降至2亿盎司(约6200吨),较2021年峰值暴跌75%,白银租赁利率飙升至年化30%以上。市场被迫通过空运从中国、美国向伦敦调运白银,短期内推高了现货溢价,纽约与伦敦银价的价差一度扩大至3美元/盎司。

下旬(10.21-10.31):获利了结与回调

10月21日,美联储官员释放“暂缓降息”的鹰派信号,叠加前期多头获利了结,银价上演单日暴跌近7%的行情,伦敦银现从52.45美元/盎司回落至48.62美元/盎司。截至10月28日,伦敦银现收于47.04美元/盎司,纽约银收于46.88美元/盎司,较月中高点回调约12%,但仍较月初上涨超40%。

二、核心驱动因素:工业刚需、金融属性与政策催化的共振

2025年10月的银价行情,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其中“工业需求”“金融属性”“政策变动”构成了三大核心驱动力:

1. 工业刚需:绿色能源转型下的供应缺口

白银的工业属性在2025年达到历史峰值,其中光伏产业是需求端的核心引擎:全球光伏装机量预计突破600GW,每GW耗银约10吨,仅此领域便消耗白银6000吨,较2024年增长20%;新能源汽车领域单车用银量达35克,若2025年全球新能源车销量突破1500万辆,新增用银需求将达525吨。叠加半导体先进封装等新兴需求,2025年工业用银占比已升至60%,较五年前提升8个百分点。

供应端的约束则进一步放大了缺口:全球70%的白银来自铜、铅锌伴生矿,2025年秘鲁矿企罢工影响了全球8%的伴生银供应,墨西哥拟将白银出口关税从7%上调至15%,中国则计划淘汰伴生银回收率低于50%的冶炼产能。2025年全球白银短缺量预计达8800吨,库存消费比仅为0.75,现有库存仅够支撑9个月消费——这种“刚需缺口”,是银价长期上行的底层逻辑。

2. 金融属性:降息预期与避险需求的双重提振

2025年10月,白银的“金融属性”被宏观情绪放大:

美联储降息预期:市场对10月美联储降息25个基点的概率预期一度高达97%,美元走弱降低了白银的持有成本,推动资金涌入贵金属市场;

避险需求:中东冲突、美国政府停摆风险等事件,侵蚀了市场对美元资产的信心,白银作为“穷人的黄金”,成为资金对冲风险的选择;

金银比修复:当前金银比约80:1,显著高于59:1的历史均值,白银相对黄金的“低估”吸引了套利资金入场,推动银价补涨。

但这种“金融驱动”的行情也带有脆弱性:当美联储释放鹰派信号、美元反弹时,银价便因“预期修正”出现剧烈回调,反映出其“依附于宏观情绪”的特性。

3. 政策催化:印度“白银再货币化”的深远影响

2025年10月,印度储备银行宣布的“白银抵押政策”(2026年4月生效),成为银价行情的“意外变量”:该政策允许借款人以10公斤白银(或1公斤黄金)为抵押,申请最高25万卢比(约3000美元)的贷款,这是主要经济体首次在现代银行体系中承认白银的“货币职能”。

印度作为全球最大的白银消费国(年进口量占全球20%),这一政策直接刺激了民间对白银的囤积——印度家庭储银量已突破4万吨,相当于全球年产量的15%。市场预期,政策落地后印度的白银需求将进一步上升,短期内推高了国际银价的溢价,也重构了“金银10:1”的抵押价值比例。

三、市场风险:流动性危机与逼空隐患

2025年10月的白银市场,潜藏着“流动性错配”的风险:

实物与衍生品的缺口:伦敦现货库存中83%被ETF代管,可流通实物供应不足;COMEX白银期货未平仓合约创历史新高,但注册仓库库存自峰值流出约697吨,“纸白银”与“实白银”的错配加剧,一度引发“逼空”担忧——若期货交割出现违约,可能引发市场恐慌,甚至传导至黄金等贵金属领域。

运输与物流瓶颈:为缓解伦敦的实物短缺,市场从中国、美国空运白银,但物流延迟与成本上升,进一步推高了现货溢价,也放大了短期价格波动。

这种“流动性紧张”的局面,使得银价对“情绪变化”更为敏感:10月21日的暴跌,本质是市场对“流动性风险”的担忧,叠加获利了结的共振结果。

四、趋势展望:短期震荡与长期上行的平衡

2025年10月的行情,既反映了白银“工业刚需+金融属性”的双重定价逻辑,也暴露了市场的脆弱性。展望后续趋势:

短期(1-3个月):震荡调整

美联储货币政策的不确定性、获利了结的压力,将使银价维持震荡格局,关键支撑位在45美元/盎司(伦敦银现)。若美元走强、降息预期降温,银价可能进一步回调,但“工业刚需”与“实物短缺”将限制跌幅。

长期(6-12个月):上行趋势不改

光伏、新能源汽车等领域的用银需求将持续增长,全球供需缺口预计进一步扩大;印度“白银再货币化”政策的落地,将长期提振需求;而全球“去美元化”趋势下,白银的“货币属性”也将逐步强化——这些因素将支撑银价在震荡后重回上行通道,长期目标价有望突破60美元/盎司。

结语:白银——新能源时代的“工业血液”与“货币备选”

2025年10月的国际白银市场,是“产业革命”与“货币重构”的微观缩影:它既是光伏、新能源汽车等绿色产业的“工业血液”,也是全球信用货币体系波动下的“避险备选”,而印度的政策则为其赋予了新的“货币职能”。

对于投资者而言,白银的“高波动性”意味着短期风险,但“刚需缺口”与“属性升级”则意味着长期机会——在新能源转型与全球货币秩序调整的大背景下,白银的价值将不再局限于“贵金属”,而是成为兼具“工业战略资源”与“金融避险资产”的双重标的。

来源:翠玉珠宝信息介绍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