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在生活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都是命啊!” 当遭遇挫折与失败,有些人会将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命运,认为一切皆是上天早已注定,自己无力回天。而当看到他人功成名就时,又会感叹对方运气太好,似乎成功只是偶然降临的幸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资治通鉴》这部
在生活的漫漫旅途中,我们常常听到这样的感慨:“这都是命啊!” 当遭遇挫折与失败,有些人会将责任一股脑地推给命运,认为一切皆是上天早已注定,自己无力回天。而当看到他人功成名就时,又会感叹对方运气太好,似乎成功只是偶然降临的幸运。但事实真的如此吗?《资治通鉴》这部承载着千年历史智慧的鸿篇巨制,为我们揭示了命运背后的真相 —— 命是弱者的借口,运是强者的谦词 。它让我们明白,命运并非完全由天定,人的主观能动性在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命” 与 “运” 是两个充满哲学意味的概念,它们如同经纬交织,共同编织着人生的复杂图景。命,常被视为先天赋予的轨迹,在传统观念里,它指的是一个人出生的生辰八字,被认为是上天注定,从出生就已然确定,涵盖了个体出生时所携带的一切条件与特质,如家世背景、天赋才能等 ,是一个人成长和发展的基础。正如古人常说的 “生死有命,富贵在天”,体现出人们对个体生命起点差异的认知,每个人出生时的家庭条件、遗传基因等,都是 “命” 的一部分,构成了个体生命的初始框架 。
而运,则指后天遭遇的种种机遇与挑战,是外部条件对命里好坏因素的影响,它如同变幻莫测的风,时而推波助澜,时而逆水行舟,深刻影响着个人的命运走向。一个人的运包含其所处的社会环境、家庭环境、教育环境等等,是成长和发展过程中所受到的外部影响和制约 。
在生活中,我们不难发现这样的现象:很多人在面对失败时,常常将原因归结为命不好,觉得自己从一开始就没有好的基础和条件,似乎一切努力都难以改变既定的命运轨迹。那些在职场上屡屡受挫,创业多次失败的人,不少都会发出 “这就是我的命” 这样的喟叹,把失败的责任完全推给先天注定的命运,而忽视了自身努力和选择的重要性。而当一个人获得成功后,却又常常谦称是运气好,将成功简单地归因于偶然降临的机遇,比如一些创业者在获得巨大成功后,面对媒体采访,总是会说自己运气好,赶上了好时机,却很少提及背后付出的无数心血和努力。 这种对待命运的不同态度,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弱者和强者在思维方式和心态上的差异 。
在《资治通鉴》的悠悠史卷中,有这样一位小官员,他出身寒微,自幼便饱尝生活的艰辛 。凭借着多年的苦读和不懈努力,他好不容易踏入了仕途,本以为能够就此改变命运,一展宏图。然而,初入官场的他,面对的是复杂的人际关系和激烈的竞争 。看到那些出身名门、背景深厚的同僚们,似乎不费吹灰之力就能得到晋升的机会,获得重要的职位和丰厚的资源,他的内心渐渐失衡。
他开始抱怨命运的不公,觉得自己无论怎么努力,都无法与那些拥有先天优势的人相抗衡。每次有晋升机会时,他不是积极地去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争取脱颖而出,而是在心底暗自叹息,认为自己没有好的出身,注定得不到上司的赏识和提拔。有一次,上级领导组织了一场重要的政务讨论会议,旨在选拔有能力的官员参与一项关键的改革项目,这无疑是一个难得的晋升契机 。他本对这个项目有着深入的思考和独到的见解,但当他看到周围那些衣着光鲜、谈吐不凡的同僚们时,心中的自卑和抱怨再次占据了上风。他在会议上一言不发,错失了展示自己的最佳时机 。
此后,他依旧日复一日地抱怨着命运,工作上也变得消极怠工,不再努力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随着时间的推移,那些曾经与他一同进入官场的人,有的凭借自身的努力和才华得到了重用,有的则通过不断学习和积累经验,在仕途上稳步前进,而他却始终在原地踏步,逐渐被人遗忘 。
这位小官员的经历,正是无数弱者的缩影。他们把 “命” 当作逃避现实、推卸责任的借口,在困难和挑战面前,首先想到的不是如何去克服,而是将失败归咎于命运的安排。这种弱者心态,就像一个无形的枷锁,紧紧束缚着他们的手脚,让他们陷入了消极的循环之中 。
当一个人总是抱怨命运不公时,他的注意力会全部集中在那些无法改变的先天条件上,从而忽视了自身所拥有的潜力和可以通过后天努力获得的能力。他们会丧失斗志,对未来充满悲观和绝望,不再愿意付出努力去追求梦想 。在工作中,他们可能会因为一点小挫折就轻易放弃,不再尝试新的方法和思路,逐渐失去了成长和进步的机会 。在生活中,他们也会因为抱怨而变得消极、孤僻,影响与他人的关系,进一步限制了自己的发展空间 。如此一来,他们不仅无法突破困境,还会让自己的生活变得越来越糟糕,最终真的应验了他们所认为的 “命运” 。所以说,“命” 不过是弱者在面对生活的不如意时,给自己找的一个看似合理的借口罢了 。
在《资治通鉴》中,那些熠熠生辉的强者,用他们的传奇经历向世人诠释着,所谓的 “运”,实则是努力与智慧的结晶 。刘邦,这位出身市井的草根皇帝,以非凡的气魄和卓越的领导才能,在秦末乱世中崛起 。他出身平凡,只是沛县的一个小小亭长,既没有高贵的家世背景,也没有雄厚的财富支持 。然而,他心怀壮志,不甘平凡 。在反秦的浪潮中,他广纳贤才,无论出身贵贱,只要有一技之长,都能在他的阵营中找到施展才华的舞台 。张良、萧何、韩信等一大批杰出人才,纷纷汇聚在他的麾下,为他出谋划策、冲锋陷阵 。
刘邦善于把握时机,当项羽在巨鹿与秦军主力激战正酣时,他敏锐地察觉到这是一个西进关中、抢先夺取咸阳的绝佳机会 。于是,他果断挥师西进,一路上避开秦军的主力,采用灵活多变的战术,迅速突破了秦军的防线,率先进入咸阳,为日后的争霸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在鸿门宴上,面对项羽的咄咄逼人,刘邦审时度势,忍辱负重,巧妙地化解了危机,保存了实力 。此后,他又抓住项羽分封诸侯不均引发的矛盾,联合各方势力,与项羽展开了长达四年的楚汉之争 。在这场激烈的角逐中,刘邦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坚韧不拔的毅力,以及手下众多人才的辅佐,最终在垓下之战中彻底击败项羽,建立了大汉王朝 。
再看唐太宗李世民,他同样是一位善于创造运气的强者 。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李世民随父亲李渊在晋阳起兵 。他深知人才的重要性,于是四处招揽豪杰,组建了一支强大的军队 。在统一中原的战争中,李世民展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 。他亲自率军出征,身先士卒,冲锋陷阵,屡立战功 。在与王世充、窦建德等势力的战斗中,他精准地分析战局,制定出了正确的战略战术,多次以少胜多,取得了关键战役的胜利 。
玄武门之变后,李世民登上皇位 。他深知治理国家需要广纳贤才,于是虚心纳谏,任用贤能 。他重用魏征、房玄龄、杜如晦等一批能臣,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推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完善科举制度、减轻农民负担、加强中央集权等 。这些举措使得唐朝政治清明,经济繁荣,社会稳定,开创了贞观之治的盛世局面 。李世民的成功,并非仅仅依靠运气,而是他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勇气和不懈努力,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辉煌 。
从刘邦、李世民等强者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晰地看到,他们的成功并非偶然,而是有着诸多必然要素 。他们都具备强烈的进取心和远大的志向,这是他们不断前进的动力源泉 。刘邦虽出身低微,但他心中一直怀揣着统一天下的梦想,正是这种强烈的渴望,驱使他在面对重重困难和挑战时,始终坚持不懈,勇往直前 。李世民同样如此,他从小就胸怀大志,立志要建立一番不朽的功业,这种远大的志向为他的人生指明了方向 。
不断提升自身能力也是他们成功的关键 。他们深知,在竞争激烈的环境中,只有不断学习和进步,才能适应时代的发展,赢得最终的胜利 。刘邦虽然文化水平不高,但他善于学习,在与各路豪杰的交往中,不断汲取他们的智慧和经验,逐渐提升自己的领导能力和战略眼光 。李世民则勤奋好学,熟读经史子集,对治国理政有着深刻的理解和认识 。他不仅精通军事,还具备卓越的政治才能,能够准确地把握国家的发展方向 。
积极把握机遇也是强者的共同特质 。机遇总是青睐有准备的人,这些强者们时刻保持着敏锐的洞察力,能够在复杂多变的局势中,迅速捕捉到稍纵即逝的机遇 。刘邦在秦末乱世中,敏锐地察觉到反秦的时机已经成熟,于是果断起兵,踏上了争霸之路 。李世民则在隋末天下大乱之际,抓住了李渊起兵的机会,积极投身其中,展现出了非凡的军事才能和领导智慧 。
强者还具备勇于挑战的精神,他们敢于突破常规,敢于尝试新的事物 。在面对强大的对手和困难时,他们毫不畏惧,勇往直前 。刘邦在与项羽的楚汉之争中,虽然项羽实力强大,但他并没有退缩,而是敢于与项羽正面交锋,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最终战胜了项羽 。李世民在玄武门之变中,同样面临着巨大的风险,但他果断出手,成功夺取了皇位,为唐朝的繁荣奠定了基础 。
所以说,强者并非单纯靠运气,而是通过自身的不懈努力,为自己创造了成功的条件 。他们用行动诠释了 “运是强者的谦词” 这句话的深刻内涵 。当他们取得成功后,所谓的 “运气好”,不过是他们对自己努力的一种谦虚表述 。在成功的背后,是无数个日夜的辛勤付出,是一次次失败后的重新站起,是对目标的执着追求 。
命和运并非完全孤立,而是紧密相连、相互影响的。一个人的先天之命虽然在很大程度上是既定的,但后天的运却充满了变数,而这种变数往往受到个人努力和选择的左右 。即使命不好,通过积极行动创造好运,也能改变命运;反之,命好但不努力把握运,也会错失良机 。
在《资治通鉴》中,就有许多这样的例子,深刻地展现了命与运的相互作用 。比如,西汉的朱买臣,他出身贫寒,以砍柴为生,生活十分困苦 ,可以说命并不好 。然而,他却酷爱读书,即便身处困境,也从未放弃对知识的追求 。在当时的社会环境下,读书是改变命运的重要途径 ,朱买臣抓住了这个机遇,凭借自己的才学,得到了汉武帝的赏识,被任命为中大夫,后来又出任会稽太守 。他通过自身的努力,改变了自己的命运轨迹 。在这个过程中,朱买臣的勤奋好学是他创造好运的关键 。他没有因为出身贫寒而自暴自弃,而是积极主动地提升自己,为自己争取到了改变命运的机会 。
再看西晋的石崇,他出身于官宦世家,家境殷实,命可谓是相当好 。在他步入仕途后,一路顺风顺水,担任了许多重要官职 。然而,石崇却不懂得珍惜这来之不易的命运,他为人贪婪,生活极度奢靡 。在任荆州刺史期间,他竟然指使手下抢劫过往的富商,积累了巨额财富 。他与王恺等人斗富,生活奢华到令人发指的地步 。最终,在西晋末年的政治动荡中,石崇因为树敌过多,被赵王司马伦所杀,落得个家破人亡的下场 。石崇原本拥有优越的先天条件和良好的发展机遇,但他却因为自己的贪婪和放纵,亲手毁掉了自己的好运气 。他没有把握好自己的命运,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最终走向了灭亡 。
从朱买臣和石崇的故事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命是基础,运是变量 。命好固然是一种优势,但如果不懂得把握运,不努力奋斗,再好的命也难以保证一生顺遂 。而命不好的人,只要不向命运低头,积极进取,通过自身的努力去创造好运,同样能够改变自己的命运 。
在现代社会,这样的道理同样适用 。看看那些寒门学子,他们出生在贫困的家庭,没有优越的学习条件,没有丰富的物质资源 ,命似乎从一开始就不太好 。但他们没有向命运低头,凭借着顽强的毅力和刻苦的精神,努力学习 。每天天还没亮,他们就已经坐在书桌前背诵单词和课文;夜晚,当城市的喧嚣渐渐平息,他们还在昏暗的灯光下埋头苦读 。无数个日夜的付出,他们用知识充实自己,用汗水浇灌希望 。最终,他们在高考中脱颖而出,考上了理想的名校,改变了自己和家庭的命运 。像庞众望,家庭深陷贫困泥沼,父亲患有精神分裂症,母亲因先天性脊柱裂下肢残疾,他 6 岁还被确诊先天性心脏病。可他没被苦难打倒,不仅用稚嫩肩膀为家庭分担责任,学习上也从未懈怠,最终成为河北省沧州市理科状元,被清华大学录取,还获得直接攻读清华大学博士学位的资格 。
还有许多普通人,在平凡的岗位上默默耕耘,不断提升自己的技能和能力 。他们不放过任何一个学习和成长的机会,主动参加培训、学习新的知识和技能 。当机遇来临时,他们凭借着自身的实力,成功地抓住了机会,实现了人生的逆袭 。比如一些原本从事普通体力劳动的工人,通过自学编程知识,成功转型为程序员,获得了更好的职业发展和生活品质 。
所以,亲爱的读者们,不要再说 “这都是命” 这样的话了 。命运并非完全由上天注定,我们每个人都拥有改变命运的力量 。让我们摒弃弱者心态,不再把 “命” 当作逃避的借口 。像强者一样,积极进取,努力提升自己,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运气 。要相信,只要我们坚定信念,勇往直前,就一定能够掌控自己的人生,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资治通鉴》这部跨越千年的历史巨著,犹如一座智慧的宝库,为我们揭示了命运的真谛 。命,绝非弱者逃避的借口;运,亦不是强者偶然的幸运 。弱者抱怨命运,在消极与无奈中错失机遇,让原本可能改变的人生轨迹陷入灰暗 。而强者则凭借着坚定的信念、不懈的努力和卓越的智慧,积极创造机遇,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 。
在人生的道路上,我们或许无法改变先天的 “命”,但我们完全有能力通过自身的努力去改变后天的 “运” 。让我们以史为鉴,从《资治通鉴》中汲取智慧的养分 。摒弃弱者心态,勇敢地面对生活中的挑战,不再把失败归咎于命运 。像强者一样,怀揣梦想,努力奋斗,用汗水和智慧去创造属于自己的运气 。因为,命运永远掌握在那些积极进取、永不放弃的人手中 。
来源:微笑着读者一点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