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如果教育要塑造生命,语文老师就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更要有深厚的爱学生的素养。语文教学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培养学生重塑自我的创新力。
如果教育要塑造生命,语文老师就不仅要有深厚的文学素养,更要有深厚的爱学生的素养。语文教学就是不断发现和解决学生问题,培养学生重塑自我的创新力。
这里先讲语文学习方法的问题。语文学习是复杂的生命重塑,是创新学习的典范,必须研究方法和研究学生,否则是在黑暗中摸索。
学生没有学语文的习惯,也不知道怎么学语文,可并非一张白纸,而是养成很坏的学习习惯。要解决学生学法的问题,就必须纠正坏习惯,培养好习惯。这是非常艰苦的斗争历程。
解决学法问题为什么要研究学生呢?
1 研究学生的恶习,才清楚纠正什么学法
学生不仅不会学语文,反而养成不少恶习。不纠正恶习就无法掌握正确的学法,不清楚恶习就不知道纠正什么坏行为。
学生抗拒学语文也是一种恶习,不听不读不写是学生严重的问题,把语文课变成休闲课。不学语文是小初老师讲出的恶习,讲得学生懒惰成性,看到文字就打瞌睡,听老师讲就催眠,提起笔来就沉重得很。
研究学生不学语文的恶习,就清楚自己的教育目标。纠正恶习,督促学生学语文,不仅提升语文素养,更塑造勤奋挑战等个性品质,达成重塑生命的目的。
2 研究学生的消极心理,才清楚培养什么积极心态
学生抗拒读写十分顽强,随便怎么讲道理和督促,横竖不读写,是什么原因呢?研究发现,学生不过是为贪图懒惰贿赂的不做的安逸。坐在那里,一无所事,一无所思,是很惬意的事儿,生命沉浸于安逸,自我是荒诞,青春是荒芜,可孩子全然不觉无聊之苦。
为了摆脱无聊之苦,就逃进瞌睡的虚无中,可自我全然不觉虚无的荒唐。这就不能不研究孩子对自我生命的认知。
不仅语文可以忽视,对前途命运也完全超然,是自然状态的随遇而安的生命,正是庄子的信徒。
问题就指明重塑生命的目标。这就必须启蒙自爱觉醒,呼唤孩子理性精神的觉醒,观察和思考自我恶习的荒谬,从而突破恶习的封锁,开辟崭新的行动。
以自爱的信仰为基础,培养挑战恶习的个性,追求超越旧我的快乐,就是教育的目的。语文的使命是培养思想,播种新行为,重塑新生命。
3 研究学生的性格,才能准确驾驭学生,导向光明
稳定的心理积淀为性格,比如懒惰怯懦顺从等。只有研究学生性格,才能发现应该重塑什么新的个性,进而清楚怎么驾驭消极性格,推动孩子向新自我前行。
学生承袭的文化性格具有双面性,一方面贪图恶习的安逸,在恶习面前非常怯懦顺从,另一方面抗拒教育却很顽强,不顾一切地抵抗教育,表现出盲目叛逆的性格。
教育的责任在于,呼唤自爱觉醒,启蒙对恶习认知的觉醒,激励孩子与恶习决绝,投入老师的阵营,叛逆恶习,追求个性,用勤奋消灭懒惰,用挑战消灭顺从,用坚强消灭懦弱。
这是艰苦的斗争历程,又是用爱征服孩子的历程。比较孩子对恶习的维护,老师必须拥有更顽强的个性,更强大的执行力,推动孩子进步。
在老师强大个性的驾驭下,孩子必须听讲,明白怎么学;必须拿起笔阅读,批注点评,写作阅读评论;必须研究自我生命,用作文表达对自我生命的新认知。
这不仅是语文学习的斗争,更是人生斗争,语文学习升华为重塑自我的沙场。
因此,教语文学习的方法,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就与重塑生命改变命运融为一体,语文老师必须是人生的导师。
来源:灵拙说教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