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里斯想当美国首位女总统?野心藏不住了,她暗示可能再次竞选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8 03:18 1

摘要:第一次对着英国媒体敞开了关于未来的政治想象,她说未来几年里,美国大概率会出现一位女性总统,而自己 “有可能” 就是那个人。

10 月 25 日,英国广播公司的专访让美国前副总统哈里斯再次成为政坛焦点。

距离去年总统选举败给特朗普、在 7 个关键摇摆州全线溃败还不到一年,这位曾无限接近白宫的女性政客。

第一次对着英国媒体敞开了关于未来的政治想象,她说未来几年里,美国大概率会出现一位女性总统,而自己 “有可能” 就是那个人。

尽管嘴里反复说着 “还没做决定”,但她话里的分量藏不住。

“我的政治生涯远未结束”,一句斩钉截铁的宣告,配上 “服务精神刻进骨髓”“从不在乎民意调查” 的表态,很难不让人联想到她心里没放下的权力野心。

可这边话音刚落,质疑声就没断过。白宫发言人阿比盖尔・杰克逊直接戳破情面,说她该醒醒,“选举惨败后,美国人根本不在乎她的那些话”。

早在今年 7 月,特朗普的儿子小特朗普更是带着嘲讽说,她 2028 年能当选总统的概率,跟 “国会改规矩让特朗普选第三任” 差不多,明摆着觉得她没机会。

当地时间 10 月 25 日,哈里斯通过英国广播公司(BBC)等外媒的专访,抛出了一枚震动美国政坛的 “信号弹”,她明确暗示自己可能再次竞选总统。

这并非她败选后的首次表态,却是迄今为止最直接、最强烈的一次,彻底打破了外界对她 “淡出全国性政治舞台” 的猜测。

在此之前,无论是公开活动还是私下表态,哈里斯都对 2028 年的选情避而不谈,此次主动发声,显然经过了周密的考量。

这次专访更像是一场精心设计的 “非正式宣布”。

哈里斯没有直接宣告 “我将参选”,而是用 “未来数年将有一位女性成为美国总统” 的表述先营造舆论氛围。

这种方式的巧妙之处在于,既能够点燃支持者的热情,让那些仍对她抱有期待的民主党人重新聚焦,也能悄悄测试党内外的反应。

无论是选民的态度、党内大佬的立场,还是对手阵营的应对,都成为她后续决策的重要参考。

同时又避免了过早背负 “正式参选人” 的压力,无需立刻面对政策细节质询和高强度舆论审视。

对哈里斯而言,这次专访更是一次关键的政治 “软着陆”。

去年败选后,她的政治影响力一度跌至谷底,甚至被部分媒体排除在 2028 年潜在候选人名单之外。

此次高调发声,正是要向外界宣告 “我仍在舞台中央”,重新夺回政治叙事的主导权。

她在采访中强调 “服务精神已融入骨髓”“不在意民意调查”,也是在刻意塑造一种超越功利、专注公共服务的政治家形象,与那些被民调数据左右的 “典型政客” 划清界限。

从试探反应的 “气球”,到凝聚支持者的 “宣言”,再到指向未来的 “宣战书”,哈里斯用一次专访,清晰暴露了自己瞄准 2028 年白宫的野心。

若说专访是哈里斯对外释放的 “进攻信号”,那她近期的两大动作。

出版回忆录与放弃加州州长竞选,则是她为 2028 年铺路的 “内部布局”,核心目标只有一个:与过去切割,聚焦总统大选。

上个月,哈里斯的回忆录正式面世,这本书没有走常规的 “温情回顾” 路线,反而充满了尖锐的表态。

她在书中直言,当初让拜登竞选连任是 “鲁莽之举”,还详细控诉了拜登白宫团队在她担任副总统期间的掣肘与阻挠。

从政策建议被忽视,到公开活动被刻意边缘化,字里行间都在将自己塑造成 “内部决策失误的清醒者” 和 “体制内的受害者”。

这一做法看似冒险,实则精准,去年败选后,哈里斯始终被 “拜登副手” 的标签捆绑,也被部分民主党人视为 “败选责任人” 之一。

而通过回忆录,她成功将败选责任转移,暗示自己的能力未被充分发挥。

同时也向外界宣告:她将彻底走出拜登的影子,不再是过去那个 “沉默的副手”,而是拥有独立主张的政治个体。

这种与拜登时代的决裂,既是为了洗刷自身的败选污点,也是为了迎合民主党内对 “新一代领袖” 的期待 。

毕竟当前党内对拜登去年执意连任、未培养新人的批评声日益高涨,哈里斯的表态恰好踩中了这一舆论节点。

与此同时,哈里斯放弃角逐加州州长的决定,同样暗藏深意。作为加州前参议员,她曾是接替现任州长纽森的热门人选,而加州作为美国人口最多、经济实力最强的州之一,若能在此积累行政经验,无疑会为她的政治履历增色不少。

但哈里斯最终选择放弃,背后是更长远的考量:州长职位会将她牢牢捆绑在地方事务中。

从教育、医疗到经济政策,每一项决策都可能引发争议,消耗她的全国性政治资本;更重要的是,若陷入胶着的州长选战,她将被迫提前暴露所有政治底牌。

还可能与纽森势力正面冲突,加剧党内分裂。

放弃地方职位,转而将精力投向全国舞台,哈里斯用 “退一步” 的选择,为 2028 年总统大选的 “进一步” 埋下了伏笔。

近期她开展的国际巡回之旅,核心任务就是为这本回忆录宣传,本质上也是在借这一机会,重新扩大自己的全国性影响力,为后续竞选预热。

哈里斯的竞选野心刚显露出苗头,便立刻陷入了内外夹击的困境,首当其冲的便是低迷的民调数据。

当前她在民主党内部的提名竞争中,已被划入 “边缘人物” 行列,支持率甚至落后于跨界而来的好莱坞演员德韦恩・“巨石”・强森 。

这一结果不仅反映出她在选民中的吸引力不足,更暗示着民主党基层对其 “复出战” 的认可度偏低。

尽管哈里斯多次强调 “不在意民意调查”,但民调背后代表的选民信任度,恰恰是竞选路上最关键的基石。

来自对手阵营的嘲讽则进一步加剧了她的舆论压力。

早在今年 7 月,特朗普之子小特朗普就曾公开调侃,称哈里斯赢得 2028 年总统选举的概率,与 “国会通过修正案允许特朗普竞选第三任期” 相当。

这番言论看似玩笑,实则是对哈里斯竞选实力的公然否定,既利用了她去年在摇摆州全线溃败的历史。

又强化了保守派选民心中 “哈里斯不堪一击” 的刻板印象,而这种负面标签一旦形成,后续想要扭转将需付出更多努力。

比外部压力更棘手的,是民主党内 “围剿式” 的竞争格局。哈里斯若执意参选,将要面对的对手个个实力强劲。

明尼苏达州州长沃尔兹凭借出色的经济治理成绩,在中西部蓝领选民中颇具号召力。

宾夕法尼亚州州长夏皮罗掌控关键摇摆州,形象清新且毫无败选包袱;最具威胁的当属加州州长纽森。

他早已通过全国性政治广告和高调政策,搭建起覆盖全国的政治网络,参选意图昭然若揭。

这些对手均有独立亮眼的行政成绩单,反观哈里斯,却仍背着去年败选的 “政治债务”,想要在党内突围,难度可想而知。

哈里斯的竞选暗示,迅速引发了各方的舆论交锋,其中白宫的回应最为尖锐,且态度比此前更进一步。

发言人阿比盖尔・杰克逊不仅重提她去年的 “惨败”,指责美国人民 “不在乎她的谎言”,还新增了 “抱怨不满” 的批评,认为哈里斯的言论本质是 “失败后的情绪宣泄”。

这番回应用词激烈,彻底撕下了政治礼仪的伪装。

体现出当前执政团队与哈里斯的彻底切割,也向民主党内传递了明确信号:现政府不认可她的竞选资格,更不支持其政治主张,这无疑会让哈里斯争取党内建制派支持的道路更加艰难。

面对多方压力,哈里斯也在主动出击,试图通过舆论战重塑自身形象、凝聚支持力量。

她在近期的公开场合中,多次主动抨击前对手特朗普,称其正在 “将司法体系武器化”。

一方面,通过攻击特朗普这一 “共同对手”,唤醒民主党选民对保守派的警惕。

从而将注意力从自身的困境转移到对手的争议上;另一方面,也能借此拉近与党内反特朗普势力的距离,争取这部分群体的认同与支持。

同时,哈里斯始终在强化 “服务精神” 的个人标签,反复强调 “服务精神已融入骨髓”“不在意民意调查”。

她试图通过这种表述,塑造一种超越功利、专注公共服务的政治家形象,与那些被民调数据左右、只懂迎合的 “典型政客” 划清界限。

这种形象重塑的博弈,既是为了淡化民调低迷、党内质疑带来的负面影响,也是为了在选民心中建立起 “可靠领导者” 的认知,为后续的竞选之路铺垫基础。

从高调释放竞选信号,到布局切割过往,再到应对内外压力,哈里斯的 2028 年总统竞选预热之路,充满了算计与挑战。她既要打破 “败选者” 的标签。

在党内激烈竞争中突围,又要应对外部嘲讽与白宫的切割,每一步都需谨慎权衡。

这场角逐不仅是哈里斯个人对权力的追逐,更折射出美国政坛的复杂生态与民主党内部的路线分歧。

无论最终成败,她的尝试都将成为美国政治史上一段特殊的注脚,而 2028 年的白宫之争,也因她的参与变得更加扑朔迷离。

来源:快看张同学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