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对不起,我们来晚了。"2025年8月4日,法国人马库斯在中国驻法使馆深深鞠躬。他颤抖着打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618张泛黄的照片像刀片般划开历史——1937年黄浦江上漂浮的尸体、南京城墙缺口处堆积的遇难者、上海街头被炸开头颅的婴儿......这些他外祖父劳伦斯
"对不起,我们来晚了。"2025年8月4日,法国人马库斯在中国驻法使馆深深鞠躬。他颤抖着打开一个牛皮纸袋,里面618张泛黄的照片像刀片般划开历史——1937年黄浦江上漂浮的尸体、南京城墙缺口处堆积的遇难者、上海街头被炸开头颅的婴儿......这些他外祖父劳伦斯冒死拍摄却不敢公开的侵华铁证,在尘封87年后终于重见天日。
中国驻法国大使馆4日举行法国友人马库斯·德雷特斯向中方捐赠抗战历史照片交接仪式。中国驻法国大使馆公使陈栋会见马库斯等人,并向马库斯转交了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的捐赠证书、感谢信等文件。据介绍,马库斯向上海淞沪抗战纪念馆无偿捐赠其外祖父罗杰·皮埃尔·劳伦斯生前所收藏的618张历史照片。
马库斯的家族三代人守着这个秘密。1930年,马库斯的外祖父劳伦斯从法国来到中国生活,之后看到侵华日军的暴行,他就开始偷偷拍摄。但是劳伦斯的行为被日军发现了,他们根本不在乎他们是哪国人,直接把劳伦斯的两个孩子给毒杀了。根据他们家族的记载,当时日军直接包围了劳伦斯的家,把照顾两个孩子的保姆也给残忍杀害了。当时劳伦斯在得知这件事后就把照片藏了起来,他回到法国后一直没有告诉家里人照片的存在。直到他快走到生命的尽头,才告诉家里人,还特别强调说一定要等到中国强大后再亲自将这些照片送到中国。
这不仅是照片,更是一套罪证系统。每张照片背面都标注着精确的经纬度,连起来就是日军进攻路线图。最震撼的是1938年1月9日的一组照片:上海某弄堂里,三十多具儿童尸体整齐排列着,劳伦斯在日记里写道:"他们被刺刀挑起来时,还穿着绣有名字的围兜。"中国档案馆计划用这些坐标制作3D电子沙盘,让参观者能站在2025年的南京新街口,看到1937年同位置的血腥场景。
他们家族幸存下来的人都把这些照片当做噩梦,遭受了很多精神折磨,更担心公开照片后会受到排华势力的伤害,所以选择了沉默。马库斯的选择充满勇气。他拒绝法国国家档案馆的收购要求,坚持把照片交给中国,并在捐赠协议里写明:"禁止打码、裁剪、商用"。有日本右翼分子在社交媒体威胁他,中国大使馆当场签发特殊保护签证:"你守护我们的历史,我们守护你的安全。"
照片中最刺痛人心的细节被完整保留。一张南京大屠杀现场的特写里,受害者手腕上的银镯子清晰可见——这是中国民间"孩童戴银辟邪"的传统。马库斯说:"如果给镯子打马赛克,就等于帮凶手第二次抹去受害者的人性。"历史学者指出,这些照片的特殊价值在于拍摄者立场中立,且每张都对应着劳伦斯日记里的第三方视角记录。
照片的数字化进程已经启动。中国档案馆采用光谱扫描技术,在几张看似空白的照片背面发现了劳伦斯用隐形墨水写的注释:"1937年12月14日,挹江门,日军用铁丝穿起数十具女尸拍照取乐。"这些电子档案将全球开放下载,马库斯特意要求:"连水印都不要加,这些苦难不属于任何机构。"
有人得知他要捐献照片时,他的家人就经历了死亡威胁,甚至有人还想放火烧了他们家。马库斯家族的故事还在继续。他85岁的母亲首次接受采访,回忆父亲劳伦斯晚年总是半夜惊醒喊"快灭火"。更惊人的是,马库斯透露家里还有个上锁的铁盒,"可能装着更残酷的照片,我们还没勇气打开"。与此同时,日本某历史教科书出版社突然宣布"修订二战章节",而中国南京的遇难同胞纪念馆已着手调整展陈方案。
在巴黎的捐赠仪式最后,马库斯从怀里掏出张单独的照片:1938年元旦,年轻的劳伦斯站在上海外滩,背后是满目疮痍的城市和正在升起的太阳。他在日记里写道:"拍完这张,我决定留下这些证据。终有一天,阳光会真正照在这片土地上。"
来源:华夏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