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最近打开行情软件,不少朋友应该发现了一个变化:之前没多少人提的存储芯片板块,最近开始有动静了。尤其是原本藏在角落里的6家冷门股,要么成交量突然放大,要么股价悄悄往上走,有人说它们要成“黑马”。这时候大家难免好奇:存储芯片真要在11月迎来行情?这6家公司又凭啥能
最近打开行情软件,不少朋友应该发现了一个变化:之前没多少人提的存储芯片板块,最近开始有动静了。尤其是原本藏在角落里的6家冷门股,要么成交量突然放大,要么股价悄悄往上走,有人说它们要成“黑马”。这时候大家难免好奇:存储芯片真要在11月迎来行情?这6家公司又凭啥能从没人关注,突然被资金盯上呢?
其实熟悉科技板块的朋友都知道,存储芯片这两年过得不算顺。2022年到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需求弱,手机、电脑卖不动,存储芯片供大于求,价格一路跌,不少公司业绩下滑,板块也成了“冷门区”。但从今年9月开始,风向慢慢变了——国际巨头开始调涨报价,国内厂商订单多了,连带着板块情绪也热了起来。这不是凭空炒作,而是行业周期、供需关系、政策支持凑到了一起,那6家冷门股能冒头,本质是踩准了这些“关键拐点”。今天咱们就掰开揉碎了说,帮大家搞懂背后的逻辑,也弄明白这些“黑马”到底值不值得关注。
先得说个核心知识点:存储芯片的行情,从来都跟着“行业周期”走。这行有个规律,大概3-4年一个周期,像钟摆一样,从“供过于求”的低谷,到“供需平衡”,再到“供不应求”的高峰,循环往复。2022年下半年到2023年,就是典型的“低谷期”——当时全球手机出货量下滑,PC需求疲软,厂商不需要那么多存储芯片,库存越积越多,为了清库存,只能降价甩卖,不少公司甚至亏损,股价自然起不来。那6家冷门股,就是在这个阶段被市场“遗忘”的,不是它们不好,而是大环境没给机会。
但从2024年二季度开始,周期悄悄“拐头”了。怎么判断的?看两个硬指标就够了。第一个是“库存去化完成”。全球主要的电子厂商,包括苹果、三星这些手机品牌,还有联想、惠普这些PC厂商,之前手里压了大量存储芯片库存,到今年年中基本清得差不多了。库存少了,就得重新下单进货,这就给存储芯片厂商带来了“补库需求”——这是行业从低谷往上走的第一个信号,就像春天来了,植物要开始发芽一样。
第二个指标更关键:“价格止跌回升”。今年9月,全球最大的存储芯片厂商三星,率先宣布调涨DRAM芯片(主要用在手机、电脑内存上)报价,涨幅大概5%-8%;紧接着,美光、SK海力士也跟着调涨,NAND芯片(比如手机闪存)价格也开始企稳。可能有人觉得,涨几个点不算多,但要知道,之前价格连续跌了快两年,现在能止跌还涨价,说明“供过于求”的局面结束了,供需关系开始往“紧平衡”走。这就像水库里的水,之前一直放水,现在终于开始蓄水,水位慢慢要涨了。
行业周期拐头,只是大背景,那6家冷门股能被选中,还有个重要原因:它们踩中了“国内替代”的风口。可能有人不知道,虽然全球存储芯片市场被三星、美光这些国际巨头垄断,但最近两年,国内厂商一直在“补课”——不管是技术研发,还是产能建设,都在加速。而今年,这个“补课”终于有了成果。
一方面,国内厂商的“技术突破”开始落地。之前咱们做的存储芯片,多是中低端产品,高端市场碰不到。但现在不一样了,有几家公司已经能做出符合手机、汽车电子需求的中高端DRAM和NAND芯片,虽然还没到国际顶尖水平,但已经能满足国内大部分厂商的需求。这很重要,因为现在国内电子产业规模大,手机、汽车产量占全球一半以上,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是刚需。之前只能买进口的,现在能换国产的,既降低了成本,也避免了“卡脖子”,厂商自然愿意下单给国内公司——这就是那6家冷门股订单增加的核心原因之一。
另一方面,“政策支持”给了底气。今年国家出台了《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发展规划》,明确提到要“加快存储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突破”,不仅有资金支持,还有产业链配套扶持。比如在长三角、珠三角,专门建了存储芯片产业园,把设计、制造、封装测试的企业聚到一起,降低成本、提高效率。对那6家冷门股来说,政策相当于“东风”,帮它们解决了研发资金、产能建设的难题,也让它们更容易拿到国内大厂的订单。
可能有人会问:既然行业在好转,为啥是这6家,不是别人?其实这6家公司有个共同点:“业绩弹性大”。之前行业低谷时,它们业绩下滑得比较厉害,股价也跌得深,属于“被低估”的状态;现在行业回暖,订单增加,业绩反弹的空间也更大。就像弹簧一样,之前压得越狠,现在弹得越高。
举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某家冷门股,2023年因为存储芯片降价,净利润亏损1亿元;2024年三季度,因为订单增加,净利润变成了盈利5000万元,虽然绝对值不算高,但从亏损到盈利,这种“反转”很容易吸引资金关注。而且这6家公司的市值都不算大,属于“中小盘股”,资金拉起来相对容易,不像那些千亿市值的巨头,需要大量资金才能推动。这也是它们能成为“黑马”的一个重要原因——既有业绩反转的预期,又有资金炒作的“便利性”。
不过这里得提醒大家,虽然现在存储芯片板块看着热闹,但也不能盲目跟风。得搞清楚,这些“黑马”的上涨,到底是“短期情绪推动”,还是“长期价值支撑”。比如有的公司,虽然订单增加了,但主要靠中低端产品,技术壁垒不高,等行业热度过去,要是技术跟不上,可能又会回到之前的状态;而有的公司,已经在高端领域有了突破,而且和国内大厂签了长期订单,这种公司的“黑马属性”才更稳。
另外,还要关注“行业需求的持续性”。现在存储芯片的需求,主要来自“补库需求”和“消费电子回暖”,但未来能不能持续?得看两个方向:一是消费电子能不能真的复苏,比如手机、PC的出货量能不能持续增长,要是只是短期补库,补完了需求又下来,那行情可能也走不远;二是“新需求”能不能起来,比如AI服务器、自动驾驶汽车,这些领域对存储芯片的需求更大、要求更高,要是这些新需求能接上来,那存储芯片的行情才能走得更稳、更远。
可能有朋友会问:那11月到底能不能入手?这个问题没有标准答案,得看每个人的投资风格和风险承受能力。但有几个原则可以参考:
第一,别追高。现在有些冷门股已经涨了一波,要是再追进去,很可能买在高位,一旦板块回调,容易被套。可以等回调的时候再关注,比如股价回落到10日均线附近,或者成交量萎缩的时候,再考虑是否介入,这样风险更低。
第二,看基本面。买之前先看看公司的财报,比如最近的订单情况、毛利率有没有提升、研发投入多不多。要是订单增加,但毛利率还在下降,说明可能只是靠低价抢单,这种公司要谨慎;要是订单增加,毛利率也在提升,研发投入也不少,说明公司真的在变好,这种才值得关注。
第三,别只看存储芯片一个板块。科技板块关联性强,存储芯片的行情,往往和消费电子、半导体设备这些板块联动。要是消费电子板块整体低迷,半导体设备没动静,单靠存储芯片自己,也很难走出大行情。可以多关注整个科技板块的情绪,再做判断。
最后想跟大家说的是,投资科技板块,尤其是像存储芯片这样的周期性板块,一定要有“耐心”和“认知”。耐心是因为周期不会马上走完,行情也不会一蹴而就,可能会有回调,也可能会震荡,要是没耐心,很容易在中途下车,错过后面的机会;认知是因为科技板块技术壁垒高,要是不了解行业逻辑,不明白公司的核心竞争力,很容易被短期情绪带偏,买到“伪黑马”。
这次存储芯片板块的回暖,还有那6家冷门股的崛起,本质是行业周期、国内替代、政策支持共同作用的结果。11月能不能“火”,现在还不能下定论,但至少给我们提了个醒:冷门板块不一定一直冷,只要背后的逻辑变了,就有可能迎来机会。但机会来了,也得冷静判断,别盲目跟风,只有搞懂了背后的逻辑,才能赚到“明白钱”。
本文仅供参考
来源:温馨如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