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911 年,天津造币总厂迎来了一场货币史上的重要尝试 —— 意大利雕刻师鲁尔・乔治(Luigi Giorgi)设计的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系列,本是清廷为整顿货币乱象、重塑国币权威的希望之作,却因武昌起义的爆发,成为大清王朝最后的货币印记。这套银币不仅终结
一、大清宣三银币:王朝终章的货币艺术
1911 年,天津造币总厂迎来了一场货币史上的重要尝试 —— 意大利雕刻师鲁尔・乔治(Luigi Giorgi)设计的 “宣统三年大清银币” 系列,本是清廷为整顿货币乱象、重塑国币权威的希望之作,却因武昌起义的爆发,成为大清王朝最后的货币印记。这套银币不仅终结了 “龙洋” 货币的漫长历史,更以精湛的雕刻工艺、丰富的版别差异,成为如今收藏市场上 “龙洋收藏” 的核心品类。
鲁尔・乔治作为近代中国机制币的 “奠基者” 之一,将西方雕刻美学与中国传统龙纹文化完美融合。他设计的宣三银币,龙纹不再是传统的 “威严刻板”,而是增添了 “动态张力”—— 龙鳞清晰可数、龙爪锋利有力、龙须飘逸灵动,甚至龙眼中的 “瞳孔” 都刻画得栩栩如生。这种 “中西合璧” 的艺术风格,让宣三银币超越了普通货币的属性,成为兼具历史价值与艺术价值的 “货币艺术品”。
二、六大版别解析:从 “百万圣杯” 到 “平民藏品”
大清宣三银币主要分为 “试铸版” 与 “流通版” 两大类,共衍生出六种核心版别,存世量从 “全球仅三枚” 到 “十万余枚” 不等,市场价值也呈现出 “天壤之别”,藏家可根据家中银币的特征对号入座。
1. 长须龙:龙洋收藏的 “圣杯”
版别特征:这是宣三银币中最稀有的版别之一,核心识别点在于 “龙须”—— 乔治刻意将龙须设计得修长飘逸,从龙首两侧延伸至币面下方的 “圆” 字附近,部分龙须甚至与 “圆” 字的笔画轻微重叠;龙身鳞片采用 “鱼鳞纹” 设计,每片鳞片边缘都有 “凸起的线条”,立体感极强;币面边缘的 “齿边” 为 “直齿”,齿距均匀且锐利。存世与价值:长须龙仅作为 “试铸样币” 生产,未正式流通,目前全球确认存世的完好品不足 15 枚。2024 年香港苏富比拍卖会上,一枚 NGC MS65 分的长须龙银币,最终以 1280 万港元成交,刷新了宣三银币的拍卖纪录;即使是 “有轻微磨损” 的 XF 品相,市场价也超 800 万元,是名副其实的 “龙洋圣杯”。家中鉴别:若家中银币龙须能延伸至 “圆” 字附近,且龙鳞有明显凸起线条,大概率是长须龙,但需警惕 “高仿品”—— 高仿品的龙须多为 “平面印刷”,无立体感,龙鳞边缘模糊不清。2. 短须龙:阳刚之气的 “龙洋代表”
版别特征:与长须龙的 “飘逸” 形成鲜明对比,短须龙的龙须 “粗短硬朗”,长度仅为长须龙的 1/3,末端呈 “钝圆形”,不与任何文字重叠;龙身姿态更为 “矫健”,龙爪张开幅度更大,仿佛要 “跃出币面”;币面的 “宣统三年” 四字字体略扁,笔画粗壮,尤其是 “年” 字的竖笔,比其他版别粗 0.2mm。存世与价值:短须龙同样为试铸样币,存世量略多于长须龙,全球约 30-50 枚。2025 年北京诚轩春拍中,一枚 PCGS AU58 分的短须龙银币,以 580 万元成交;普通 XF 品相的市场价约 350-450 万元,是资深藏家追逐的 “中高端品种”。家中鉴别:重点观察龙须长度与 “年” 字笔画 —— 若龙须粗短且 “年” 字竖笔粗壮,基本可判定为短须龙,注意与 “曲须龙” 区分(曲须龙龙须为自然弯曲,非粗短)。3. 反龙:颠覆传统的 “神龙见首”
版别特征:这是宣三银币中设计最 “另类” 的版别,核心特征是 “龙身反向盘旋”—— 普通龙洋的龙身多为 “顺时针盘旋”,而反龙的龙身呈 “逆时针盘旋”,龙尾隐于币面上方的 “云纹” 中,仅露出一小段龙尾尖,形成 “神龙见首不见尾” 的意境;根据币面边缘 “叶纹” 的差异,又分为 “边叶阳纹”(叶纹凸起)和 “边叶阴纹”(叶纹凹陷)两版,其中阳纹版更稀有。存世与价值:反龙试铸量极少,边叶阳纹版存世不足 20 枚,边叶阴纹版约 50 枚。2024 年上海泓盛拍卖会上,一枚边叶阳纹版的反龙银币(NGC MS63 分),以 520 万元成交;边叶阴纹版的 XF 品相市场价约 280-350 万元,十年间价格翻了一倍。家中鉴别:最直观的方法是 “观察龙身盘旋方向”—— 将银币正面朝上,若龙身从右侧向左上方盘旋,即为反龙;再看边叶是凸起还是凹陷,可进一步区分阳纹与阴纹版。4. 大尾龙:扇形龙尾的 “独特记忆”
版别特征:大尾龙的核心识别点在 “龙尾”—— 龙尾设计成 “展开的扇形”,尾鳍呈 “放射状” 排列,仅龙丝(龙尾上的细毛)就有 11 根,每根龙丝都清晰可辨;币面边缘的英文字母 “TAI-CHING-TI-KUO SILVER COIN” 比其他版别大一圈,字母 “O” 呈 “正圆形”(普通版为椭圆形);龙首的 “鬃毛” 更浓密,从龙首顶部延伸至龙颈两侧,层次感极强。存世与价值:大尾龙试铸量略多于反龙,全球存世约 80-100 枚。2006 年北京保利拍卖会上,一枚大尾龙银币曾以 88 万元成交;2024 年同款品相(PCGS AU55 分)的市场价已达 220 万元,18 年间价格涨幅超 150%;即使是 “有明显磨损” 的 VF 品相,市场价也超 150 万元。家中鉴别:重点看龙尾形态与英文字母 —— 若龙尾呈扇形且英文字母较大,尤其是 “O” 为正圆形,基本可确定为大尾龙;数龙丝数量(11 根)可进一步验证。5. GIORGI 签字版:全球仅三枚的 “币中绝唱”
版别特征:这是宣三银币中最稀有的 “孤品级” 版别,核心特征是 “雕刻师签名”—— 在币面下方 “壹圆” 字样的右侧,暗藏着鲁尔・乔治的签名缩写 “GIORGI”,字体细小(约 2mm),需用 10 倍以上放大镜才能清晰看到;银币的龙纹与长须龙相似,但龙须更短,龙鳞更细腻;因是 “样币中的样币”,工艺精度远超其他版别,币面无任何 “铸造瑕疵”(如气泡、流银)。存世与价值:目前全球仅确认存世 3 枚,其中 1 枚藏于大英博物馆,1 枚为私人藏家所有,1 枚下落不明。2011 年德国慕尼黑拍卖会上,私人藏家持有的那枚 GIORGI 签字版(NGC MS66 分),以 62 万美元(约合人民币 450 万元)成交;若如今现身市场,保守估价超 2000 万元,是 “龙洋收藏” 的终极目标。家中鉴别:必须用 10 倍以上放大镜观察 “壹圆” 右侧 —— 若能看到清晰的 “GIORGI” 字样,且龙纹工艺远超普通版,才有可能是签字版,但需警惕 “激光雕刻的仿签名”(仿签名字体边缘粗糙,无自然包浆)。6. 曲须龙:平民藏家的 “王朝余温”
版别特征:作为宣三银币中唯一 “大规模流通” 的版别,曲须龙的设计更 “简洁实用”—— 龙须自然弯曲,长度适中,不与文字重叠;龙身鳞片为 “简化版鱼鳞纹”,无明显凸起线条,更适配机械化量产;币面的 “宣统三年” 四字字体规整,笔画均匀;根据 “龙尾云纹” 的差异,又分为 “细云纹” 和 “粗云纹” 两版,存世量相近,价值差异不大。存世与价值:曲须龙是宣三银币的 “流通主力”,存世量约 10 万枚,是最 “亲民” 的版别。2025 年市场上,普通 VF 品相(有明显磨损)的曲须龙市场价约 6500 元;XF 品相(轻微磨损,文字清晰)约 1.2 万元;AU 品相(未流通,仅边缘轻微氧化)约 1.5-2 万元;MS 品相(完全未流通,有原光)约 3-5 万元,是普通藏家 “触手可及” 的历史见证。家中鉴别:最易分辨的版别 —— 龙须自然弯曲,龙鳞无凸起线条,且是家中最可能藏有的宣三银币;若龙尾云纹线条细腻,为细云纹版;线条粗壮,为粗云纹版,两者价值相近。三、真伪鉴别:四步避开 “高仿陷阱”
大清宣三银币的高价值,催生了大量 “高仿品”,尤其是长须龙、短须龙等稀版,仿品逼真度极高。藏家可通过 “看工艺、称重量、测直径、验包浆” 四步鉴别:
1. 看工艺:从细节辨真伪
正版:机制币工艺精湛,文字、图案边缘 “锐利清晰”,无 “毛边、粘连”;龙鳞、龙须、龙爪的细节完整,如长须龙的龙须有 “立体感”,大尾龙的龙丝清晰可数;齿边为 “直齿”,齿距均匀,无 “断齿、多齿”。高仿品:多为 “翻砂铸造” 或 “低精度机制”,文字、图案边缘 “模糊毛糙”;龙鳞常 “粘连成块”,龙须无立体感;齿边不均匀,有断齿或多齿,部分仿品甚至用 “滚边” 代替直齿,用手触摸有 “顿挫感”。2. 称重量:标准重量是关键
正版:宣三银币的标准重量为 “26.86 克”(误差 ±0.3 克),因百年流通磨损,普通流通品重量约 26-26.5 克;试铸版(如长须龙、短须龙)因未流通,重量接近标准值(26.5-26.8 克)。高仿品:多采用 “铜镀银” 或 “低银合金”,重量偏轻(约 24-25 克),或过重(超过 27.5 克);用手掂量,正版有 “沉甸甸的金属质感”,仿品则 “轻飘飘” 或 “过于压手”。3. 测直径:尺寸误差辨真伪
正版:宣三银币的标准直径为 “39.1 毫米”(误差 ±0.2 毫米),边缘厚度约 2.4 毫米;试铸版与流通版尺寸一致,无明显差异。高仿品:直径多为 “38.5-38.8 毫米”(偏小)或 “39.5-40 毫米”(偏大),边缘厚度不均匀(有的地方厚 2.6 毫米,有的地方厚 2.2 毫米);用游标卡尺测量,若尺寸超出标准误差范围,基本可判定为仿品。4. 验包浆:自然包浆是 “岁月印记”
正版:百年老银币形成的 “自然包浆”,颜色多为 “浅灰色、银白色或浅褐色”,包浆 “均匀自然”,有 “层次感”—— 币面中心包浆较浅,边缘包浆较深;用手指轻擦包浆,无 “粉末脱落”,且有 “温润的光泽”(原光品有明显的金属反光)。高仿品:多为 “人工做旧包浆”,颜色鲜艳(如亮黑色、深绿色),无层次感;用 “酒精棉片” 擦拭,人工包浆会 “掉色”,露出内部的铜色或低银合金色;部分仿品用 “硫磺皂” 做旧,闻起来有 “刺鼻的硫磺味”。四、收藏建议:从 “识别” 到 “守护”
若家中藏有大清宣三银币,无论是 “百万级的长须龙” 还是 “万元级的曲须龙”,都需做好 “科学保存”:
流通品(曲须龙):用 “无酸牛皮纸” 单独包裹,放入 “亚克力币盒”,避免与其他金属物品接触,防止氧化;珍品(长须龙、短须龙等):建议送至 NGC、PCGS 等国际评级机构封装,不仅能保护银币,还能提升 “公信力”—— 评级封装币的成交价通常比裸币高 10%-30%;日常维护:欣赏时佩戴 “无粉乳胶手套”,禁止直接用手触摸币面(汗液会腐蚀包浆);若表面有浮尘,用 “软毛刷” 轻轻刷除,禁止用清洁剂或砂纸打磨。大清宣三银币,是一个王朝的 “终章印记”,也是一段近代史的 “微观载体”。无论家中藏有的是哪一版别,它都承载着百年前的历史记忆 —— 从鲁尔・乔治的雕刻刀下,到武昌起义的炮火中,再到如今藏家的手中,每一枚银币都在诉说着属于自己的 “王朝故事”。若你有幸拥有,便是握住了一段跨越百年的 “历史对话”。
来源:悟空聊钱币
免责声明:本站系转载,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如涉及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请在30日内与本站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