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消防栓的水混着碎玻璃淌在地上时,理想MEGA的车主正坐在路边的警车里,盯着手机屏幕上疯传的“自燃”视频。半小时前,他刚从变形的驾驶座里挣脱出来,火苗舔着车门的灼热感还烙在皮肤上——但此刻,比火焰更烫的,是那些带着恶意的揣测。
从火场爬出来的理想MEGA车主,没要赔偿先递律师函:有些账,必须算明白
消防栓的水混着碎玻璃淌在地上时,理想MEGA的车主正坐在路边的警车里,盯着手机屏幕上疯传的“自燃”视频。半小时前,他刚从变形的驾驶座里挣脱出来,火苗舔着车门的灼热感还烙在皮肤上——但此刻,比火焰更烫的,是那些带着恶意的揣测。
“肯定是车主自己改了电路吧?”“我赌五毛是酒驾,不然怎么会撞成这样?”评论区像涨潮的脏水,漫过事故现场的警戒线。他抹了把脸上的灰,摸出手机打给律师:“不用谈赔偿,先把这些胡说八道的,钉在证据上。”
这份随后发出的声明,没提“精神损失费”,没说“车辆折旧费”,通篇像份冷静的勘验报告:路口监控截图里,是被追尾后失控的轨迹;交警出具的检测单上,酒精浓度栏明晃晃写着“0”;甚至附上了消防部门初步认定的“碰撞引发电路短路”结论。每一行字都像敲在铁板上,把那些嚼舌根的猜测砸得粉碎。
有人说他“较真过头”:命捡回来就该庆幸,跟网友较什么劲?可只有经历过的人才懂,从浓烟里摸索安全带卡扣时,他攥着的不只是自己的命,还有对“安全”二字的信任。理想MEGA的宣传页上,“全场景安全防护”几个字曾让他觉得踏实,可事故发生后,最先涌来的不是车企的主动调查,而是铺天盖地的污名化——这口气,咽不下。
这让我想起前几年看的维权新闻:有人为了退辆故障车,在4S店门口举了三个月牌子;有人被经销商忽悠签了霸王条款,打了半年官司只换来句“抱歉”。那时的消费者,像攥着碎玻璃讨说法,疼了自己,还未必能让对方抬头看一眼。
但现在不一样了。这位理想MEGA车主像举着一面镜子,照出了新的维权姿态:不是撒泼打滚,而是用证据说话;不是求谁施舍,而是要一个对等的交代。他要的从来不是钱——几十万的车烧了能再买,可“被造谣酒驾”的名声、“被质疑操作不当”的委屈,用钱能赎回来吗?
对理想汽车来说,这或许是场始料未及的考验。刚上的销量数据还带着余温,就撞上这么件扎眼的事。但比起急着公关“影响销量”,更该琢磨的是:当车主从火场爬出来,第一时间不是找厂家要安慰,而是找律师固定证据时,是不是说明,有些信任的裂痕,早就藏在宣传语背后了?
其实这届车主心里都有杆秤:车子出问题不怕,怕的是出了问题没人管;维权难也不怕,怕的是较真时还被泼脏水。就像这位车主在声明末尾写的:“我花四十万买的是保障,不是出事之后的沉默,更不是替谁背黑锅。”
火能扑灭,车能重修,但人心这东西,凉了就难焐热。那些总想着用“拖”和“捂”应付事的车企该明白:现在的消费者,手里握着的不只是购车合同,还有法律条文和传播按钮。你敢糊弄,他就敢让全世界都看看——有些账,不是钱能算清的。
来源:无情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