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幅藏在北碚的吴石手迹,也是“沉默的荣耀”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23:42 1

摘要:2025年10月,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重庆北碚区档案馆珍藏的一幅吴石手迹进入公众视野。这幅创作于1946年春的诗画合璧作品,由吴石题诗、何遂作画,题有“旧境重寻咲独勤,任他春已尽三分;笋舆十里松阴路,细雨斜风上缙云”七绝,成为解读这位隐蔽战线英雄精神

2025年10月,随着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热播,重庆北碚区档案馆珍藏的一幅吴石手迹进入公众视野。这幅创作于1946年春的诗画合璧作品,由吴石题诗、何遂作画,题有“旧境重寻咲独勤,任他春已尽三分;笋舆十里松阴路,细雨斜风上缙云”七绝,成为解读这位隐蔽战线英雄精神世界的关键实物。

说起这页手迹的来路,过程有点曲折,1946年1月,吴石在养病,和挚友何遂上缙云山,在缙云寺有一本素册,像访客留言那样,他在上面留下了一首,后来战乱一过一乱,册页散了,人找不着,到了上世纪,北碚区文化馆的李厚汉在寺里废纸堆里翻出来,一下拎出103幅名人题签,冯玉祥有,郭沫若有,吴石那首也在,修复做完,收入《101名人字画》档案集,成了研究民国精英群体精神轨迹的一份实物样本。

这首里头有话没明说,北碚区档案馆的刘骥在看,说“任他春已尽三分”像写晚春又不止于景,更像对当时政局不再抱期待,“细雨斜风上缙云”又像他在风雨里把心定住的姿态,这种读法跟他那阵子的经历能对上,他那会是军政部部长办公室主任参事,通过何遂的关系跟中共地下组织搭上线,人慢慢把脚步移向隐蔽战线。

他的底子也帮了忙,诗词会写,书画会写,日语能用,军事理论也懂,人称“十二能人”,这种儒将的壳子把情报工作裹得很干净,在北碚写这首的同一年,他给何遂那卷66.4米的《长江万里图》题诗,把地理信息揉进艺术里,像在做一回整合多源线索的演练,这类文化活动在外人眼里是雅事,在他手里就是方法,后来传递军事布防图等核心情报有了路数。

到了今天,这页手迹又有了新路径,《沉默的荣耀》带起大家看隐蔽战线的故事,北碚区博物馆把这首的复制件摆出来,观众能走近看那笔意在绢上的状态,影视和文物这样搭着走,单向讲述的课堂感淡了,物质的载体把历史的层次带出来,有人留言,说看到绢布上清隽的笔迹,才明白剧里那句“丹心化入墨痕深”的分量。

视野再拉开,这页手迹像把两岸的叙事接起来,吴石在台牺牲,骨灰在1994年归葬北京,北碚的这首就像是他在大陆的一个坐标,两处空间相互回应,隐蔽战线的贡献穿过立场的隔阂进入共同记忆,今天有人在缙云山道上走,山风过来,能想到当年那种“于无声处听惊雷”的时刻。

看回到这页本身,北碚这页不只看笔墨,它像一串密码,把个人的抉择,时代的变化,信念的坚持,压在这一方纸绢里,翻过去是静,背后是行动留下的光。

来源:青莲侠士V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