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KARMA :幽默是一种能力,天猫双11回归纯粹“大促”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22:00 1

摘要:内容一改情感叙事流,和复杂剧情流,用近乎大字报的简单直白,把“优惠”作为唯一主角。用极度夸张和戏剧的形式,让消费者在乐呵呵中意识到,天猫双11——补贴多、折扣多、红包多、券多——总结来说“真的优惠”!

“补补补补补……”新闻女王佘诗曼竟然在直播中卡壳?——这不是失误,是天猫双11“啥都能补、低至五折”的广告片。

近期,一系列风格鲜明、直击要点的天猫双11广告上线全国。

内容一改情感叙事流,和复杂剧情流,用近乎大字报的简单直白,把“优惠”作为唯一主角。用极度夸张和戏剧的形式,让消费者在乐呵呵中意识到,天猫双11——补贴多、折扣多、红包多、券多——总结来说“真的优惠”!

去年,天猫还在打造线上互动、线下快闪等丰富玩法,说要同时满足用户的物质购买与情绪价值。

今年,他们决定直入主题,不再描绘复杂的消费场景,只把“真优惠”摆上台面。

“消费者普遍更理性、更冷静了。”这是负责本次创意的KARMA团队最深刻的体会。

从走心,到直接;从讲故事,到讲事实——这一转变背后,有怎样的消费心态变迁?创意团队如何在这种“简单”中,完成一场高效的沟通?今年双11之际,胖鲸与KARMA展开对谈,揭开这套PPT、大字报广告背后的思考脉络。

今年双11广告转而呈现优惠信息本身,强化“折扣大、优惠多、非常省”的印象。这一思路的来源,是创意团队和平台对当下消费环境的洞察。

“经济下行,大家买东西都会深思熟虑一些,对平台的优惠玩法也已经很了解了,不会被那些花哨的东西打动。”KARMA向胖鲸介绍。

天猫平台这次的需求和沟通策略也很明确,要通过直白且有记忆点的创意表达,简洁输出大促优惠利益点,「定住」双11认准天猫最优惠的主场心智。

项目初期天猫已经较为完整的搭建好了整体创意框架,KARMA则让广告片内容再次高度聚焦:李佳琦在助播“老板别想不开”的哀嚎中拉下闸门,30亿红包如洪水倾泻;罗永浩变成巨人boss,一锤敲定0元预售;呼兰在年会上,对吃喝玩乐的劝来劝去,其实是“券”来“券”去……所有桥段均直指平台优惠力度,信息传达极为明确。

胖鲸观察到,当下,消费者对“直接、简单、真诚”的需求前所未有地高涨。真正的便宜、真实的优惠、纯粹的促销氛围,远比复杂的营销故事,更能让人看完。

“对于创意人来说,一个很高的评价是‘又简单又好’。”KARMA将今年的核心创意idea总结为“纯粹”二字。与此同时,天猫平台也主动简化了优惠规则,与广告创意回归“纯粹”的方向不谋而合。

从平台到创意执行,一场对“纯粹消费”的回应正在酝酿。

最显著的是广告形式的简单化,大字报式构图成为视觉主流。例如,佘诗曼短片中的“补”字占据画面近40%,其余短片中也多见大字标语和高饱和度画面,信息强度不言自明。

广告片中,信息直接而明显

其次,广告信息也“简单”得纯粹。

与以往不同,今年促销信息不再是故事结尾的彩蛋与升华,而是贯穿始终的C位内容:李佳琦发红包、佘诗曼讲折扣、罗永浩定预售、呼兰派券——整个广告内容主线清晰,始终围绕“为消费者带来实在福利”展开。

“按照之前的逻辑,平台优惠信息可能只出现在最后,作为反转或点睛之笔。但我们觉得那样传达力度不够。”KARMA向胖鲸表示。因此,KARMA让“优惠”本身成为主角,从头至尾,毫不避讳。

胖鲸认为,这不仅是在注意力经济时代,对用户的尊重,是对“简单直接”这一新消费情绪最直接的回应,更展现了天猫更“听劝”的平台形象。

胖鲸了解到,在仅约一个半月的周期内,KARMA完成了从概念到6条片子拍摄的全过程。时间压力下,他们必须高效决策、快速执行。

面对的首要问题就是,将广告信息前置且密集呈现,用户是否会觉得被广告“轰炸”?如何不让用户产生排斥感?如何把纯粹的信息讲的“又简单又好”?

KARMA的解决方案是:用幽默消解商业感,让大家笑一笑就看完。

“幽默是一种很强的能力,”KARMA强调,“我们对所有创意的要求,都是要有足够的戏剧张力。”正如其公司名“KARMA”所暗示的,戏剧化是他们一贯的创作风格,用幽默包装糖衣炮弹,让商业信息更易于接受。

具体到广告片中,KARMA为每位出演者量身打造了的搞笑场景。

佘诗曼作为《新闻女王》主演,却在直播中“卡壳”;胡可使出绝招“葵花点穴手”;陈靖可上演霸总小剧场,用偶像剧打开折扣信息……这些设计,都是为了在传递“大字报”优惠信息的同时,创造引人发笑、停留15秒的理由。

胡可在使用招数“葵花点穴手”来争取0元定金

“虽然是大字报,但每一篇细看都有和人设相关的噱头。我们不希望做那种把一句话反复说三遍的广告。”KARMA表示。

除了在人设与剧情上埋梗,KARMA更通过夸张化短剧式的演绎,将抽象的优惠力度转化为具象感受。

例如,谈及“30亿红包”,联想到“海量红包”,于是诞生了李佳琦开闸泄洪、被红包淹没的画面;而罗永浩则通过体型上的视觉对比,放大个人标签,强化权威感与喜剧效果。

通过夸张形成反差,引人注目

“我们核心是想搞笑,”KARMA说,“在有限的篇幅里,视觉张力带来的搞笑,比演绎一个完整剧情更直接、更有冲击力。”

而所有表达,都围绕同一个核心展开——“真优惠”,在不同剧情中反复穿透用户心智。从佘诗曼的新闻现场、陈靖可的霸总剧场,到呼兰的年会,每个片段既风格独立,又主线统一。

创意落地完成之后,真正的传播才刚刚开始。

KARMA向胖鲸解释,类似这种大促期间的广告,能被消费者看见,平台投放起了巨大的作用。整体传播中,内容还会根据投放渠道的特点进行精细化适配。

例如,央视投放的版本更短,强调可靠与信任;电梯广告则提取关键词,强化关键信息的记忆。长版本像是完整的作品,通过剧情吸引用户看完;短版本则更适合在社交媒体上快速传播。

天猫双11的广告片投放商场效果

“同样的片子,我们会根据不同的媒介渠道做不同的内容展现。”这种区别化的处理方式,让内容的呈现更加适配渠道,触达不同人群,确保内容在各个触点都发挥最大效能。

在KARMA看来,创意与媒介如同“表达”与“沟通”的关系:“创意公司负责表达内容,媒介则负责与用户沟通。”——唯有两者协同,才能构成完整的传播链路。

采访的最后,胖鲸提起最近兴起的AI视频技术,创意团队对此保持了开放而理性的态度。他们已在实践中使用AI工具辅助创作,如陈靖可片中“爱心变多”的镜头就借助了AI技术。

“AI是一种很好的执行手段,减少了不必要的工作流程,提高了效率。”团队成员表示。但他们也强调,技术无法替代人的创意与逻辑思考:“AI视频能火的原因不在于技术本身,而在于背后的创意和语境。”

真正打动人的,永远是那些源于生活洞察的创意,而非技术。

本期作者:王琛

来源:胖鲸头条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