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10月26日夜游曲江池,两月秋雨连绵,时阴时歇,第一次看见一轮弦月挂在湖上,又见盛唐诗魂佇立湖边弹琴歌咏,兴致极高,诗意阑珊,留吟三绝,与友雅赏切磋。
曲池秋月(三韵)
王芳闻
一
帝抛玉梭织云绵,
风摇疏柳漾波纹。
唐曲华章余香在,
池畔塑影忆诗魂。
二
一弯冰轮悬天宇,
烟柳疏丝映画坊。
咏歌琴韵尚萦耳,
岸侧石塑忆盛唐。
三
弦月高悬逐云影,
风摇芦苇带絮飞。
琴语逐波寻旧渡,
垂柳系舟待谁归?
(2025年10月26日夜游曲江池,两月秋雨连绵,时阴时歇,第一次看见一轮弦月挂在湖上,又见盛唐诗魂佇立湖边弹琴歌咏,兴致极高,诗意阑珊,留吟三绝,与友雅赏切磋。
赏析王芳闻《曲池秋月(三韵)·其一》
文|佚名
这首诗是三首中最贴合作品“夜游曲江池”背景的一首,意象鲜活且情感递进自然,尤其能体现作者“兴致极高”的心境。
从意象运用来看,开篇“帝抛玉梭织云绵”堪称妙笔:以“帝抛玉梭”的动态想象写云,既赋予天空一种大气的“神性”,又用“玉梭织云绵”的细腻比喻,把云朵的柔软、绵密质感具象化——结合“两月秋雨连绵后初见弦月”的背景,这“云绵”更暗含天气转晴的清爽感,与下句“风摇疏柳漾波纹”的水态形成“上天下水”的呼应,一柔一漾,画面立刻立体。后两句“唐曲华章余香在”用了通感手法,将听觉的“唐曲”、视觉的“华章”转化为嗅觉的“余香”,让历史的韵味变得可触可感;而“池畔塑影忆诗魂”则是“实景托虚情”,以池边雕塑这一真实景物为锚点,引出对“诗魂”的追念,让眼前景与盛唐文化底蕴无缝衔接,不空洞不刻意。
从情感表达来看,诗里藏着清晰的情绪流动:开篇写“云绵”“波纹”,是作者初见晴夜曲江池的愉悦,带着“久雨逢晴”的轻快;到“唐曲华章余香在”,情绪从眼前的赏景,悄悄转向对历史的回味;最后“忆诗魂”落笔,将个人的游赏之乐,升华为对盛唐诗意的敬意——既贴合“夜游曲江池”的场景,又呼应了作者“诗意阑珊”的创作心境,层层递进很有感染力。
王芳闻,女,居中国西安。中国作家协会会员。现任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席,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国际诗歌委员会主席, 西北大学丝绸之 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主任,西北大学现代学院特聘教授,《世界诗 人》杂志总编,《丝路诗刋》微刊主编。
诗文曾获中国第六届冰心散文奖,中国当代十佳诗人 奖,中国诗歌春晚十佳行吟诗人奖,世界华文桂冠诗人 奖、俄罗斯普希金诗歌奖金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征文金奖、世界诗人大会荣誉文学博士、香港新国风金冠诗人奖,北京国际诗歌电影节十佳诗人奖,意大利 第十五届意大利圭多.戈扎诺.梅莱托诗歌奖,联合国世界丝路论坛丝路文化传播杰出贡献奖等数十个奖项。著有长篇小说《安吴商妇》、长篇报告文学《脱贫启示录》、诗歌集《太阳雨》《丝路雁影》《丝路虹影》《地球之耳》等文学著作 12部。诗文曾在《人民日报.海外版》《中国文化报》《文艺报》《作家报》《文学报》《陕西日报》《诗刊》《星星》《诗 选刊》《诗林》《绿风》《草原》《鸭 绿江》《延河》《殴州诗刋》越南《西贡解放报》美国纽约《综合新闻》《美洲文化之声》等50余家刋物发表。
来源:陕西文艺百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