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6日凌晨五点,正定基地大门紧闭,工作人员却只放进了三个人:世界冠军+两大教练,连河北队保安都懵了。
10月26日凌晨五点,正定基地大门紧闭,工作人员却只放进了三个人:世界冠军+两大教练,连河北队保安都懵了。
孙颖莎裹着一件白色羽绒服,帽子遮住半张脸,步子飞快。
她刚下车就被塞进训练馆,前后不到十秒。
邱贻可和杨指紧跟在后,一个拎箱子,一个背包,像赶早班地铁。
基地提前挂出闭馆通知,粉丝原本不信,直到看见保安在门口劝返游客,才确定莎莎回来了。
有人隔着围栏喊,她没回头,羽绒服一甩,进门刷卡,动作熟练得像回家。
邱贻可前一天中午从成都飞来,航班一天一趟,误点就得第二天。
成都连续下雨,起飞那天天空突然放晴,他发朋友圈:老天玩人。
河北队的车早等在机场,直接拉到基地。
进馆第一件事,邱贻可站在球台边摸台面,说当年和陈屺在这里喂过猪。
老球迷一听就笑,这是国乒老梗:二十年前,队员军训,猪养在基地角落,后来猪归陈屺,人归部队。
杨指在旁补刀:猪肥了,人也壮了。三人笑成一团,训练馆寒气被冲散。
孙颖莎从北京赶来,高铁转汽车,凌晨两点才到石家庄。
商务活动结束后,她在车上补觉,羽绒服当被子。
粉丝算准时间,直播蹲守,结果拍到车窗上一片雾气,啥也看不见。
梁靖崑提前三天报到,省队没清场,球迷还能进场看球。
莎莎一到,训练馆立刻挂“内部维修”,清场力度堪比大赛前。
河北队把保密两字写在脸上。
全运会四年一次,各省拼到极致。
国乒主力集体缺席蒙彼利埃冠军赛,就为了留体力打全运。
签证机票全退,赞助商损失七位数,没人抱怨。
正定基地曾是刘国梁孔令辉闭关的地方,墙面还留着当年冠军签名。
现在这里装了新风系统,地板重新打蜡,球台换最新款,费用省队自掏腰包。
主管教练跟队员成标配。
莎莎有邱贻可,王艺迪有李大成,陈幸同有马俊峰。
教练团早上六点起床,晚上十点关灯,睡眠时间被压缩到五小时。
有人算过,国乒一年飞行里程绕地球三圈。
时差、温差、赛程密,感冒比赢球还难。
莎莎包里常备暖宝宝,秋裤叠三条,保温杯两个,一个装热水,一个装姜茶。
邱贻可穿短袖在室内跑跳,出门就裹军大衣,冻得龇牙。
杨指更勇,一条薄卫衣走天下,结果第二天就吸鼻涕,乖乖加衣服。
全运规则残酷,单打前十六才有积分,团体输一场就淘汰。
省队把希望押在主力身上,赛前封闭是常规操作。
外人觉得夸张,内行知道,差一分,省里就少一块金牌。
粉丝隔着围栏喊加油,保安挥挥手:理解,但真不能放人。
有人递手写信,信封上画小太阳,莎莎训练完出来收信,鞠了一躬,没说话,转头回宿舍。
正定夜里零下三度,馆里暖气开到二十六,一墙之隔,两个世界。
队员脱到短袖流汗,出门瞬间结冰。
感冒和状态只差一次穿脱衣服。
后勤师傅凌晨四点熬姜汤,一锅送宿舍,一锅送训练馆。
邱贻可喝两口,辣得咧嘴,还是喝完。
他说,这比咖啡管用,全身发烫,脑子清醒。
全运会不只是技术比拼,更是后勤战场。
河北队请来营养师,菜谱按体重分级,莎莎那栏写着:碳水减少一成,蛋白加三成,睡前一杯温牛奶。
队医随身带血氧仪,训练前后测两次,低于九十就停。
手腕膝盖绑带五颜六色,远看像打补丁,近看是黑科技胶贴,一张抵半瓶红花油。
训练间隙,邱贻可拿手机放老歌,音量刚好盖过脚步声。
莎莎跟着节奏颠球,失误就重来,一首歌循环五遍,球没掉地。
音乐停,她抬头笑,汗水顺着下巴滴。
镜头外的付出,比领奖台更真实。
羽绒服、军大衣、姜汤、血氧仪,每一样都是门票背后的成本。
全运会开拍那天,这些细节会被胜利掩盖,没人再提。
粉丝想看的永远是比分,是挥拳庆祝。
没人关心冻到发麻的手指,感冒边缘的鼻子。
竞技体育的残酷在于,成绩翻篇后,过程自动清零。
正定训练馆灯光每晚十一点熄灭,走廊只剩应急灯。
莎莎宿舍窗口透出暖光,人影晃动,大概在拉伸。
邱贻可房间灯还亮,屏幕上跳动着全天训练数据。
再过几天,场馆重新开放,游客进来拍照,没人知道地板缝里渗过多少汗。
羽绒服会收进柜子,军大衣挂回仓库,一切归零。
金牌只有一枚,背后的账本却厚得吓人。
机票、酒店、胶贴、姜汤、暖宝宝,省队预算一页页翻过去,数字惊人。
可只要领奖台上升起那面旗,所有花费瞬间值得。
训练结束,杨指关掉最后一盏灯。
走廊尽头,莎莎把羽绒服帽子扣紧,推门走进零下三度的夜。
寒风吹乱刘海,她没停,脚步稳,像走向下一个球台。
观众在屏幕前等着看冠军,选手只想先把今晚的汗擦完。
羽绒服再厚,也挡不住心里那把火。
火不灭,人就不会停。
来源:湖畔边洒落的余晖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