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丝路同源·山海交响”—“天山润见”闽疆非遗融合演出在木垒县拉开帷幕。连日来,演出团队先后走进木垒县机关、校园和边境,通过“表演+互动”的形式,让非遗文化在木垒焕发蓬勃生机。
十月的木垒,秋意正浓
10月21日至25日
一场跨越万里的文化盛宴
在这片边疆热土热闹上演
来自福建漳州的非遗艺术
与新疆木垒的民族特色文化
在深情相拥
两地艺术家携手演绎
共同谱写了一曲动人的“山海交响”
让闽疆两地的非遗瑰宝在西北边陲交相辉映
非遗走进基层
文化浸润人心
10月21日,“丝路同源·山海交响”—“天山润见”闽疆非遗融合演出在木垒县拉开帷幕。连日来,演出团队先后走进木垒县机关、校园和边境,通过“表演+互动”的形式,让非遗文化在木垒焕发蓬勃生机。
在木垒县会议中心的首场演出中,哈萨克族民间舞蹈《快乐的童年》率先点燃全场气氛,孩子们身着艳丽服饰,踏着欢快节拍舒展身姿,将黑走马舞的热情奔放展现得淋漓尽致。
紧接着,漳州布袋木偶戏经典剧目轮番登场,《白蛇传》中许仙与白娘子的细腻情愫随木偶的举手投足流转,《两个猎人》的诙谐桥段引得观众捧腹大笑,《大名府》里的武将木偶挥刀立马,威风凛凛,艺术家们用精湛的“掌上功夫”让一个个原本静止的木偶“活”了起来,引得现场掌声雷动。铁枝木偶戏《关公开台》凭借精巧的操控技巧,尽显传统技艺的厚重底蕴;歌仔戏《梁祝・化蝶双飞》唱腔婉转缠绵,让现场观众沉浸在经典爱情故事的意境中;剪纸表演唱《剪梦》则以“唱演 + 剪纸”的新颖形式,将指尖艺术与声乐之美完美融合。一个个精彩节目让在场观众沉浸式体验了漳州非遗文化的厚度。
在木垒县第三小学、木垒县中学、新户镇中心学校等演出现场,漳州非遗团队的精彩演绎,让欢呼声瞬间响彻校园。
木垒县第三小学学生李安妮说:“福建的布袋木偶戏,我觉得好奇妙。虽然他们讲的故事和我们不太一样,但传递出的感情是一样的,就像我们当地的弹唱一样,都能把团结和善良传递给每一个人。”
演员们还走下舞台与孩子们互动,让非遗的乐趣在互动中传递。龙海区歌仔戏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林素兰说:“教他们歌仔戏的唱腔、表演,这里的小朋友非常喜欢,小孩子的热情让我们也感到非常有成就感。”
艺术家们还专程前往托浪岗边境派出所,为常年坚守在荒凉戈壁的干警们带去独特的文化体验。当节目《关公开台》中关羽的忠勇形象展现时,台上台下产生了强烈共鸣。“铁枝木偶戏所蕴含着关公的忠勇信义精神,与干警的忠诚履职、戍边卫国的崇高职责形成了跨越两地的共鸣。我们是带着一份敬意的心情对他们进行慰问,也对他们的付出表示衷心的感谢。”漳州市东山县新艺铁枝木偶戏传习中心主任陈银龙说。剪纸艺术家张峥嵘则当场创作《鱼水情深》作品赠予派出所,她说:“我想把这份最美好的祝福送给各位官兵们,以表示我崇高的敬意。”
两地同台共创
文化交融生辉
本次活动的最大亮点,是漳木两地艺术家克服地域阻隔、打破文化差异,联合创排的一系列融合创新节目,生动诠释了中华文化多元一体的深厚内涵。
器乐合奏《酒狂》中,古琴与斯不孜格两种古老乐器碰撞出独特韵律,古琴的清越与斯不孜格的悠远交织出一幅动人的画卷;即兴节目《阳关三叠》则将古琴与哈萨克族舞蹈完美融合,意境深远。更令人耳目一新的是由漳木两地联袂打造、木垒县水仙花少儿艺术团的生动演绎《天乌乌》《拔萝卜》《甜心鹰嘴豆》《爱拼才会赢》等多个融合创新节目,让两地非遗文化焕发出别样光彩。
当木垒县水仙花少儿艺术团的小演员们用稚嫩的童声唱起内容诙谐、朗朗上口的闽南童谣《天乌乌》,并通过灵动的肢体语言诠释这首童谣所蕴含的闽南民俗风情时,对闽南文化充满了向往溢于言表。小演员艾迪娜说:“我喜欢闽南童谣,因为它很好听,我还想学习闽南话,以后有机会到漳州去,我可以跟那里的爷爷奶奶交流。”
在布袋木偶戏《拔萝卜》中,一群身着哈萨克族服饰的孩子手执老婆婆、小花猫、小黄狗、小老鼠等形象的布袋木偶次第登台,将齐心协力拔萝卜的经典故事演绎出全新的民族风情。而当雕工精巧的布袋木偶换上了新疆民族服饰,与六个憨态可掬的“鹰嘴豆”木偶齐亮相,和艺术团的小演员们一道跳起哈萨克族最具代表性的民间舞蹈“黑走马”时,灵动与热情的交织瞬间点燃全场。观众张亚茹对融合节目赞不绝口:“节目编排非常新颖,让漳州布袋木偶戏的灵动精巧和木垒县哈萨克舞蹈的热情奔放同台对话,形成非常强烈的视觉对比。这次演出不光是技巧的互补,也是文化的互鉴。”
“三分天注定,七分靠打拼,爱拼才会赢……”当漳木两地艺术家、小演员用闽南语、哈萨克语一起演唱这首《爱拼才会赢》,不同的语言汇聚成同一种力量,唱出了福建与新疆的“双向奔赴”。“‘爱拼才会赢’是福建人的一种精神传承,也是新疆人血液里流淌着的精神。不同的语言唱出了两地人民共同的精神特质,听了以后非常振奋!”木垒县民族歌舞团演员马明亮感慨道,作为一名演员和音乐创作者,这个节目让他深受启发,“在今后的创作中,我希望更多地将闽南语歌曲与新疆本地音乐结合起来,创作出更多融合两地特色的作品,用音乐的方式拉近两地的距离。”
深化文化润疆
凝聚团结力量
此次“天山润见”闽疆非遗融合演出活动由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工作前方指挥部、漳州市文化和旅游局,福建援疆漳州、南平分指挥部指导,木垒县委宣传部、木垒县文化体育广播电视和旅游局主办,木垒县文化馆承办。活动旨在让闽疆两地的非遗瑰宝在交流中传承、在融合中创新。
漳州市布袋木偶传承保护中心负责人许洁莉分享道:“这次来到木垒演出和交流,我深深感受到,文化的生命力在于流动和共鸣。当我们福建的文化握住了当地群众的手,共同让木偶舞起来的瞬间,我们收获到的是一种超越言语的真诚与热情。”
木垒县文旅局党组副书记、局长卢海霞表示:“看到漳州非遗在活化、演绎、展示等方面,还有许多非常值得木垒去借鉴学习的经验,之后木垒也要经常走出去,开展这样的交流活动,多交流、多互动,促进两地的文化交流更加深入。”
据悉,近年来,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以活动开展、阵地建设、作品创作为载体,打造“有形有感有效”的文化润疆平台。今年初,在福建援疆前方指挥部和漳州分指挥部的支持和推动下,漳州市布袋木偶非遗传承保护中心赴新疆参加2025年自治区春晚演出,并在木垒县开展闽疆(木垒)非遗交流新春专场演出,有效推动了新疆民族文化与内地文化深度融合。今年9月,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深入实施“文化润疆”工程,支持成立木垒县水仙花少儿艺术团,以促进漳州与木垒文化交流为核心,从漳州邀请专业艺术教师,联合木垒本地艺术教师,组成优质师资团队,专门为青少年编排融合两地文化元素的特色节目,为两地文化融合发展注入新活力。
福建援疆漳州分指挥部负责人表示:“文化认同是民族团结的根脉,我们希望以文化为桥梁,开展非遗技艺的交流和融合,推动文化润疆走深走实,为促进民族团结、维护社会稳定注入深厚的文化力量。
来源:东南沿海消息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