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提到西藏,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布达拉宫矗立的拉萨、318国道上繁忙的昌都、桃花盛开的林芝、牛羊成群的那曲,还有喜马拉雅山旁的日喀则和神秘边远的阿里。却不知就在拉萨附近,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喜马拉雅山脉腹地,还藏着一个宝藏小城——山南市。
山南?
哪座山的南边?
提到西藏,人们往往津津乐道于布达拉宫矗立的拉萨、318国道上繁忙的昌都、桃花盛开的林芝、牛羊成群的那曲,还有喜马拉雅山旁的日喀则和神秘边远的阿里。却不知就在拉萨附近,冈底斯山—念青唐古拉山脉以南的雅鲁藏布江河谷、喜马拉雅山脉腹地,还藏着一个宝藏小城——山南市。
绘图 | SALTY
这个如今并不知名的城市
却被誉为“藏民族之宗,藏文化之源”
这里有西藏的:
第一块农田——索当
第一座村庄——索卡
第一座宫殿——雍布拉康
第一座寺庙——桑耶寺
……
山南乃东区的雍布拉康,始建于公元前127年,是西藏历史上第一座宫殿,曾为松赞干布和文成公主的行宫
早在公元2世纪,第一代赞普——聂赤赞普就统一了山南的雅砻诸部落,成为了第一代藏王。经过几百年的部落兼并,雅砻部落的第33任赞普——松赞干布,终于以山南为基础,统一了青藏高原,建立了辉煌一时的吐蕃政权。为了更好地统治整个青藏高原,松赞干布将都城从山南琼结县迁到了今天的拉萨,从此,整个藏区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中心才从山南转移到拉萨。
吐蕃赞普们迁都后仍不忘旧地,去世后纷纷归葬雅砻河谷,山南琼结县的藏王墓是吐蕃第29代至40代赞普、大臣及王妃的墓葬群
迁走的是都城
迁不走的
是赞普们对山南的眷恋
和自然对山南的偏爱
普莫雍错(山南市洛扎县和浪卡子县交界处),喜马拉雅山脉北麓的一座高海拔淡水湖泊,湖面海拔5010米
摄影 | 曹中阳
山南属于典型的藏南谷地
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
平均海拔3700米左右
雪山、冰川众多
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十多座
江河稠密
滋养着这里的生命
藏族、汉族、门巴族、珞巴族⋯⋯
十余个民族在这片土地上生活着
哲古草原(山南市措美县),每年有大批信众来到这片草原朝圣,草原平均海拔4600米,总面积约为2130平方千米
摄影 | 吕宇理
如今,山南已经拥有4个国家湿地公园,1个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国家森林公园,全市湿地总面积达25.81万公顷,涵盖4类13个湿地类型,湿地保护率高达92.8%。
2025年11月,我们将组织一支考察队伍,在生态摄影师的带领下,从拉萨出发,跨过雅鲁藏布江与喜马拉雅山脉,深入山南,去探访这秘境中的生灵。
斑头雁穿越喜马拉雅
摄影 | 彭建生
熊猴藏南亚种
摄影 | 彭建生
“唯有了解,才会关心;唯有关心,才会行动。”
我们希望此次考察对于横断山地区野生动物影像资料的完善会有所帮助,也借此机会渴望更多的人关注到野生动物及生态栖息环境的保护。
藏野驴
摄影 | 彭建生
纵纹腹小鸮
摄影 | 彭建生
摄影 | 彭建生
随队专家
彭建生
彭建生,1965年出生于云南宁蒗泸沽湖,现任云南省摄影家协会生态专业委员会秘书长,香格里拉高山植物园副理事长,华中师范大学客座教授。长期在滇西北、川西、青藏高原从事影像生物多样性调查与生态旅游研究与实践。众多摄影作品在各媒体发表,与不同科学家合作著有《纳帕海的鸟》、《普达措国家公园观鸟手册》、《横断山三江并流腹地野生观赏植物》、《青藏高原野花大图鉴》等。
考察区域介绍
01 雅鲁藏布江河谷
西藏山南市的水系以雅鲁藏布江为绝对主干,其流域面积占全市总面积的90%以上。该江段流经山南的长度约424公里,孕育了众多支流,其中包括贯穿整个山南南部的西巴霞曲、最主要的农业区雅砻河、发源于措美县哲古草原的哲古河,以及源自羊卓雍错的卡洞加曲。
雅江宽谷
摄影 | 张春晓
雅鲁藏布在山南扎囊县宽广河谷中形成的沙洲
02 山南以南是错那
2023年,经国务院批准,错那撤县设市,以原错那县的行政区域为错那市的行政区域,由西藏自治区直辖,山南市代管,市政府驻地也迁至麻麻门巴民族乡。
早在唐朝时期,错那就被纳入了吐蕃的版图,著名西藏诗人、六世达赖仓央嘉措就出生在错那市的达旺地区。近代以来,藏南被印度非法侵占,如今错那市的设立表明了我国维护领土完整的决心。
错那市地处喜马拉雅山腹地,湖泊湿地密布,原始森林环绕,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境内被国家列入一、二级保护动物的物种达十余种,包括雪豹、狐狸、水獭等。珍稀濒危保护植物有胡黄连、长蕊兰、锡金海棠等。
错那曲卓木古沙棘林。经过考证,这里的沙棘林已有上千年的历史,最高的沙棘树可达15米
摄影 | 卡布
雪豹
摄影 | 彭建生
03 错那有个“勒布沟”
喜马拉雅山脉不仅是登山爱好者的天堂,也是全球34个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巨大的海拔落差孕育了丰富的生境及物种多样性。
从山脚的亚热带森林到山麓的高山草甸,再到山顶终年积雪的冰川雪峰,这里有着世界上最完整的植被垂直带谱,无数珍稀和特有的野生动植物在这里繁衍生息。
喜马拉雅动植物分布垂直带谱
高高耸起的喜马拉雅,像一堵墙隔绝着印度次大陆和青藏高原,使两地形成迥然不同的气候条件,但它也慷慨地在日喀则、山南等地区豁出了几个口子。如果说整个青藏高原大部分地区都起伏较小或景色多有相似之处,那么这些沟谷就是喜马拉雅景观的精华部分。
喜马拉雅山下的高寒牧场
摄影 | 彭建生
勒布沟是藏南高山谷地自然区最东端的一条深大沟谷,它自北向南切穿喜马拉雅山,将库拉岗日雪峰簇和康格多雪峰簇自然分隔开来。勒布沟位于山南错那市南部,全长约44公里,西邻不丹,向南便是被印度非法占据的达旺地区。由于地处喜马拉雅山南麓,加上海拔低、切割深,使得勒布沟成为印度洋暖湿气流北上的天然通道。在暖湿气流的影响下,勒布沟常年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年平均降水量可达900毫米,呈现出与常见高原上截然不同的中亚热带山地季雨林、常绿阔叶林风光。
错那勒布沟
摄影 | 彭建生
藏狐
摄影 | 彭建生
04 卡久寺
卡久寺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拉康镇的群峰之中,海拔约3996米(也有资料显示4019米或3950米)。这座已有超过1200年历史的宁玛派(红教)古寺,是莲花生大师重要的隐修圣地之一。
卡久寺
摄影 | 卡布
它耸立于云雾缭绕的山巅,远看如同空中楼阁,四周被雪山、森林、峡谷和瀑布环绕,风景宛若人间仙境。卡久山与拉康峡谷组成著名的山南转山道,是猴年转山的必经之路。
棕尾虹雉
摄影 | 彭建生
当然,卡久寺最引人入胜的,还是它与珍稀动植物的和谐共处。在卡久寺,我们有机会近距离观察到“九色鸟”棕尾虹雉、喜马拉雅斑羚、藏马鸡、亚洲黑熊等许多平日里难得一见的野生动物:
喜马拉雅山斑羚
摄影 | 彭建生
黑熊
摄影 | 彭建生
05 库拉岗日雪山
库拉岗日雪山,位于西藏山南市洛扎县境内,海拔7538米,是藏族传统“四大神山”之一。在佛教传入以前,这里就被视为藏区南方山神的居所。库拉岗日被当地奉为“安详的修行圣地”,终年积雪的山巅在阳光下犹如金刚杵直刺苍穹,与山脚下的牧场、寺庙共同构成了藏地最典型的圣境图景。
库拉岗日雪山
摄影 | 林佳贤
它并非孤峰,而是由三座高峰组成的雪山群,山脊呈东西走向,绵延千里,宛若一道顶天立地的冰雪屏障。其北侧是壮观的冰川地貌,孕育了多条冰舌;南侧则陡峭险峻,俯瞰着普莫雍错的碧蓝湖面。这座雪山不仅是雅砻河的重要水源地,更构成了极致的“雪山—湖泊—草原”垂直景观带。
库拉岗日雪山
摄影 | 赵睿
06 羊卓雍错
羊卓雍错位于西藏山南市浪卡子县,是西藏“三大圣湖”之一。湖面海拔4441米,湖水面积约675平方公里,因其蜿蜒曲折的湖岸线在天空映照下呈现梦幻的蓝绿色调,被誉为“天上的仙境”。该湖泊不仅是藏传佛教的重要朝圣地,更是高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栖息着黑颈鹤、斑头雁等珍稀鸟类,湖中特有的高原裸鲤种群维系着水鸟与当地渔民的生存平衡。
羊卓雍错
摄影 | 陈斌
斑头雁与赤麻鸭
摄影 | 彭建生
计划考察物种不完全名录
黑颈鹤
唯一终生栖息于高原的鹤类,颈羽漆黑如墨,头顶朱红裸露如珊瑚,灰白体羽与雪域浑然天成。夏季在青藏高原繁殖,冬季南迁至云贵高原。其求偶时双鹤对鸣展翅,舞姿被誉为“雪域神鸟的仪式”。
戴帽叶猴
中国境内最濒危的灵长类动物之一,全球种群不足250只。其标志性特征是头顶深色冠毛形似绅士礼帽,通体银灰黑三色毛发如泼墨山水。主要栖息于云南高黎贡山及藏南边境海拔2000—2900米的原始季雨林,因栖息地碎片化及非法猎杀,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其存续直接检验着中国边境生态廊道建设的成效。
黑鹇
喜马拉雅山脉的特有珍禽,雄鸟通体泛幽蓝金属光泽,头顶珊瑚红肉冠如烈焰,白色羽冠从颈后飘逸垂落,宛如身披斗篷的暗夜骑士。栖息于海拔2000—3500米的铁杉林与杜鹃灌丛,以蕨类嫩芽和昆虫为食。其朱红眼睑与漆黑体羽形成强烈视觉冲击,被藏族视为“雪山守护神”。
高山兀鹫
大型猛禽,常翱翔于6000米高空,长时间在空中寻找动物尸体或动物病残体,发现后落地撕食,它是世界上飞得最高的鸟类之一。
喜山斑羚
喜马拉雅山脉的峭壁舞者,灰褐色皮毛与岩画浑然天成,脊背深色条纹如悬瀑垂落。特有蹄部结构使其在近乎垂直的岩壁上腾跃自如,以苔藓、地衣及灌木嫩芽为食。晨昏时分活跃于海拔2000—4000米林线以上区域,家族小群栖居。
雪鸽
高山雪线的神秘住民,通体羽色如初雪般素净,翅缀黑纹似水墨点染。栖息于喜马拉雅山脉海拔3000—5500米的流石滩与冰川边缘,以雪莲种子、苔藓为食。其喙色朱红如珊瑚,与纯白羽毛形成鲜明对比,飞行时宛若雪山精灵扬起的冰晶。因冰川退缩威胁栖息环境,被列为近危物种,在滇藏交界地带的岩缝中延续着冰原时代的生命记忆。
熊猴
亚洲热带森林的智慧生灵,面部呈深肉色且布满辐射状皱纹,犹如戴着玄妙面具。其棕褐色皮毛厚重如蓑衣,体型壮硕可达15公斤,尾短似熊故得此名。栖息于藏东南及云南海拔1000—2500米的原始常绿林,擅长在林冠层穿梭,以野果、嫩叶及小型无脊椎动物为食。社会结构复杂,每群约20—30只,通过三十余种不同叫声沟通。因栖息地丧失与非法捕猎,已被列为国家一级保护动物,现存种群不足万只,成为衡量森林生态完整的活指标。
血雉
中国西南山地的特有种,栖息于中国西南山地的高山箭竹林、杜鹃林、冷杉、云杉及高山栎林中,随季节变化有垂直移动的习性,冬季多在海拔2600—3000米的地带活动。血雉不甚畏人,也不善飞行,逃避敌害主要靠迅速奔跑和隐匿,受到惊扰时常发出拖长的“嗒—嗒—嗒”的惊叫声。
雀鹰
中型猛禽,雄鸟体长约30厘米,雌鸟稍大约40厘米。雄鸟上体灰蓝,下体具细密棕褐横纹;雌鸟及亚成鸟上体棕褐,下体斑纹较粗。其翅膀短圆,尾羽修长,适于在林间快速穿梭飞行。常栖息于山地森林至城市公园等多类环境,以麻雀等小型鸟类及鼠类为食,捕猎时动作迅猛精准。广泛分布于我国各地,多作为留鸟栖息。因其独特的生态价值,被列为国家二级保护动物。
棕尾虹稚
喜马拉雅山脉的“九色神鸟”,雄鸟头冠如孔雀绿松石闪烁,颈背铜红与紫蓝金属光泽流转,阳光下羽衣堪称虹霓化身。雌鸟则棕纹密布如大地伪装。栖息于海拔2500—4300米的陡峭针叶林带,以蕨类根茎为食。作为尼泊尔国鸟与中国一级保护动物,其在林间展翅时,可谓流动的极境彩虹。
达旺猴
中国特有的珍稀灵长类,仅分布于藏东南海拔2000—3500米的亚热带常绿林中。其体毛灰棕相间,面颊环绕白色鬃毛如戴风帽,尾长超过体长。以榕树果实、嫩叶为食,具有复杂的社群行为。因栖息地碎片化及种群数量稀少,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濒危(EN)物种,在墨脱县境内现存种群数量不足600只,其生存状况直接反映着雅鲁藏布大峡谷生态廊道的完整性。
行程简介
·
行程安排:
D1 11月15日 周六
拉萨酒店集合
欢迎晚宴及行前说明会
D2 11月16日 周日
拉萨市—山南市—错那市
D3 11月17日 周一
错那市—勒布沟
D4 11月18日 周二
勒布沟
D5 11月19日 周三
勒布沟—卡久寺
D6 11月20日 周四
卡久寺—拉萨市
D7 11月21日 周五
拉萨市解散
活动详情
·
活动时间:
2025年11月15日—21日(7天)
·
活动地点:
西藏拉萨市、山南市
·
活动费用:
15800元/人
·
活动组织方:
本次活动由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策划设计,中国国家地理旗下北京全景新知旅游有限公司承办。
费用说明
·
费用包含:
活动全程越野车(三名队员一车,配高原专职驾驶员);食宿;门票;保险;科考环节;后勤保障等。
·
费用不含:
单人房间差;
往返拉萨的大交通及接送机费用;
不可预见及个人因素所产生的费用。
·
特别提示:鉴于科学考察板块活动目的地及组织形式的特殊性,每个活动对参与队员的身体素质与心理素质均有一定要求和审核标准。出于安全管理考量,正式报名流程时,工作人员将通过电话联络的方式对预报名人员进行资格审核,以确认是否符合活动参与条件。若经审核未达到相关标准,将按照规定流程退还预报名费用。
·
咨询电话:
中国国家地理科考旅行部
010-64851539
工作日9:30-12:00;13:00-18:00
来源:中国国家地理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