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好而不贵到梦中情车:Lafa5,零跑的又一次越级进化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19:31 1

摘要:一年前,很多人还以为它只是“靠低价取胜”的新势力。而当D19在上海亮相的那一夜,这个印象被彻底改写。朱江明与费翔同台,外滩夜景为幕,灯光与东方明珠的倒影交织成舞台。

有些品牌的改变,不是靠大声宣告,而是靠一台车让人忽然看懂——就像零跑。

一年前,很多人还以为它只是“靠低价取胜”的新势力。而当D19在上海亮相的那一夜,这个印象被彻底改写。朱江明与费翔同台,外滩夜景为幕,灯光与东方明珠的倒影交织成舞台。

那台D19没有显得突兀,反而与这座城市的气质浑然一体。人们惊讶地发现,零跑早已不再是“便宜车”的代名词,而是一位集成自研架构D平台、重新定义豪华的技术高手。

那一刻,大家真正感受到“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而这种变化的底气,来自它在过去一年真正做成的事——实现盈利、掌握成本、赢得市场。零跑不靠低价取胜,而是凭高质赢得主动权。它不只是造得起车,而是学会了造得好看,也造得自信。销量方面零跑也稳得很,上周交付13K,其中,C系列超7.7K,B系列超4.5K,加上未来可期的D系列,真的稳稳向上。

其实,零跑让人刮目相看的,并不只有那台D19。在它光环背后,还有另一款车——定位没那么高端、体型也更紧凑,却藏着同样重要的野心。那就是Lafa5。

零跑Lafa5 电掣黄

今年慕尼黑IAA车展,零跑第一次登上欧洲的国际舞台。原本人们以为C位会留给旗舰D19,没想到聚光灯最终照在了一台低趴、宽体、极具运动气息的轿跑上。那一刻,展厅里不少人都愣住了——这辆看起来太个性、太张扬的车,似乎与“好而不贵”的零跑风格有些格格不入。有人甚至猜测,它只是为了欧洲市场临时打造的一台概念“玩票”。

但朱江明在现场说得很直接:“我们能不能为追求个性、渴望表达自我的年轻人,造一台真正拉风的车?这就是Lafa5的由来。”

2025.9.8 IAA慕尼黑车展第一天,零跑CEO朱江明

而事实也很快证明,Lafa5绝不是玩票。它将在今年第四季度正式发布并开启交付。

如果说D19代表零跑向上突围的技术实力,那么Lafa5代表的,则是零跑走向年轻化的品牌自信。Lafa5很可能是零跑“第二增长曲线”的起点——一个从理性走向情绪、从工程走向设计、从家用走向悦己的拐点。

就在D19首次亮相之际,零跑还和鲁迅美术学院(LuXun Academy of Fine Arts,简称 LAFA)还共同举办了一场有趣的设计交流—— 当 Lafa 遇见 LAFA。一边是零跑的全新轿跑,一边是中国最早开设汽车设计专业的顶级艺术院校,这场“同名之遇”,本身就很有象征意义。

活动现场,零跑也阐述lafa的理念体系:

L → Lifestyle(生活方式)A → Attitude(个性态度)F → Freedom(自由掌控)A → Art(潮流审美)

鲁美的汽车设计系成立于上世纪 90 年代,是国内最早系统化培养整车造型设计师的院校之一,不少知名自主品牌的设计师都出自这里。在那次活动中,学院的教授们评价道:“Lafa5 这个名字很巧妙,它不仅是 Leapmotor Fastback 的缩写,更是一种设计理念的表达——轻盈、灵动、富有张力。”

一、外观:设计中的张扬美学

2025.9.8 IAA慕尼黑车展现场的Lafa5

Lafa5在IAA慕尼黑车展亮相后,《Auto Bild》将它列入展会亮点,而意大利《Quotidiano Nazionale》则用了一个更有意思的标题——“Lafa5,设计风格鲜明”。他们评价这是一台“为新一代都市人打造的运动型轿跑,动态设计体现了科技与自然结合的美学”。

意大利《Quotidiano Nazionale》原文:Lafa5 nasce come hatchback sportiva. E pensata per le nuovegenerazioni urbane.l suo design dinamico incarna lo stileTech-Nature. Punta a unire prestazioni, tecnologia e fortepersonalità.ll Marchio mira a ridefinire la guida elettrica

还有不少欧洲媒体用sporty、dynamic”这样的词来形容它的设计气质,认为这台车“兼具欧洲跑车比例与东方式的细腻感”。

这句话听起来挺浪漫,也挺耐人寻味:Lafa5的车长只有 4.4 米。咦,一台紧凑纯电车,怎么就被夸成跑车了?这正是Lafa5耐人寻味的地方 —— 虽然它并没有夸张的车长,也没有刻意压低的姿态,却用更宽的体态、更短的前悬、更紧致的肩线,营造出一种蓄势待发的力量感。

光从侧面看,你都会觉得Lafa5这种低趴感多少有点熟悉。没错,它和Giulia、宝马2系 Coupe这类传统欧洲轿跑有几分神似——都不是靠线条堆砌,而是靠比例,把车身的力量感“压”出来。

没人会否认 Giulia、宝马2系 Coupe 的运动个性和战斗气息。但有意思的是,这两台车其实都不大:Giulia 的车长只有4米6出头,宝马2系 Coupe甚至不到4米7,其实也就和丰田卡罗拉差不多,短于比亚迪秦。

按理说,这么短的车身比例应该显得矮胖,但它们看上去反而更稳、更低、更贵。

第一个关键点:车头的俯冲姿态。Lafa5的“低趴感”,最直接的来源就是车头的俯冲。

这种俯冲带来的,不只是视觉重心的前移,更是一种“灵魂上的战斗气息”——那种蓄势待发的姿态,让人一眼就能感受到“跑车的灵魂”。而当视觉重心前移时,车身在视觉上也被“拉长”,短小的车体因此显得更修长、更从容。

造成这种俯冲,有两个关键设计。

第一个是机盖的下压。很多人不知道,传统家用轿车的机舱盖其实很难做到俯冲,因为横置发动机布置紧凑、上方空间有限。为了通过行人碰撞法规,必须在发动机盖下预留塌陷缓冲区,机盖就不能太低。

那为什么Giulia、宝马2系 Coupe能做到?答案在于它们高贵的纵置后驱平台。发动机纵向布置,前舱空间更宽裕,设计师就能把机盖压得更低。代价是轴距虽长,但乘员舱后移、空间受限,视觉上帅气、使用上却不够实用。所以车头长并不是为了耍帅,而是形式服务于功能——它是纵置后驱的工程必然。

第二个关键在比例。前悬越短、车轮越靠前,就越容易带来俯冲姿态。Giulia的轴长比约0.61,宝马2系约0.60,意味着车轮被推到四角、前悬更短、轴距更长。同时,这种布局让整车更稳、更低,看起来压得住。作为对比,家轿型的卡罗拉只有0.58,秦PLUS追求空间极致,只有0.57。在这里,精神跑车与实用家轿走的是完全不同的路子。

Lafa5 与它们都完全不同。它基于纯电平台,没有发动机的体积限制,因此可以神奇地同时做到三点:

1. 比横置发动机车更短的车头;

2. 比纵置后驱车更俯冲的姿态;

3. 比上述车型更大的可用空间。

同时,这种俯冲并非装饰,而是必要的平衡。因为Lafa5车头更短,为了让整车重心看起来不后仰,设计师反而需要更俯冲的姿态去获得视觉平衡。整条机盖从中段开始下探,头灯组顺势延伸向下,视觉重心因此前倾,让整车像是在准备起跑。

Lafa5的尾部设计同样服务于这种俯冲。Lafa5通过略高的尾部与宽体肩线,让整车在俯冲的同时保持视觉上的稳态平衡。这种前低后稳的构图,让车的力量感得以完整闭环。这就是“低趴感”的来源,也是与传统小钢炮、Giulia、宝马2系 Coupe最大的区别。

到这里,咱们还都是在看整体。如果离近一些,看侧面的局部,就会发现每一处设计都服务于整体:

无框车门与纯平侧窗:让光影更完整,也让整车线条更连贯——俯冲的姿态因此被进一步强化。同时,高亮黑钢琴烤漆饰件与玻璃B柱的拼接,让侧面的光影收得更干净,边界更统一。这种简洁的形态,本身就是速度的隐喻:仿佛风已磨成光影,静止中也带着前行的气息。19英寸掠翼轮毂:长轴距使其贴合四角,让车身重心更“趴”在地面上。这是必要的设计,因为而“俯冲的势”要想稳得住,就需要更强的重心支撑。其它细节:肩线的力量在这里被稳稳托住,整车显得既低又稳。还有多处空气动力优化——风从A柱、后视镜到尾部扰流都被顺势引导,线条不仅为姿态服务,也为工程上的风阻与能耗服务,最终达成同级领先0.256超低风阻系数。

从整体到局部的设计分析过程中,我领悟到了两点:

第一,形式始终服务于功能。Lafa5的造型不是为了与众不同,而是在新技术平台下顺理成章的演化。第二,它与Giulia的神似,并非模仿、也非魔改,而是共通的精神表达——都在用比例和姿态去呈现力量与灵魂。难怪欧洲媒体会用“Sporty”“Dynamic”来形容它,这不仅是外形的评价,更是一种气质上的认可。

从侧面能看到它的低趴,而当你走到正面,就能发现Lafa5另一个更鲜明的特征——宽体。车宽1880mm这个数字,放在如今动辄两米车宽的新势力阵营里,谈不上夸张。但设计讲究比例:一台车长4米4的车,做到1880mm的宽度,其实已经相当大胆,视觉效果丝毫不逊色于那些五米三、两米宽的旗舰车。

就像一米六五的女生,因为比例好,上镜效果反而胜过一米七的模特 —— 关键从来不在尺寸,而在比例。

Lafa5比同级家轿的 1.21 更稳、更宽、更贴地,介于家轿的实用与跑车的姿态之间,也正是这种中间值,让它显得高级而平衡。从比例上看,Lafa5 的宽高比虽不及 Giulia 的 1.29,也高于高尔夫 GTI 的 1.22。但有趣的是,GTI 明明比例不占优,却依然让人觉得低趴、有冲劲——这就说明,形状本身也能欺骗我们的视觉感知。

接下来要说的,就是这种“造型上的低趴”。它往往来自一些微妙的设计:线条的压缩、视觉重心的转移、局部张力的营造。这些细节叠加起来,可能比实际尺寸上的再宽一点、再矮一点还要重要。

如果说比例决定了气质,那细节就决定了灵魂。Lafa5 之所以能让人一眼感到低趴,不仅是因为宽高比,更因为它用跑车的方式去塑造了空气。

前脸部分,导风气帘与破风前唇是最关键的视觉支点。导风气帘看似装饰,其实是为气流引导预留的功能性通道:它让高速时的乱流绕过轮拱,既能降低风阻,又能稳住前轴的下压力。而下方那条破风前唇:低到几乎贴地——就像一个视觉上的分界线,把整车的重心“拉”到了更低的位置,那种贴地、俯冲的感觉,正是跑车特有的姿态张力。

有趣的是,有网友曾向零跑汽车高级副总裁曹力提问: “这些看起来像跑车的设计,是不是只是装饰?”曹力的回答很干脆::“零跑其实不会做太多的,只有装饰性功能的东西,所有的这些设计都是非常的理性的,非常有逻辑的,都是跟功能相关的。”

他进一步解释:“导风气帘除了本身在视觉上,有一定的装饰的效果之外。在高速的时候气流从这里穿过,一方面是可以减少风阻,根据空气动力学的这个设计,也让整个车的这个行驶起来更稳,操控性能也会更好。”

从外观设计到空气动力学、从风阻控制到操控特性,曹力的回答几乎是一场小型的技术讲堂。这并不意外——他和零跑CEO朱江明一样,都属于从工程师走向管理者的技术派。也正因为这种背景,零跑擅于从逻辑和工程的角度来阐述美,在设计上强调的“理性审美”才不是一句口号,而是一种真正融入造车哲学的坚持。

此时再看 Lafa5 的前脸,就会发现一个耐人寻味的细节:它的导风气帘并不是垂直布置,而是轻轻向下倾斜的。这种朝向,其实就是“俯冲姿态”的具象化表达——仿佛整台车都在向前扑,准备起跑。这种设计让我不由得想起另一台经典跑车——捷豹 F-Type。不信的话,可以看看下面的图:那种从导风口延伸出的下压线条,是不是有几分神似?

二、车小但精,才是轻奢

熟悉我的人都知道,我是挺喜欢小车的。一来,我平时一个人开得多,小车不浪费,灵活、省电、省心。二来,我一直觉得:车小但空间大,才是真正体现技术水平的地方。所谓“小车”,并不是空间小,而是小巧而高效。

但也正因为如此,我长期有一个小烦恼。在中国市场,“大车才能卖贵”几乎成了行业共识。企业的逻辑也一样:贵了,才有预算上配置、有成本用好料。所以我们看到冰箱、彩电、大沙发,往往先出现在最大的车型上,等旗舰车型卷完了,才会慢慢下放到更小的车上。

结果就是,当我真想买一台好开、尺寸合适的小车时,往往要在好开与高级之间做取舍。小车是喜欢开,但内饰大多配置少、用料一般、设计也不够用心,方向往往更偏向家用、可爱,而不是高级、运动。直到看到Lafa5,它走了一条不同寻常的轻奢之路。

Lafa5最大的不同,是它在小车尺寸里,做出了“大车的质感”。打开车门那一刻,你会感受到一种很特别的氛围——既有跑车的张力,也有生活的温度。深色基调、简洁线条,没有一处多余。整个座舱的基调是深色的,线条干净,没有多余的装饰,却处处能感受到克制和考究。

跑车同款仿麂皮+真皮拼接几乎覆盖了所有视线能及的部分,从门板延伸到车顶,连B柱都包得严严实实。这种材质原本只出现在高性能轿跑里,比如保时捷或奥迪RS系列,它不仅手感柔软、防滑,还能吸收多余反光,让车内光线变得温润、静谧。而Lafa5把这种触感带进了日常通勤车里,让“跑车的质感”第一次变成可以每天享受的体验。

中控区域也延续了这种“理性美学”的逻辑—— 高亮黑钢琴烤漆饰件搭配玻璃质感B柱饰板,与深色麂皮形成冷暖层次,既有科技感,也有温度。布局不复杂,但层次分明,细节都在边角和光影里。再加上一体式运动座椅与略低的坐姿,让你在进入驾驶位的瞬间,会下意识地挺直腰背,那是一种介于舒适与专注之间的坐姿。小车的空间被用到了极致,既不拥挤,也不浪费,每一个弧度都恰到好处。

在零跑高级副总裁曹力的定义里,这正是Lafa5的轻奢哲学:“我们希望它看起来年轻,但摸起来高级;你每天都在用,却不会感到负担。”

这也是我理解的“轻奢”——不在于昂贵,而在于精致与适度。它让Dream Car变得触手可及:既能让你享受驾驶的仪式感,又不丢掉日常的实用性。

三、驾驶:理性底层的浪漫冲动

一台看起来像跑车的车,开起来是不是也像跑车?答案是——至少在Lafa5这里,不只是样子货。

就拿我们刚刚提过的几辆车对比:阿尔法·罗密欧 Giulia 最大功率 206kW,峰值扭矩 400N·m;宝马 2 系 Coupe 是 167kW、300N·m;捷豹 F-type 更高一些,221kW、400N·m。

而Lafa5的基础版就有 160kW、360N·m。数据上略低一些,但别忘了,这是一台更小、更轻的电动轿跑— 电机响应快、扭矩全域可用,实际加速体验丝毫不“弱”。更何况,这还只是基础版本,Lafa5还有一个Ultra高性能版,从纸面到驾驶,它的潜力都远不止现在看到的样子。

至于“开起来的质感”,那又是另一回事。今年在“中国十佳底盘评选大会”上,零跑B10入选十佳底盘。 当时我和他们的工程师聊了很久,他们透露,确实有来自玛莎拉蒂团队背景的专家共同参与底盘调校。那种支撑性和顺滑感的平衡,在Lafa5身上肯定会被更加发扬光大。

总结

驾驶不是极限取向的暴躁,而是工程逻辑下的克制与平衡。你会发现,从外形、比例到驾驶,Lafa5都在做一件事:用理性,去实现感性的快乐。Lafa5没有靠堆料来显得豪华,也没有用夸张的参数去证明性能,而是用设计、比例、材质、操控这些细节,重新定义了一种更理性的Dream Car。

Lafa5的轻奢不是昂贵,而是刚刚好;它的运动不是炫技,而是顺畅、克制、逻辑自洽。在电动化的新时代,Lafa5用一种新的方式回答了跑车精神 —— 那不是桀骜与喧哗,而是精准、纯粹与自由。

来源:张抗抗K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