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要不是法官和综治中心的调解员这么上心,这个家可能真就散了……”近日,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在受理一对“90后”小夫妻的离婚纠纷时,并未急于开庭,而是指导综治中心调解员前端介入,成功化解了一场因丈夫“社交失度”而引发的家庭危机,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拉回了温
“要不是法官和综治中心的调解员这么上心,这个家可能真就散了……”近日,乌鲁木齐市头屯河区人民法院在受理一对“90后”小夫妻的离婚纠纷时,并未急于开庭,而是指导综治中心调解员前端介入,成功化解了一场因丈夫“社交失度”而引发的家庭危机,将一个濒临破碎的家庭拉回了温暖的轨道。
时间回溯至2018年,小美与小强登记结婚,婚后一双儿女的降生,让小家庭充满欢声笑语。可从2023年下半年起,一切悄然改变。小强结识一群做生意的朋友后,便常常以“生意应酬”“放松解压”为由深夜外出,有时甚至彻夜不归。每日下班后,他直奔聚会场所,将孩子的接送、辅导作业,以及家中大小事务全然抛给小美。
“孩子发烧我半夜抱着往医院跑,他在外面和朋友喝酒;女儿4岁生日,盼着爸爸陪吹蜡烛,他却说朋友约了不能爽约……”小美向调解员细数委屈时,声音止不住颤抖。在她看来,这个家对小强而言,更像一个随时落脚的旅馆,长期的孤独与疲惫,让她对这段婚姻彻底失去信心,最终在2025年9月提起离婚诉讼。
法院受理案件后,头屯河区法院立案庭(诉讼服务中心)驻综治中心速裁法官敏锐地察觉到,这对夫妻有深厚的感情基础,还育有一双子女,矛盾根源在于男方家庭角色的缺失和沟通不畅,并非不可调和的根本性冲突。为最大限度保护未成年子女的利益,挽回家庭亲情,当即启动“法院+综治中心”联动调解机制,由经验丰富的综治中心调解员先行介入。
调解工作从“背靠背”沟通开始。面对情绪激动的小美,调解员没有急于评判,而是静静当起“倾听者”,待她情绪平复后轻声引导:“如果他愿意改变,愿意承担起父亲和丈夫的责任,你是否还想给孩子一个完整的家?”这句话戳中了小美的软肋,她沉默良久后坦言,若小强真能回归家庭,自己并非不愿挽回。
另一边,面对略显抵触的小强,调解员没有直接指责,而是拿出小美记录的家庭事务清单和孩子们生日的照片,看到孩子们那渴望陪伴的眼神时,小强沉默了,脸上露出了愧疚之色,“我做生意需要应酬,有些过度,真没意识到她们最需要的是我的陪伴。”
看到双方态度松动,调解员随即组织“面对面”调解。在调解现场,小强主动起身向小美道歉:“对不起,这段时间是我太自私,让你受了太多苦。”一句真诚的道歉,让小美积攒许久的委屈瞬间化作泪水。
“婚姻不是一个人的独角戏,得两个人一起搭台唱戏。”调解员趁机引导双方敞开心扉,小美提出了合理诉求:“不是不让你社交,只是希望每周外出不超过2次,晚上10点前回家,周末留一天陪孩子,家务也搭把手。”小强当即点头:“以后我一定分清主次,家里的事我多担着。”
为让承诺落地,在法官的指导下,调解员协助双方拟定《家庭责任约定》,明确了小强的社交边界、家务分工和陪伴时间,还约定每月进行一次家庭沟通。看着这份充满温度的约定,小美主动向法院申请撤回了离婚起诉。夫妻二人携手离开,背影里多了一份理解与担当。
西南商报记者 王建武
编辑丨尼玛拉姆 责编丨陶岚 冯丹
校对丨王林馨 审核丨李国华
来源:源点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