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2025年6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迎来一位特殊的敲钟人——34岁的刘靖康。他创立的影石创新上市首日市值一举突破700亿元,随后一路飙升至1200亿元。这让刘靖康不仅成为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还让他一举成为中国90后首富。
2025年6月11日,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迎来一位特殊的敲钟人——34岁的刘靖康。他创立的影石创新上市首日市值一举突破700亿元,随后一路飙升至1200亿元。这让刘靖康不仅成为科创板首位90后创始人,还让他一举成为中国90后首富。
影石创立于2015年,主要产品有运动相机、VR摄影机、全景运动相机等。刘靖康仅用10年时间,就将影石做到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第一;运动相机份额全球排名第二。这样的成绩, 很难让人相信是一位喜欢身着短袖、举止随意的年轻人所创造。
01 一战成名:破译周鸿祎手机号码
2010年,刘靖康考入南京大学软件学院,其技术天赋在大学期间就已锋芒毕露。2012年7月,他用7000多张学生照片计算出南京大学各院系“平均脸”,在网络上迅速走红,被称为“标准哥”。
更为轰动的是,2012年暑假,大二的刘靖康通过电视采访中记者拨打周鸿祎电话的10秒按键声,成功破译了这位360董事长的手机号码并拨通。这一举动不仅引来周鸿祎本人在微博上的回应,还吸引了李开复等业界大佬抛出邀请入职的“橄榄枝”,让刘靖康“一战成名”。
然而,技术的边界与道德的约束给年轻的刘靖康上了一课。当他成功入侵南京大学校务系统,并将如何破译老师邮箱、查看考卷的操作文章发布到网上后,换来的不是荣誉,而是学校的严重警告,差点遭到开除。
这次经历让他反思技术的价值与边界,从纯粹的“技术炫耀”转向用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02 创业尝试:从“名校直播”到影像设备
2013年,刘靖康组建团队推出“名校直播”APP,联合多所大学开展高校名师课堂直播。该应用一举获得了首届人人网校园开发者大赛全国人气奖。
然而,近一年的实践让他意识到:校园视频内容品类太分散,面向C端用户战线太长,盈利模式不清晰。
毕业后,刘靖康转向商业直播领域,推出面向企业活动直播需求的“V直播”,成功平衡了营收难题。这项业务每月营收达十几万元,很快获得了IDG合伙人李丰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
在直播业务中,刘靖康敏锐地发现了影像设备的瓶颈。当时,他偶然接触到全景视频,360度无死角的沉浸式画面令他震撼不已,他当即断言:360度的内容形式必定是影像的未来。
03 影石创立:从南京到深圳的“硬仗”
2015年,刘靖康带领团队正式创立影石创新,专注于VR及全景相机领域。
创业初期,软件背景出身的团队在硬件研发上遇到了巨大挑战。刘靖康回忆:“在南京根本招不到人,很多材料也得从深圳买。”于是,他做出了一个大胆决定——将公司从南京搬到供应链更完善的深圳。
在深圳,团队每天几乎只睡3个小时,刘靖康甚至常常亲自去工厂拧螺丝,打磨设备。他当时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是:“做不出来公司就要倒闭。”
2016年7月,影石创新推出消费级全景相机Nano,这是当时全球最小的消费级全景相机,且做到了与苹果手机即插即用。
这款颠覆性产品在2016年美国CES展上一炮而红,被苹果联合创始人沃兹尼亚克称赞为“了不起的产品”,一个月内卖出近2万台,使公司收入从0涨到2000万元。
04 生死转型:从伪需求到真场景
Nano的成功昙花一现。上市初期讨论度极高,但在拍摄多条视频后,大部分创作者使用需求显著减少,产品的订单断崖式下降。
刘靖康和团队意识到,他们尚未找到全景相机的真实应用场景。
通过Facebook粉丝群,团队发现不少用户会在滑雪、骑山地车或速降时使用全景相机记录。他们敏锐地捕捉到这个信号,决定从全景切到运动相机,用全景技术解决运动相机痛点。
刘靖康曾精准概括他们的定位:“当年只有我们切入到了全景运动相机这个细分领域,GoPro是运动相机,但它不全景;三星和理光是全景相机,但是它不运动。”
2018年,影石推出搭载FlowState防抖技术的ONE X全景防抖运动相机,这是从全景相机进军到运动相机领域的关键产品。
也正是这一年,影石创新已打败韩国三星、日本理光,拿下全球全景相机市占率第一。
影石的出海策略堪称教科书级别:早期满世界跑展会积累品牌认知;与谷歌、苹果、徕卡等国际巨头合作提升品牌影响力;针对不同地区市场特点精准营销。
2024年影石创新实现营收55.74亿元,其中境外销售收入达42.23亿元,占总收入的76.35%。公司产品远销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
05 产品哲学:从“技术天才”到“产品大师”
刘靖康的产品哲学经历了深刻蜕变。他曾坦言:“我大学之前包括后来做的东西只能称为作品,还不叫产品。作品从头到尾就是一个技术范畴的东西,产品却是面向用户、面向市场的东西。”
对于产品研发,刘靖康秉持“先摸钉子,再造锤子”的方法论。他认为,创业者不应盲目去定义场景和验证需求,而是要直接观察市场上现有的场景和需求,挖掘客户尚未被满足的痛点。
有一次,一位用户反馈在使用影石创新相机拍摄水下场景时,遇到了光线不足导致画面质量不佳的问题。刘靖康得知后,立即组织团队进行研究,很快推出了一款专门针对水下拍摄的补光配件,得到了用户的高度认可。
在组织管理上,刘靖康倡导“Think Bold”的企业文化。公司内部举办创意拖鞋大赛、减重大赛等活跃氛围的活动。
刘靖康解释说:“年轻就要有年轻的样子。”
06 资本助力:一场信任年轻人的胜利
影石创新的成长历程,也是一部“信任年轻人”的创投传奇。
IDG资本投资合伙人童晨回忆2013年第一次见刘靖康时,团队只有6人,基本都是兼职,刘靖康自己都还没毕业。但IDG资本却在第一次见面后就爽快做出了投资决定。
IDG资本合伙人连盟表示:“见了一面就定了,内部基本没人反对。”尽管当时项目连商业计划书都没有,但IDG资本还是给了刘靖康第一笔天使投资。
这笔投资后来获得了惊人回报——IDG资本的65万美元天使投资,按影石上市后市值计算,获得了超1000倍的回报。
随后,启明创投、迅雷等机构也相继投资。上市前,影石创新累计完成至少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IDG资本、启明创投、苏宁、中信证券等知名机构。
07 未来展望:站在AI时代的路口
上市对于刘靖康而言,不是终点,而是新的起点。
站在AI时代的路口,刘靖康坦言:“我们在产业高峰后半年到一年的时间进场抄底,也利用了AI 1.0的技术,帮助很多客户完成了在全景或者视频编辑里面的自动化。”
影石创新的核心技术包括全景图像采集拼接技术、防抖技术FlowState、AI影像处理技术(AI剪辑、自动取景、深度追踪)、计算摄影技术等。
其中,AI剪辑技术让用户只需简单操作,就能快速生成视频短片,大幅降低了用户使用门槛。
截至2024年末,影石创新内部研发、技术人员共计1367人,占员工总数的57.68%。2022年至2024年,公司累计研发费用支出达14.8亿元,占同期总营收的13.16%。
目前,影石创新的900项专利中,有189项为发明专利,涉及图像计算、空间计算、AI识别追踪等技术领域。
2025年8月,影石创新市值突破1200亿元,刘靖康跻身中国90后首富。从南京大学校园到科创板敲钟舞台,这位90后创业者走了十年。
在他的办公室,摆放着Hello Kitty和蜡笔小新的装饰品,一如他坚守的少年心气。
“我们没做过什么惊天动地的大事,”刘靖康在上市仪式上说道,“只坚持把一件事情做到极致——帮助人们更好地记录和分享生活。”
来源:小编也疯狂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