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方终于出手了!不仅李梓萌被牵连,杨幂、全红婵也被波及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7:41 1

摘要:事情是这么一出:短视频里冒出一个“李梓萌”在卖保健品,讲得头头是道,说这款鱼油能增强体质、缓解头痛脚疼,穿得像电视里那套正式服装,一看就是“权威感”。很多人一看熟脸,特别是中老年观众,信任度瞬间就上来了,买买买,生怕晚了没货。等快递到了,大家发现根本不是鱼油,

李梓萌被推到舆论风口,成了网络辱骂的对象。

事情是这么一出:短视频里冒出一个“李梓萌”在卖保健品,讲得头头是道,说这款鱼油能增强体质、缓解头痛脚疼,穿得像电视里那套正式服装,一看就是“权威感”。很多人一看熟脸,特别是中老年观众,信任度瞬间就上来了,买买买,生怕晚了没货。等快递到了,大家发现根本不是鱼油,拆开是几颗普通糖果,价钱连二十块都不到。被骗的人气不过,把怒火都指向了直播里出现的那张脸——李梓萌。

真相是,李梓萌本人根本没上过那场直播,也没授权用她的样子和声音。平时她就是《希望联播》里那个晚上七点出现的央视面孔,不做带货生意。等到骂声铺天盖地,她和团队才知道有人用换脸和拟声技术合成了所谓的“数字人”,在平台上直播带货,骗了不少人钱。后面有调查,相关公司被查处,行政处罚也来了,但对已经上当的人来说,损失和情绪都不是一句处罚能抚平的。

这不是孤例。跳水冠军全红婵也被拿来做文章:有人把她的形象合成到推销视频里,穿着国家队的衣服,说是要卖家乡土鸡蛋贴补家用,画面里还配了煽情台词和假哭镜头。可那段时间她正集中训练,根本没空做这些事,她的家人出来澄清后,假的视频才慢慢被拆穿。还有不少明星的脸被拿来“做货”:像刘亦菲、杨幂这样的名字,一出现在视频里,粉丝手一抖就花钱了。更恶心的是,有人把换脸技术打包卖,整套模型和教程要价三万多,这样的“产业链”一旦形成,受骗的人就更多。

把技术说清楚一点:换脸和拟声合成本来是工具,有正经的用处,像电影特效、虚拟主持、远程连线这些场合确实能派上用场。但工具到有心人手里就变样了。平台审核的速度和辨识能力跟不上技术,普通用户尤其是对网络不熟的老人和容易冲动的粉丝,看见熟脸就信,骗子就利用这个裂缝挣钱。你很难在一条短视频里把一切真假分辨清楚,尤其当合成得越来越像人时。

主管部门也开始动手了。现在有明确要求,凡是AI生成的内容必须标注来源、生成方式,平台被要求加强可疑账号和合成内容的检测,并配合执法机关查处违法行为。被冒用肖像的人可以通过法律途径维权,受害者申诉、平台下架、行政处罚这样的流程被多次启动,有公司因此被罚并被责令整改。问题是,处理总比预防晚一步,已经发生的损失和对公众信任的伤害,短时间内很难完全修复。

这类事发生后,大家讨论的不光是罚没钱、追责问题,还有怎么在日常里提高防骗能力。有人建议多教教身边的父母、邻居认识合成视频的常见特征:比如语音有微妙不同步、表情不自然、推广语气像机器台词那样生硬。也有人提议平台在产品页面加更多验证信息,不要只靠一张熟脸就带货。对被冒用者来说,遭遇网络暴力和名誉损失是实实在在的事,光靠一次澄清声明很多时候不够。

在媒体和法院介入后,部分视频被下线,涉事公司被追责,但这事还在继续:模型买卖、灰色教程、换脸工具的传播并没有一下子消失。对普通用户来说,多一份怀疑、多一点核实,或许能少掉一些麻烦;对监管者和平台来说,要把制度、技术和执行抓紧,别让技术的好处被少数人用作坑蒙拐骗的工具。

来源:龙坑小能手bCk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