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10月21日,“法治护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黄南行采访组的脚步伴随着雪域高原的第一缕阳光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人民检察院“德秧”未检工作室。
黄莲芬讲解“德秧”未检工作室
10月21日,“法治护航新征程 共筑平安青海新‘枫’景”黄南行采访组的脚步伴随着雪域高原的第一缕阳光走进黄南藏族自治州同仁市人民检察院“德秧”未检工作室。
循着工作室墙上挂着“以德润法,共护秧苗”的烫金誓言。“‘德秧’在藏语里是平安健康幸福、向阳生长的期许。”同仁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政治部主任李春花向记者介绍工作室的意义,她的话如清风拂过,道尽“护苗”初心。
一瓣“德秧”
筑巢暖童心
推开“德秧”未检工作室的大门,暖意扑面而来。心理宣泄室里,淡蓝色墙面似高原的蓝天,抚平孩童心中的褶皱;拳击柱与情绪宣泄仪静立一旁,等待承载那些没有说出口的委屈。多媒体宣教室中,汉藏双语法治动画片在电视里播放,彩色小椅子上仿佛还残留着孩子们专注的温度。“这些都是为高原孩子量身打造的‘心灵驿站’,就像草原上的指航标,为迷途的孩子指引方向。”同仁市人民检察院第一检察部检察官助理黄莲芬告诉记者。
2021年,“德秧”未检工作室在同仁市人民检察院打造完成,集办公、疏导、宣教等7大功能区于一体的工作室,将讯(询)问、心理疏导、法治教育融于“一站式”服务,让每一个走进这里的孩子,都能在“检察蓝”的守护下安心。五载春秋流转,墙上的荣誉证书如星光熠熠:“全国优秀青少年维权岗”“全省维护妇女儿童权益先进集体”……每一份荣光,都是深夜灯光下伏案身影的见证,也是“护苗”初心在雪域绽放的芳华。
法润“秧苗”
微光映成长
“草原的小羊要提防野狼,我们要如何守护自己?”同仁市第一完全小学的操场上,阳光照在孩童的笑脸上,“德秧”未检工作室的检察官们围坐成圈,藏语的亲切与汉语的清晰交替流转,一个个法治问题抛出,引得小手争相举起。六年级学生才让紧攥印有“德秧”标识的笔记本对记者说:“以前觉得法律是遥远的雪山,如今检察官姐姐常来播种,我们心里都长出了‘保护自己’的小苗。”
这是“德秧”未检工作室深耕守护的日常,如青稞生长般默默发力,以未检业务集中办理为契机,汇聚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的力量,组建专业化“护苗队”,让每一起涉未成年人案件都能经得起时间的考验。5年里,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批捕案件5件11人、公诉案件6件12人;4次家庭教育指导如明灯,为迷茫家庭照亮前路;50场“法治进校园”如春风拂过8000余名师生心田,43场“法治夏令营”“检察开放日”邀4570名师生走进“检察蓝”的世界,5000余册原创宣传资料,被孩子们小心翼翼装进书包。
同心护“花”
织网守晴空
“德秧”未检工作室从不是独自跳跃的舞者,未检检察官联合9部门之力,织就一张守护未成年人的平安网。
暑托班里,检察官与教育局工作人员共执一本安全绘本,轻声讲述着自我保护的故事;共青团同仁市委聘请的社工温柔地安抚着被欺凌的孩子。“从前各部门如散落在草原的芨芨草,如今‘德秧’牵头串联,成了守护孩子的坚固堡垒。”同仁市教育局工作人员望着眼前的温馨场景,感慨如流水潺潺。从《侵害未成年人案件强制报告制度》到《妇女儿童权益保护协作机制》,从校园安全专项检查到娱乐场所整治,“德秧”未检工作室联动各方,让司法保护与家庭、学校、社会保护同频共振,汇成滋养“秧苗”的雪域暖流。
温情助“航”
暖光融雪域
“谢谢检察官阿姨,我又能上学了!”14岁的央金(化名)得知可以赴西宁市异地就学的消息时,泪水在眼眶里不停地打转。此前,遭遇性侵的央金如同被寒霜打蔫了一般,“德秧”未检工作室检察官疼在心里,不仅为她申请了3万元司法救助金,还协调异地人民检察院办理入学手续,支持变更监护权,联系社区申请低保……一点一滴,为她重新燃起希望。
这样的温情救助,在“德秧”未检工作室检察官的守护日志里,如草原上的花朵处处绽放。为未成年被害人送去救助金,为困难家庭点亮低保明灯,帮失学孩子重返课堂……5年来,“德秧”未检工作室监督开展校园安全检查23次,清除宿舍、食堂、消防等安全隐患;针对娱乐场所违规问题制发3份检察建议,堵住监管漏洞,以实际行动为未成年人筑起抵御风雨的“平安围墙”。
数字赋“能”
绘“德秧”新篇
“亲爱的小伙伴们,暑期如何防溺水?跟着检察官姐姐学起来……”打开“同仁检察”微信公众号,汉藏双语《防溺水安全小课堂》视频正在热播。画面里,检察官用亲切的藏语搭配生动的动画讲解,评论区满是“谢谢检察官姐姐”的留言。
这是“德秧”未检工作室借数字赋能未检工作的生动注脚。工作室建成医疗机构强制报告监督模型、校外机构入职查询模型,调取数据2.3万余条,捕捉6条监督线索;拍摄3部汉藏双语宣传视频,编发未成年人保护信息50余条,推出“同检说法”120期,阅读点赞量超1.8万次。让法治声音跨越草原河谷,穿透雪山云雾,走进每一个高原家庭。
傍晚,“德秧”未检工作室的灯光如星辰亮起,在暮色中格外温暖。工作室的检察官围坐桌前,讨论着次日法治进校园的细节:“多备些彩色宣传手册”“互动游戏要贴近孩子”“别忘了问问留守儿童的心愿”……笔记本上密密麻麻的字迹,都是对“秧苗”的牵挂。
这些身着检察蓝的“护苗者”,正以爱为犁,以法为种,在雪域大地播撒希望。他们坚信,每一株高原“秧苗”,都将在法治阳光的照耀下,迎着长风,向着晴空,书写属于雪域少年的成长诗篇。
来源:潇洒蜻蜓I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