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店里拼桌的未必是打工人,很可能是刚从健身房出来的肌肉哥姐,他们熟练地跟老板说“鸡腿去皮、米饭减半”,那架势比营养师还专业。
现在去沙县小吃,你会发现一个有意思的现象。
店里拼桌的未必是打工人,很可能是刚从健身房出来的肌肉哥姐,他们熟练地跟老板说“鸡腿去皮、米饭减半”,那架势比营养师还专业。
曾经平平无奇的沙县小吃,如今成了健身圈的“宝藏食堂”,这事儿说起来还真有点颠覆认知。
社交平台上“沙县减肥法”早就火了,微博热搜上总少不了它的影子,抖音上相关话题视频播放量高得吓人,小红书里更是满屏“吃沙县瘦了多少斤”的分享。
网友们还自发组成了“沙门”,张口闭口“不爱吃沙县的减脂人没有未来”,这阵仗着实让人意外。
我上周去家附近的沙县小吃,就碰到两个举铁大哥在讨论菜品搭配。
一个说“今天练腿,得多要点豆干补蛋白”,另一个接话“青菜别少放,膳食纤维得够”。
老板在旁边听得直乐,插嘴道“要不给你们加份卤蛋?蛋黄补点脂肪刚好”。
这场景放在几年前,谁能想到呢?
现在沙县小吃的门店数量相当可观,全国超9万家,全球70多个国家都有它的身影。
健身相关的订单也越来越多,“去皮鸡腿”“米饭减半”这些定制需求,老板们早就记熟了。
看来沙县成健身据点,不是偶然是必然。
沙县能被健身党盯上,核心还是它的菜品够“实在”。
就说最火的鸡腿饭,米饭、鸡腿、青菜、卤蛋、豆干,妥妥的“碳水+蛋白质+膳食纤维”黄金组合。
这些食材都是常见的,没有花里胡哨的添加,比那些动辄几十块的预制减脂代餐靠谱多了。
价格也是一大优势,十五块左右就能吃一顿营养均衡的饭,一块钱豆干、两块钱卤蛋、五块钱鸡腿,换算下来性价比超高。
对比那些动不动就五十多的轻食品牌,网友调侃“在轻食店吃一顿,够在沙县当三天自律皇帝”,这话虽然夸张,但理儿没错。
健身党还总结出了“沙门公式”,米饭减半、鸡腿去皮、豆干换菜、不要浇汁。
这几句简单的话,把热量控制、升糖指数、食欲把控都考虑到了。
就连蒸饺、馄饨也被开发成了减脂餐,一个蒸饺三十多大卡,一个馄饨二十多大卡,吃起来没负担。
打工人的新选择当代打工人想减脂,真是难上加难,没时间做饭,外面的健康餐又贵又难吃。
沙县小吃刚好解决了这些痛点,即点即取,口味大众,还能灵活定制,完美契合“无痛减脂”“低成本自律”的需求。
比起那些干巴巴的“白人饭”沙拉,沙县的鸡腿饭吃起来可香多了。
年轻人还搞出了“沙县文学”,“世界因沙县而美好,人生因花生酱拌面而充实”“沙县不会背叛你”,这些话听着有点抽象,但细想全是生活里的踏实感。
还有“带TA吃沙县识人”的段子,说懂吃沙县的人更懂生活、会变通,这话虽然有点绝对,但也反映出大家对沙县的认可。
本来想吐槽现在快餐行业不好做,黄焖鸡、兰州拉面要么陷入争议要么闭店,但看到沙县的转型,突然觉得平价快餐不是没出路。
关键是得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变化,像沙县这样在传统品类上做调整,就能找到新方向。
未来还能怎么火不过“沙县减脂法”也不是没争议,有人吃了没效果,仔细一问才知道,要么没控制总热量,要么一边吃沙县一边配炸薯条。
没有哪种单一食物能让人躺着瘦,沙县只是提供了一个相对健康的选择,核心还是得整体饮食控制。
要是沙县能再往前一步就更好了,比如推出专门的健身定制餐,标注清楚每道菜的营养成分,给老板们做些营养学培训。
甚至可以和健身房联动,搞个“健身+沙县”的联名套餐,从“被动适配”变成“主动服务”,说不定能打造出“沙县Bistro”的新IP。
沙县小吃的走红,给整个快餐行业提了个醒。
健康意识越来越强的当下,“高性价比+营养可控”的快餐肯定是未来趋势。
沙县从“国民小吃”升级成“健康快餐标杆”,不是没可能。
毕竟它连“肌肉猛男聚集地”这个标签都能拿下,还有什么惊喜是我们想不到的呢?
来源:澜史志一点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