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搭个业务讨论群

B站影视 2024-12-10 09:59 3

摘要: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应用开发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探AI应用开发的最新趋势,特别是如何利用AI技术来优化业务讨论和决策过程。

随着人工智能技术的不断进步,AI应用开发正逐渐改变着我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这篇文章将带你一探AI应用开发的最新趋势,特别是如何利用AI技术来优化业务讨论和决策过程。

解决开会:都不想说话的问题。

01

2024年人工智能有个明显的趋势,模型的研发暂时进入一个瓶颈期,到底什么时候会突破,下次突破又会智能到什么地步,还是个未知数。

然而大模型的AI应用,可以绕地球一圈了。

但是真正热门的AI应用,最多绕地球仪一圈。

无论是研发底层大模型的巨头,还是基于一众大模型接口做二次开发的小作坊,又或者使用模型的集成工具进行拖拉拽创建应用,关注人工智能这个领域的玩家,都在不断的尝试AI应用。

什么样的应用形式,能跳出上一代互联网产品的包围圈?

至今还有点无解,目前从一众体验过的AI应用中,都不足以替代当前的用户使用习惯,不过这个问题可以先选择性忽略。

改变不了产品用户的习惯,但是可以先改变产品研发的习惯。

02

这段时间,在体验各个平台的智能体搭建流程,从产品的角度来看,目前肯定不足以支撑复杂的业务场景,但是在各种尝试中有个反思。

基于AI的产品形态,复杂的操作可能会消失。

最先体验的是字节旗下的扣子(Coze)AI应用开发平台,使用其提供的集成开发工具,经过近2个小时的尝试,创建了一个「产品研发群」的应用,用来模拟讨论业务的基本流程。(Coze商店已发布)

既然是应用,高低也算个产品。

以产品的角度来考虑,必然有一个业务场景的假设,流程开始到执行到结束的完整逻辑,当然还要有页面的展示,这是最基本的思路。

搭建「产品研发群」的应用,围绕的是业务讨论的场景,模拟一个群主来做开场,然后由产品、研发、项目等角色分别表达想法,最后由群主进行总结分析。

这个流程由Coze来完成,在已经熟悉工具用法的情况下,可能只需要20分钟。

03

由于是第一篇写Coze工具的使用体验,这里就把完整的流程都记录一下,方便有兴趣的网友前去尝试。

登录Coze之后进入项目空间,选择新建应用。

选择【创建空白应用】,或者选择一个模板,先在模板上折腾一把。

输入应用名称和简介,还可以给应用添加一个图标,点击【确定】即可。

这里先简单的熟悉下AI应用工作台的初始化页面,默认是先做【业务逻辑】,再设计【用户界面】,完成应用搭建和测试通过后,就可以【发布】到商店中供别人使用。

下面再分别说业务和界面的搭建,以及两者之间的交互逻辑。

04

从产品角度来说,任何业务必然是先有场景的预设,然后再设计具体的流程,而对于一个流程来说,存在开始和过程以及结束的基本概念。

先看完整的流程图,然后再展开说明。

整个业务流程大致分为三段:群主开场引入要讨论的业务主题,然后由其他角色参与讨论,最后由群主总结陈述。

为了有个具象的体验,再来看下用户界面。

输入要讨论的业务主题,然后点击开始,后续就会逐条输出不同角色的表达内容,对应上面的业务流程。

具体的测试效果就不演示了,有兴趣的朋友可以自己商店搜索或者搭建,下面看具体的操作过程。

05

先从流程逻辑入手,新建一个【工作流】,在初始化页面会有【开始】和【结束】两个组件。

既然是业务讨论,开始必须要定义一个主题,这里添加一个【business_Title】变量,用来接收输入的业务主题内容。

在【开始】组件后面,添加一个【大模型】节点,默认使用免费的豆包模型,用来配置具体的思考逻辑,即流程上的群主开场白。

这里可以对比最常用的大模型对话,在输入框内向大模型抛出一个问题,然后大模型开始思考并回答问题,所以这个群主开场的【大模型】节点,就需要告诉大模型以什么样的角色和要求进行思考和输出。

配置流程依次按照上面的步骤即可。

【输入】大模型需要接收输入的参数,也就是输入的问题,即在开始节点添加的业务主题变量名。

【系统提示词】这里选择提示词库的通用结构,用来约束角色的表达逻辑和规则。

【用户提示词】向模型提供用户的指令。

【输出】这里选择文本格式,并且设置为「Opening」参数,方便向后续节点传递群主的表达内容。

配置好大模型的思考节点,即群主对业务主题的思考,接着就是把思考的内容输出。

在群主思考的【大模型】节点后面,添加一个【输出】节点。

该节点输出的主要内容是上面大模型思考的结果,即【Opening】变量名,内容以【流式】输出,并且适当的调整格式,模拟群的讨论场景。

在群主完成开场白之后,然后模拟产品技术和项目三个角色并行思考,之后按顺序输出发言内容,最后由群主进行总结。

这里三个大模型角色的配置策略,和群主模型的结构差不多,只不过把逻辑约束在各自的角色内。

然后把三方的观念,提交给群主总结的大模型,最后输出总结陈述,然后整个流程结束。

到这里,就完成了业务流程的逻辑管理,下一步就是用户页面的交互。

06

搭建用户界面,需要分为两步进行,页面展示布局,以及页面和上述工作流程的交互,也就是产品研发中常说的前端和后端的交互。

先来看页面的布局结构。

用户界面的布局十分简单:

【1】添加一个布局组件容器,约束整体结构,样式参考右侧的配置即可。

【2】添加一个文本组件作为群名称展示。

【3】添加一个表单,用来接收用户输入的业务主题。

【4】在最下面放一个Markdown组件,展示不同角色输出的内容。

【5】单独放一个重置按钮,用来清空当前页面的内容。

页面布局设计这块,没什么值得详细说明的,更重要的还是和业务逻辑的交互,即怎么触发业务流程,怎么展示业务的执行过程,怎么结束流程。

第一步:先接收用户输入的内容,默认给了一个商品交易的业务主题,并且限制输入框最多50个字符。

第二步:将输入框内容提交给业务逻辑,这里实际上涉及到编程领域的概念,点击按钮要去触发事件,然后把逻辑交互到指定业务中。

这里【开始议论】的按钮样式就不说了,重点看涉及的两个动作事件,表单提交并执行工作流。

第三步:使用Markdown组件,显示业务流程里输出的内容,在工作流中已经设置了输出内容的顺序。

第四步:在讨论结束后,把整个页面的内容手动重置一下,即清空当前页面的信息,同样是按钮点击触发相关的事件。

这样整个入门应用就搭建好了,然后点击用户界面右上角的预览,可以测试流程,点击发布就可以发布到商店中。

无论是业务逻辑还是用户界面,都只是使用相对简单的组件,来完成相对简单的逻辑,想要做复杂的设计,就必须深度熟悉工具的各种组件和用法。

案例只是个人入门的测试,没有反映平台工具的水平。

07 最后简单对比一下:AI应用和低代码平台。

从平台的开发工具这个属性来看,并没有本质上的区别,都是先基于业务流程设计,然后拖拉拽组装页面,最后把流程和页面进行融合交互形成可视化的效果。

以前低代码平台没有AI的加持,每个流程和步骤都需要人工处理,然而当下在加入人工智能的组件后,AI叠加之下的各种场景,到底会把业务和产品的形态重塑到什么模式,目前还是云里雾里。

来源:人人都是产品经理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