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时他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经明确表示,账号被禁止关注是因为直播间里出现了违反平台规则的不当言论,被人举报后公司正在处理,而且短时间内就能解决。
前两天看到一条新闻,张雪峰的全网账号被解封了。
既然是解封,那之前肯定经历过封禁,大概在9月底的时候,他的账号突然全网被封。
当时他团队的工作人员已经明确表示,账号被禁止关注是因为直播间里出现了违反平台规则的不当言论,被人举报后公司正在处理,而且短时间内就能解决。
这次解封也印证了当时的说法,但围绕他的争议其实从来没停过,核心还是集中在他对专业选择的建议上。
虽然官方说法是“不当言论违反平台规则”,但以我对平台规则的理解,真正让他陷入争议漩涡的,可能更多是他在升学和专业报考选择上的巨大影响力。
现在很多家长在给孩子选专业或者考虑是否考研时,都会下意识参考张雪峰的意见。他给出的建议往往很务实,都是从就业、薪资这些现实角度出发,但有时候情绪一上来,语言就容易出现“暴论”,比如某些专业被他贬低得都快成网络热梗了。
这种强大的影响力加持下,很容易让原本多元的专业选择变得盲目又无序。
其实平台规则只是表面原因,更深层的矛盾在于他的言论对教育选择的导向作用。毕竟教育不是简单的“性价比排序”,每个专业都有其存在的价值,过度单一的评价标准难免会引发问题。
但话说回来,他的账号能解封,也说明之前的问题确实是阶段性的,并非原则性错误,这也让大家能更理性地看待他后续的建议。
张雪峰的建议不能说全错,毕竟他在行业里摸爬滚打多年,经验确实丰富。
但问题就出在他的影响力太大,说话又过于笃定,很容易让家长和学生产生“非这个专业不选”的执念。
比如有些专业虽然不热门,但对特定兴趣和特质的学生来说非常合适,如果被过度贬低,只会让这些专业陷入“报考人数少→资源缩减→更没人报”的恶性循环。
反过来,有些专业明明已经很热门了,要是大家都一窝蜂去报考,只会导致未来就业竞争压力剧增,无论是对学生个人还是整个行业,都未必是好事。
举个例子,之前他推荐文科生“最好的选择是法学”,这里用“最好”来评价其实值得商榷,但这个建议本身并非毫无可取之处。
法学确实有其独特的优势,但不能因此就说它是所有文科生的“最优解”。每个学生的情况不同,有人擅长逻辑思辨,有人更适合人文创作,盲目跟风选专业,最终很可能得不偿失。
之前也有人问过我对法学专业的看法,我一直觉得律师这个职业非常看个人发展,是现在少数“有能力就能看到回报”且“越老越值钱”的行业,所以没有一个明确的“行业普遍现状”。
要不要选律师这个方向,得根据自己的情况详细分析。这个行业的特殊之处在于,你有机会接触到资产过亿、思维成熟的人群,看他们如何决策布局;而且法律行业的高客单价是很多行业比不了的,只要能帮客户解决问题,他们就愿意付钱,有时候一单赚别人一个月工资也是常事。
但法律专业也不只有律师一条路。如果追求稳定,考公就是典型的选择,法学相关的岗位数量不少,而且法律素养对考公还有天然优势。
除此之外,学法律能培养很强的逻辑与理性思维能力,不管是在各行各业工作,还是自己创业,都能更快掌握事物的规律,堪称“万金油”专业。
就算不是法学出身,现在想进入法律行业也不晚,最基本的方式就是考法硕,跨专业的门槛相对较低,就业面也挺广。
专业选择本身就是个多维度考量的事,有争议很正常。张雪峰的建议务实归务实,但直白点说,有时候感觉就是“哪个行业赚钱就推荐哪个”。
肯定有人会说“工作不就是为了赚钱吗”,这话确实没大问题,但我觉得多少还是要兼顾一下兴趣与理想。不是说要高风亮节到放弃赚钱,而是一定程度上的兼顾,才能走得更长远。
如果只看钱选了一个自己完全不喜欢的专业,工作后很容易陷入倦怠,反而很难在行业里做出成绩。
所以不管是谁给的专业建议,对我们来说都只是参考。不能因为是名人推荐,就盲目跟风一窝蜂去选。毕竟每个人的天赋、兴趣、家庭条件都不一样,适合别人的不一定适合自己。
盲目从众不仅可能耽误自己的前途,还可能给整个行业带来不必要的波动,甚至影响社会发展的多元性。专业选择终究是自己的事,多听、多看、多分析,结合自身情况做出的决定,才是最靠谱的。
来源:动物形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