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根,凭什么是“最伟大的美国人”?没有他,崩溃的也许是美国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7 14:54 2

摘要:1991年12月25日,电视画面里那面红旗慢慢落下,核按键的控制权从莫斯科转到了新的掌舵人手里。加州圣巴巴拉的一个客厅里,里根正和朋友们切火鸡,电视里那一幕放了几秒,他抬头说了两个字:“结束。”这句话没有激昂,也没有庆祝,像是对一段长时间拉扯的告一段落,刀在瓷

1991年12月25日,电视画面里那面红旗慢慢落下,核按键的控制权从莫斯科转到了新的掌舵人手里。加州圣巴巴拉的一个客厅里,里根正和朋友们切火鸡,电视里那一幕放了几秒,他抬头说了两个字:“结束。”这句话没有激昂,也没有庆祝,像是对一段长时间拉扯的告一段落,刀在瓷盘上落下,声音清脆,屋里陷进了短暂的沉默。

几年后有人问,动荡那几年普通人到底是什么感受。1994年阿灵顿公墓的葬礼下着雪,许多曾在“铁锈地带”丢了活儿的工人自己走到现场,穿着还没换的厂服,对着记者说得简单直接:“这人至少让我们相信过,天亮还能上班。”这句话不用华丽辞藻,但能戳到人的心窝——说明有时候政治的一个效果,不是立刻解渴,而是让人觉得还能继续过日子。

把时间往回翻,1987年10月19日,道琼斯一天内暴跌22.6%。市场像被人抽走了底座,恐慌在街头巷尾复制。那天早上八点半,里根围着围巾走到记者面前,声音不高不矮,话也没多说,大意是别让恐慌把事搞砸。表面看像即兴,背后其实不是——白纸黑字的稿子反复琢磨过,目的很明确:稳住情绪,别让挤兑变成更大灾难。媒体有人把这解读为演员的收场手法,但对当时的投资人和工人来说,听到一种“冷静”的指令,比空头支票更有用。

再早些,里根的经济主政线索很清楚。1981年春天,财政部长贝克把一份大刀阔斧的减税方案放到了椭圆形办公室:企业税一次性下调十二个百分点。这对企业是利好账,但账本上的赤字也随之裂开。里根沉思很久,最后的决定像赌桌上加注:既然要干,就干大点。随后美联储为抑制通胀大幅提高利率,结果是底特律装配线慢下来,失业潮落在许多家庭头上,“饭碗被砸碎了”成了街头巷尾的怨言。与此同时,钱流向了另一边,风险资本像发洪水似地涌向硅谷,英特尔、苹果等科技股短时间估值飙升。放眼不同阶层:有的人看到新机会,有的人只看到被遗弃的厂房和空荡的餐桌。

里根在1980年就职演说里,把通胀比作半夜摸东西的贼,说它正在把家里冰箱搬空。这样的比喻很接地气,把复杂的经济学术语变成厨房里的话题,让普通选民听得懂,也觉得和自己有关。供应学派不是抽象学问了,而是能在家常话里落地的一套方案。

军事与外交上,他常把戏剧化的技巧当作战略工具。1982年的一个秋夜,五角大楼里的人一起看了一部片子,里根看完拍拍扶手,说的意思是:银幕能说服人,实际工程也能做到。于是“战略防御计划”被搬上台面,预算报得很大,外界看着像是在建一个未来式护盾。克里姆林宫感受到了压力,开始在看似天方夜谭的高科技上投入巨资,比如粒子束等研究。长期看,这种军备角力并不是要立刻打赢,而是把对方的资源一点点掏空,让对手在消耗战中越来越吃力。

1983年9月1日,韩国客机KAL007被击落,全球气氛骤然紧张。面对愤怒的舆论,里根没有跟着情绪走,他在电视里说,愤怒救不回遇难者,克制可以防止更多悲剧。这样的话法,在当时把话语的主动权拉回到美国一侧,也让国际舆论向莫斯科施压。政治很多时候就是在情绪和冷静之间找到一个能用的缝隙。

与此同时,阿富汗成了拖垮苏联的一台“提款机”。苏军在高原上既赔上兵力也赔上钱,补给和平民开支把国库压得透不过气。有人在情报圈里低声说,这不是打仗,是在把钱往坑里填。对里根而言,让对手在外部消耗,是一种不直接动手但有效的对抗方式。

谈到与中国的互动,里根也会用轻松的措辞把话题带到正题上。1984年白宫的一次国宴,邓小平做客,里根开玩笑问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什么时候能坐同一张桌子喝杯咖啡,邓的回应差不多是:先把杯子洗干净。这样的互动不只是笑话,背后很快见了实招。到1985年,中美在技术层面有了更多合作,一些先进的数控机床等设备开始进入中国工厂,帮助产业升级。与此同时,苏联的出口越来越单一,粮食、酒这些东西开始占比重。

1988年在莫斯科大学的那场演讲也带着戏剧感。里根问台下的苏联青年,假如那堵墙倒了,你第一个想去哪里旅行?有人喊着“自由”。里根当场指着脚下说,自由不在机场,而在你脚下。媒体把这句话反复引用,成了传播自由意志的一个典型镜头。这话的潜台词是:体制的裂缝很多时候是从内部慢慢扩大的,不全是外力一锤子砸开。

有个很直观的指标能看出这段时间的代价。1981年美国国债大约9000亿美元,到1989年增到约2.6万亿美元。制造业外迁和财政赤字不是一两年能补回来的坑。有人说里根像个表演者,抓住了公众的情绪,换来一阵喘息;也有人指出,那些被放弃的城镇和工人,受伤并非短期事件。

所有这些做法和舞台化的瞬间,都不是凭空出现的。可以追溯到更早的一句戏言。1964年夏末,比佛利山庄一个泳池边,共和党筹款人等着一个迟到的中年演员。里根来迟了,第一句话是:如果剧本不好,再好的布景也救不了票房。那时只是句玩笑,后来他把它当成治理的隐喻:制度有问题,再多装饰都顶不住。把演员的习惯搬到政治里,这招既灵也带风险。

来源:陈晓娟身材好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