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台补贴差异,岂能让商家买单?别让 “维护低价”沦为胁迫商家的借口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5:01 2

摘要:近日,本报收到京东平台某商家爆料,称京东的“价格约束”新规引发的争议愈演愈烈:一名京东前采销人员在社媒发声指责部分品牌对京东存在“价格歧视”,在其他平台低价促销却在京东维持高价。

近日,本报收到京东平台某商家爆料,称京东的“价格约束”新规引发的争议愈演愈烈:一名京东前采销人员在社媒发声指责部分品牌对京东存在“价格歧视”,在其他平台低价促销却在京东维持高价。

爆料商家指出,所谓“品牌价格歧视”根本不成立,真正的问题在于京东用不合理的处罚手段胁迫商家,自身平台补贴不足,又禁止商家参与其他平台补贴。这本质上是对市场公平竞争规则的破坏,既损害了商家利益,也剥夺了消费者货比三家找低价的权利。

“价格战”应遵循合理原则

据称,此次京东推出“价格约束”规则:要求品牌在其他平台的最终到手价(含券、赠品、满减)不得低于京东,还明确要求品牌在其他平台直播间不得发放优惠券、抽奖,甚至禁止提及“更便宜”等字眼,否则将面临高额处罚。

爆料人称,处罚标准令人咋舌——一个商品罚500万元、两个1500万元、3个4500万元。京东为此还成立了专门的巡查团队,每天对商家在其他电商平台的商品价格进行监测,一旦发现其他平台的最终售价低于京东,哪怕是叠加了平台补贴后的价格,商家都将面临重罚。

电商平台追求低价本是市场竞争的正常表现,也是激活消费活力的重要手段,但低价的实现必须遵循正当路径。电商平台可以通过优化供应链、提升物流服务效率、加大自身补贴力度等合规方式争取价格优势,这既符合商家利益,也能真正让消费者受益。

电子商务法第三十五条明确规定,电子商务平台经营者不得利用技术手段对平台内经营者的交易价格及与其他经营者的交易进行不合理限制。“价格约束”以剥夺经营资格和高额罚款为要挟的做法,不是在维护公平竞争,而是在利用自身渠道优势对商家进行胁迫,本质上是对商家自主经营权的粗暴干涉,甚至涉嫌触碰不正当竞争的红线。

平台补贴岂能商家“买单”

这位前采销人员还在辩护词中声称,京东是在防止“价格歧视”,保障消费者权益。在经济学中,价格歧视通常指的是品牌商没有合理理由在不同平台给不同价格。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多家品牌商证实,给京东与其他平台的供货价格完全一致,不存在任何歧视性定价。

据了解,价格差异的真正根源,来自于其他平台提供了更多补贴,导致消费者到手价更低。当其他平台通过实打实的补贴让利于消费者,而京东在自身补贴不足的情况下,没有选择加大投入,反而把差价成本转移给品牌,并限制品牌参与其他平台的补贴,让商家为其竞争策略买单。

该爆料商家称,京东将竞争成本转嫁给商家的做法并非首次。今年上半年,京东外卖的“百亿补贴”就曾引发商家强烈不满,平台将补贴成本比例从各担50%调整为商家承担70%-80%,导致部分商家“卖一单亏一单”。有餐饮商家直言,这属于“你请客,我买单”——“顾客开心了,平台开心了,商家开心不动了”。

在当前的电商格局下,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各类新兴平台快速崛起,给传统电商带来巨大压力,但竞争压力不能成为平台越界的理由。健康的商业生态应该让每个参与者都能公平竞争,通过提升效率、优化服务来赢得市场,而不是通过胁迫手段获取短期价格优势。

从监管趋势来看,平台权力的边界正在被进一步明确。新反不正当竞争法等相关法规已经对平台滥用市场支配地位的行为作出了明确规定,平台与商家之间不应是压榨与被压榨的关系,而是互利共赢的生态伙伴。无论商业环境如何变化,尊重商家自主经营权、维护健康行业生态都是不可逾越的底线。

来源:法烧友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