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环境空气污染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院Yuming Guo团队整合了1998年至2021年间12个国家和地区482个城市的每日死亡率和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NO2]、臭氧[O3]、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数据,并通
跟踪前沿进展,掌握最新动态 一手掌握一周重大科技新闻
图片来源:pixabay.com
环境空气污染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因素之一。近日,澳大利亚墨尔本大学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学院Yuming Guo团队整合了1998年至2021年间12个国家和地区482个城市的每日死亡率和空气污染物(二氧化氮[NO2]、臭氧[O3]、细颗粒物和二氧化硫)数据,并通过空气质量健康指数多污染物综合分析模型AQHI multi分析了各类污染物对人类死亡的风险权重值。AQHI multi模型由Yuming Guo团队开发。与现在使用的分析方法相比,AQHI multi在捕捉空气污染急性死亡率方面性能更加优越。结果显示,O3和NO2是造成人类死亡的主要空气污染物,致死权重在各国/地区占70%以上。此外,O3的权重在大多数国家/地区呈现出不同程度的上升趋势。相关论文于10月14日发表在One Earth杂志。
►文章链接:
卵巢是女性最先衰老的器官之一,其功能衰退主要表现为卵泡储备耗竭和卵子质量下降。近日,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Si Wang团队通过非人灵长类动物实验证实,口服维生素C对卵巢衰老具有保护作用。在该研究中,食蟹猴(Macaca fascicularis)每天按照30毫克/千克体重的剂量经口补充维生素C,共持续40个月,相当于人类年龄跨度10年。结果显示,维C组猴子的关键衰老生物标志物,如氧化应激和卵泡耗竭水平都显著降低。维生素C可以使卵母细胞和体细胞的生物年龄分别年轻化1.35年和5.66年。该研究强调了维生素C在对抗灵长类动物卵巢衰老中的作用,并为开发针对人类卵巢衰老的干预措施提供了思路。据了解,鲜枣、猕猴桃和柑橘类水果的维生素C含量较高。相关论文于10月14日发表在《细胞·干细胞》(Cell Stem Cell)杂志。
►文章链接:
数据显示,分娩和母乳喂养可降低女性罹患乳腺癌的风险,尤其是三阴性乳腺癌(triple negative breast cancer,TNBC),但其中的免疫机制尚不清楚。近日,墨尔本大学癌症研究部Sherene Loi团队发现,分娩可以诱导包括组织驻留记忆(tissue-resident memory,TRM)样CD8+T细胞在内的免疫细胞在人类正常乳腺组织积累。在乳腺癌小鼠模型中,妊娠后哺乳和产后修复推动了CD8+T细胞在乳腺的积累,与肿瘤生长减缓和肿瘤内免疫细胞浸润增加相吻合。如果将小鼠体内的CD8⁺ T完全清除,哺乳的抗乳腺癌效果也会归零。重要的是,哺乳和产后修复对于这种CD8+T细胞依赖性肿瘤生长抑制缺一不可。临床数据也显示,具有分娩经历的妇女在罹患原发性TNBC后,肿瘤组织的T细胞浸润更多,治疗结局更好。相关论文于10月20日发表在《自然》(Nature)杂志。
►文章链接:
卵泡抑素样1(FSTL1)是一种调节外周组织能量代谢的信号分子,在大脑中也有表达。近日,重庆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内分泌科Mengliu Yang团队发现,FSTL1在小鼠下丘脑,特别是弓状核(ARC)中富集,而饮食诱导肥胖(DIO)和自发性Ⅱ型糖尿病小鼠(db/db小鼠)的FSTL1表达较低。刺鼠相关肽(AgRP,下丘脑弓状核区域的一种神经肽,作为黑皮质素受体MC4R的内源性拮抗剂参与摄食行为和能量代谢调节)神经元特异性Fstl1缺失增加了DIO小鼠的食物摄入量,降低了能量消耗,并损害了胰岛素敏感性,而AgRP神经元中Fstl1的过表达造就了相反的表型。经鼻递送FSTL1可促进DIO小鼠体重减轻,改善胰岛素敏感性。从机制上讲,FSTL1与胰岛素信号传导调节分子Akt相互作用,抑制了FoxO1的核转位。该研究为治疗肥胖相关的代谢紊乱提供了一个新靶点。相关论文于10月21日发表在《神经元》(Neuron)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neuron/fulltext/S0896-6273(25)00749-4
蚊子是包括疟疾、登革热在内的众多人类疾病的传播媒介。蚊子从原始居住地向其他地区的地理扩张将极大的推进疾病的传播。近日,葡萄牙里斯本大学地理研究中心César Capinha团队对全球人类病媒蚊子的首次报告记录(即入侵物种)进行了汇编和分析。结果显示,全世界共有45种蚊子(约占已知传播人类病原体的蚊子的25%)作为入侵物种从原驻地扩散,其中28种蚊子已在至少一个地区定居生活。从20世纪50年代开始,新物种的引入急剧增加,仅自2000年以来,就有12种蚊子首次记录在其原驻地范围之外。最初,大多数区域引进的蚊子都是非洲本土物种,但随着时间的推移,亚洲蚊子逐渐占据主导地位。北美、澳大利亚和欧洲仍然是主要的被入侵地。详细数据于10月22日发表在《自然·通讯》(Nature Communications)杂志。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急症,死亡率和致残率极高,占所有中风的20-30%。当前对脑出血的诊断主要依赖CT和MRI,价格昂贵,流程复杂,且医院外使用场景有限。近日,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一医学中心Zhe Xue团队开发出一种集成水凝胶超表面技术和机器学习的便携式微波检测设备,可用于无创、快速检测脑出血。研究人员通过优化电磁波穿过水凝胶超表面的传播路径,减少了电磁信号的颅骨衰减,提高了传输效率。在小鼠模型中,该系统检测30 μL脑出血的灵敏度为100%,特异性为84.21%,准确率为93.75%。水凝胶超表面的加入使ICH的检测准确率提高了7.8%。该方法有望为脑出血患者提供高效的早期诊断解决方案。相关论文于10月21日发表在iScience杂志。
►文章链接:
https://www.cell.com/iscience/fulltext/S2589-0042(25)02077-2
来源:知识分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