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镜检查尽量不要做?可能很多人还不明白,检查时需要留意5点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4:29 1

摘要:一听到“胃镜”这两个字,很多人下意识就皱眉,甚至有些人直接摇头说,“能不做就不做。”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有不少人对胃镜检查避之不及。有人怕痛,有人怕恶心,还有人干脆相信“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一听到“胃镜”这两个字,很多人下意识就皱眉,甚至有些人直接摇头说,“能不做就不做。”这不是夸张,是真的有不少人对胃镜检查避之不及。有人怕痛,有人怕恶心,还有人干脆相信“忍一忍就过去了”,结果小毛病拖成了大问题。

其实胃镜检查并不像很多人想象中那么“恐怖”,但它也并非人人都适合做,更不是想做就做的万能手段。有些时候,不做比做更合适——前提是你懂得怎么判断,什么时候该查,什么时候该缓一缓。

胃镜最常用的,是用来检查胃部、食管和十二指肠的黏膜情况。比如胃炎、胃溃疡、食管炎,甚至是胃癌早期,这些它都能看得一清二楚。通过一根细长的内窥镜,从口腔进入胃部,医生可以直接观察胃的“内壁”,是不是有糜烂、出血、息肉或者肿块。

但它并不是所有胃部不适的“通用解法”。有些功能性胃病,比如单纯的胃肠神经症状、轻微的消化不良,做了胃镜也未必能查出问题。反过来,有些人症状轻微,但其实隐藏着大病,不做就错过了早期发现的机会。胃镜不是万能钥匙,合适才是关键。

说白了,胃镜让人抗拒,不只是心理上的恐惧,生理上的不适感也确实让人受不了。检查过程中,很多人会有强烈的恶心感、呕吐反射,哪怕用了局部麻药也不舒服。更别说一些人会担心交叉感染、担心检查过程中出血或者灼伤。

还有一个容易被忽略的心理点:不少人觉得,“查出来也没啥用,万一是癌,知道了更害怕。”这种“鸵鸟心态”其实很常见。但问题是,怕归怕,真出了事,早发现总比晚一步强。尤其是那些有家族病史、长期胃痛、黑便或者体重莫名下降的人,硬拖着不查,风险只会越来越高。

现在体检越来越普及,各种套餐琳琅满目,动不动就推荐来个“无痛胃镜”。但真不是谁都该列入这个项目。年轻人胃口好、没有慢性胃病史、没有消化道出血症状的,频繁查胃镜反而有点“过度医疗”的嫌疑。

有些老年人或身体虚弱的人,做胃镜反而可能带来意外风险。比如心肺功能不全、严重贫血、血压不稳的,做胃镜时可能诱发心律问题,甚至晕厥。而且无痛胃镜虽然体验轻松,但毕竟涉及麻醉,对肝肾代谢能力差的人来说,也是个负担。

医生判断是否需要胃镜,会结合多方面因素:症状、年龄、既往病史、用药情况、体征等等。不是说查个胃镜就能“安心”,有时候,医生说不用查,那就是最好的结论。

既然有些人必须做胃镜,那做之前就得准备好,别等检查当天才临时抱佛脚,后悔都来不及。

最重要的一点是:前一天晚上12点之后别再吃饭喝水了。胃里有东西会影响视野,甚至可能引发呕吐,造成吸入性肺炎。哪怕只是喝了一口水,都可能导致检查延期。

其次是药物问题。有些人长期吃阿司匹林、华法林这类抗凝药,做胃镜前一定要告诉医生。因为检查过程中一旦需要活检,抗凝状态下容易出血,而且不容易止住。

第三点,情绪很关键。如果实在太紧张,可以提前告诉医生,有些医院会安排镇静药物或者心理疏导。不然紧张得浑身发抖,胃镜一进喉咙就打退堂鼓,那真是两败俱伤。

第四是穿着要宽松,尤其是脖子和腹部别勒得太紧。很多人穿着束腰裤、领口紧的衣服来检查,结果胃镜一进,马上胸闷头晕,影响检查体验。

最后一点,别太依赖“无痛”胃镜。虽然听起来舒服,但术后仍有可能出现喉咙不适、腹胀等反应。麻醉后短时间内不能开车、独自出行,得有家属陪着才安全。

在不少人的体检观念里,胃镜已经成了“标配”。但真没必要年年都查。一般来说,40岁以上、有消化道症状或胃病家族史的人,建议每2~3年查一次;如果有胃溃疡、萎缩性胃炎史,那就得听医生的,可能需要更频繁一点。

而对于普通人群,尤其是年轻、无症状、生活习惯良好的,只要没有特别风险因素,完全可以先通过腹部彩超、幽门螺杆菌检测等方式观察。一旦发现异常,再考虑胃镜,才是更合理的路径。

有些人觉得“查着总比不查强”,但别忘了,医疗资源也是有限的。把胃镜资源用在真正有需要的人身上,比盲目筛查更有价值。

归根结底,胃镜本身错的是我们对它的误解和滥用。有的人该做却拖着不查,有的人没必要却非要查个明白。医学讲究的不是“多做多安全”,而是“合适才有效”。

如果长期胃不舒服、吃饭后总是胀气、体重掉得快,那就别犹豫,早点去正规医院挂个消化内科,听听专业医生怎么说。别再靠偏方、养生帖自我安慰,那点“省事”最后可能付出更大的代价。

胃镜不是洪水猛兽,也不是护身符,而是一把能救命的钥匙,前提是你知道什么时候该用。

本文为科普内容整理,旨在传播健康知识,内容仅供学习参考,不构成医疗建议或诊断方案,如有症状请尽快前往正规医院就诊。

参考文献:

[1]王旭,李建军.《胃镜检查的适应证与禁忌证分析》.中国现代医生,2020,58(19):23-25.

[2]陈洁,刘芳.《浅析无痛胃镜的安全性与适应人群》.中国社区医师,2021,37(12):45-47.

[3]刘明,张晓燕.《胃镜检查前准备事项对检查效果的影响》.中国实用内科杂志,2019,39(06):49-52.

来源:陈晨医生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