贞观护农:拒伐西突厥安民生

B站影视 内地电影 2025-10-27 14:20 1

摘要:贞观二十一年春,长安的风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吹绿了御花园的柳枝。紫宸殿内,兵部尚书侯君集手持一份急报,声音铿锵:“陛下,西突厥内乱已近月余,叶护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相互攻伐,边境部落流离,甚至有小股势力袭扰我陇右商队 —— 臣请陛下下令征讨,一举平定西突厥,永绝

贞观二十一年春,长安的风带着泥土的湿润气息,吹绿了御花园的柳枝。紫宸殿内,兵部尚书侯君集手持一份急报,声音铿锵:“陛下,西突厥内乱已近月余,叶护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相互攻伐,边境部落流离,甚至有小股势力袭扰我陇右商队 —— 臣请陛下下令征讨,一举平定西突厥,永绝边境之患!”

殿内瞬间响起附和之声。几位武将纷纷出列,力劝太宗出兵:“西突厥自贞观初年便时降时叛,如今内乱正是天赐良机,若不乘势征讨,日后恐更难控制!”

太宗李世民坐在御案后,指尖轻轻敲击着案上的春耕奏折 —— 那是华州司户柳生昨日送来的,上面写着 “华州农户已开始播种新麦稞,赵老栓等农户盼春雨及时,预计今年亩产可达三石五斗”。他抬眼看向群臣,目光扫过侯君集等人急切的脸庞,缓缓开口:“征讨之事,需再议。如今正是春耕时节,陇右、关中的农户都在田里忙碌,若此时出兵,征调民夫、转运粮草,定会误了农时 —— 百姓一年的收成,岂能因战事而毁?”

“陛下,边境安危亦关乎民生!” 侯君集上前一步,语气急切,“西突厥若继续内乱,边境商路断绝,农户的粮食、布匹无法外销,损失只会更大!只有平定西突厥,才能让边境百姓安心种地、经商。”

太宗拿起柳生的奏折,递到侯君集面前:“你看看,华州的农户为了今年的收成,正月就开始翻地,二月选种,如今好不容易盼到播种时节,若征调他们去运粮,地里的麦子谁来种?去年东征,咱们已经误了部分农时,今年若再开战,百姓的存粮恐难支撑到秋收 —— 这不是‘安民生’,是‘扰民生’!”

他顿了顿,目光转向一直沉默的褚遂良:“褚卿,你曾劝朕‘万乘亲行,安危所系’,如今西突厥内乱,你可有什么看法?”

褚遂良躬身道:“陛下,臣以为,西突厥内乱虽扰边境,却并非无安抚之法。叶护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虽相互攻伐,却都曾向大唐称臣,若陛下遣使者前往,晓以利害,许以援助,未必不能让他们罢战言和。即便不能彻底平定,也能暂缓战事,待秋收后再做打算 —— 这样既能护边境安稳,又能保春耕不受扰,才是两全之策。”

太宗点点头,又看向户部尚书戴胄:“戴卿,若遣使者安抚,所需物资与银两,能否从国库调拨,不影响春耕补贴?”

“陛下放心,去年缩减后宫用度节省的银两,尚有三万余两存于国库,足够支撑使者安抚所需;且安抚所需物资可从陇右官仓调取,无需向百姓征调。” 戴胄躬身答道。

殿内的争议渐渐平息。侯君集虽仍有不甘,却也明白太宗 “护农避战” 的心意 —— 去年东征回师后,太宗对 “战事扰民生” 的教训格外看重,如今春耕在即,确实不宜轻启战端。

“朕意已决。” 太宗站起身,声音坚定,“命鸿胪寺卿王玄策为安抚使,携带丝绸千匹、粮食五千石,前往西突厥调解内乱;同时命陇右节度使加强边境巡逻,保护商队与农户,不得主动挑起战事;再传旨华州、陇右等地,今年春耕补贴再加一成,确保农户有足够的种子与农具 —— 朕绝不让西突厥内乱,毁了百姓的春耕!”

旨意下达的第三日,王玄策便带着安抚队伍启程前往西突厥。消息传到华州时,柳生正帮赵老栓在田里播种麦稞。赵老栓握着犁耙,看着田里刚播下的种子,笑着说:“柳大人,听说陛下不打西突厥了,还加了春耕补贴,这下俺们能安心种地了!”

“是啊,去年东征,村里好几个年轻人去运粮,误了播种,收成少了两成,今年可不能再出岔子了。” 柳生擦了擦汗,指着远处的水渠,“朝廷还说了,若春雨不足,会从渭水调水灌溉,咱们只管好好种,定能有个好收成。”

话虽如此,柳生心里却仍有顾虑。他知道陇右边境有小股西突厥势力袭扰农户,若不妥善处置,恐会影响农户春耕的积极性。他当即写了一封奏疏,建议在陇右与华州交界设立 “护农驿站”,由军卒驻守,保护农户春耕,同时为农户提供种子与农具的补给。

奏疏送到长安时,太宗正在御书房查看王玄策发来的急报 —— 王玄策已抵达西突厥,叶护可汗见大唐使者携厚礼前来,已同意暂停战事,与乙毗咄陆可汗谈判。太宗看完奏疏,又看到柳生的建议,当即批复:“准!命陇右节度使在华州、陇右交界设立五个护农驿站,每站派军卒五十人,务必保障农户春耕安全。”

很快,护农驿站在华州西部的渭南镇、同州北部的韩城等地设立。赵老栓的侄子赵小虎(去年东征阵亡,赵老栓认的义子)的好友李二郎,便是驻守渭南镇驿站的军卒。他每天除了巡逻,还会帮附近的农户搬运种子、修补农具。“柳大人,您放心,有俺们在,定不让西突厥的人来捣乱!” 李二郎拍着胸脯对柳生说。

春耕时节的一场春雨,让华州的麦田焕发生机。赵老栓看着田里绿油油的麦苗,心里踏实了许多。他特意挑了些饱满的麦种,送到渭南镇驿站,递给李二郎:“二郎,这是俺家最好的麦种,你留着,等秋收了,俺请你吃新麦做的馒头!”

长安的御书房里,太宗收到了王玄策的捷报 —— 在大唐的调解下,叶护可汗与乙毗咄陆可汗达成协议,罢战言和,共同向大唐称臣,西突厥内乱暂告平息。太宗拿着捷报,又看到柳生送来的 “华州麦苗长势喜人,农户春耕顺利” 的奏报,笑着对褚遂良说:“褚卿,你看,不用打仗,也能平定边境,还能保住百姓的春耕 —— 这比什么都重要。”

褚遂良躬身道:“陛下,这便是‘以民为本’的力量。西突厥内乱虽险,却不及百姓春耕重要;战事虽能快速平定边境,却会让百姓流离 —— 陛下拒伐遣安抚,不仅守住了春耕,更守住了贞观的民生根基。”

这年夏,华州的麦稞获得了大丰收。赵老栓的三亩麦田,亩产达到了四石,创了历年新高。他带着新收的麦稞,和柳生一起去了长安,想把这好消息告诉太宗。

紫宸殿内,太宗看着赵老栓送来的麦稞,又听柳生禀报 “华州今年麦稞总产量比去年多了三成,农户存粮充足”,心里格外欣慰。他对赵老栓说:“老丈,这都是你们辛勤劳作的结果。朕当初拒伐西突厥,就是怕误了你们的春耕,如今看来,这个决定没有错。”

“陛下说得是!” 赵老栓激动地说,“俺们老百姓,就盼着能安心种地,有个好收成。陛下为了俺们的春耕,不打西突厥,还加补贴、设驿站,俺们都记在心里!”

夕阳透过殿窗,洒在太宗与赵老栓手中的麦稞上,泛着金色的光泽。太宗望着窗外丰收的景象,心里忽然明白:所谓 “治国”,不过是在边境安危与百姓春耕之间,选择最能护民生的那条路;所谓 “盛世”,不过是让每一户农户都能安心种地,让每一粒种子都能长成丰收的庄稼 —— 这,才是贞观治世最珍贵的底色。

来源:雁飘零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