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受益于“Labless”产业趋势和国产化浪潮: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催生了“Labless”(无实验室/轻实验室)模式,即芯片公司将非核心的检测分析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胜科纳米作为该理念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凭借其在经济性、专业性和中立性方面的优势,直接
简要:
稀缺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企业,被喻为“芯片全科医院”。胜科纳米是中国领先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服务商,服务于半导体全产业链客户,被喻为“芯片全科医院”。
受益于“Labless”产业趋势和国产化浪潮:半导体产业的专业化分工催生了“Labless”(无实验室/轻实验室)模式,即芯片公司将非核心的检测分析业务外包给专业的第三方实验室。胜科纳米作为该理念的提出者和推动者,凭借其在经济性、专业性和中立性方面的优势,直接受益于这一不可逆的产业趋势。更重要的是,在中国半导体产业链全力推进自主可控的大背景下,从设计、制造到设备、材料的各个环节都需要大量的研发验证和失效分析,为作为“芯片全科医院”的胜科纳米创造了巨大的增量市场。行业预计中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市场规模将从2024年约100亿元增长至2027年的180-200亿元。
国产替代与行业催化:近期,在中美科技竞争背景下,国内对算力芯片自主可控的需求愈发迫切,监管机构要求国内科技公司优先采购国产芯片。同时,华为等国内领先企业发布了明确的AI芯片迭代路线图,长鑫存储等核心厂商积极扩产。这一系列事件显著提升了国产芯片的研发、验证和流片需求。胜科纳米作为服务于半导体研发环节的关键第三方检测机构,直接受益于IC设计公司研发投入增加和Fab厂对良率分析、工艺验证要求的提高,有望承接更多高价值订单。
新产能释放预期:公司新建的北京实验室已于2025年6月基本完成建设,正进行设备调试。深圳、青岛实验室于2024年投运后,产能利用率正逐步提升,其中青岛实验室已在2024年8、9月实现单月盈利。随着新实验室产能的进一步释放和客户导入的完成,有望在2025年下半年及以后为公司贡献显著的业绩增量。
聚焦高壁垒赛道,技术护城河深厚:公司战略性地聚焦于技术壁垒和附加值最高的失效分析(FA)和材料分析(MA)两大业务,合计收入占比超过95%。公司技术实力行业领先,已具备对3nm先进制程的分析能力,与国际一线水平同步。公司独创的“五代产线”发展路径,清晰地展示了其技术迭代能力,其中第四代产线(纳米探针电路验证技术)已成为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第五代产线正在研发中,预计将带来更高附加值的服务。公司超过74%的收入来自先进制程和先进工艺领域,高技术壁垒保障了其较强的议价能力和盈利水平。
产能扩张与客户绑定构筑成长基础:公司通过“多点布局”战略,在苏州、南京、福建、深圳、青岛、北京等地建立实验室,有效扩大了产能和服务半径,能够快速响应全国核心半导体产业集群的客户需求。同时,公司已累计服务全球超2,000家客户,覆盖产业链各环节的龙头企业,如高通、博通、华虹集团等,并持续拓展中兴通讯、通富微电、比亚迪半导体等国内核心客户。稳定的客户基础和持续的新客户拓展,为公司产能消化和长期增长提供了坚实保障。
公司近年来战略性地在全国多点布局实验室,产能扩张是其最显著的边际变化。
深圳和青岛实验室于2024年正式投入运营,目前处于产能爬坡和客户导入阶段,其中青岛实验室已于2024年8月实现单月盈利,预示着新产能正逐步贡献业绩。
北京实验室已于2025年6月基本完成建设,正在进行仪器调试。这些新实验室的投产和稼动率提升,是公司未来1-2年收入增长的关键驱动力。
公司的技术产线迭代也在稳步推进,以纳米探针技术为核心的第四代产线已成为公司业绩增长的重要引擎,而第五代产线已进入小试阶段,预计2026年中期进入量产爬坡,将进一步巩固公司在高附加值服务领域的领先地位。
胜科纳米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专业的技术能力、先进的仪器设备和资深的专家团队。公司专注于技术难度高、附加值也更高的失效分析(FA)和材料分析(MA)领域,能够解决半导体研发和生产过程中的“疑难杂症”,尤其是在3nm等先进制程的分析能力上处于行业前列。这种技术领先性使其能够服务于全球顶尖的芯片设计和制造公司,并通过提供高价值的定制化分析方案获得超越同行的盈利能力。
公司2025年上半年综合毛利率为43.68%,其中技术壁垒最高的失效分析和材料分析业务毛利率均在43%以上,显著高于行业内从事标准化、批量化测试的企业。
公司主营业务包括失效分析(FA)、材料分析(MA)和可靠性分析(RA),是服务于半导体全产业链的“芯片全科医院”。
失效分析(FA):此为公司收入占比最大(64.04%)及毛利率最高(44.00%)的业务。主要通过电学、物理等多种手段,找出芯片或元器件失效的原因和机理,帮助客户改进设计、优化工艺。该业务技术壁垒高,尤其是在先进制程领域,公司的纳米探针等技术具备核心竞争力。
材料分析(MA):此为公司过去一年增速最快(+38.21%)的业务。主要分析样品的材料成分、元素分布、微观结构等,对新材料研发、工艺监控至关重要。随着第三代半导体、先进封装材料的应用,该领域需求持续增长。
可靠性分析(RA):收入占比较小,主要通过模拟各种严苛环境(如高低温、湿热、静电等),测试产品的寿命和环境适应性,是确保车规级、工业级芯片质量的关键环节。
公司客户资源优质且覆盖面广,已累计服务全球超过2,000家客户,涵盖了从芯片设计、晶圆代工、封装测试、IDM到原材料、设备厂商的半导体全产业链。
客户结构:公司的客户结构均衡,2024年来自芯片设计、晶圆制造、设备及材料领域的营收占比分别约为33%、36%和13%。其中,与客户A、高通、博通、客户H、应用材料、华虹集团等国内外龙头企业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
客户集中度:公司客户集中度适中。根据2025年上半年度财报,前五大客户应收账款合计占总应收账款余额的比例为41.48%。
在手订单:公司在手订单饱满,截至2024年10月31日,在手订单总金额约为1.13亿元,同比增长24.68%。近期投资者交流中,公司表示目前在手订单情况良好。
新客户拓展情况:公司新客户拓展成效显著,特别是在国内核心产业链环节。
2024年以来,公司已与中兴通讯、屹唐半导体、通富微电、中科院微电子所、比亚迪半导体、歌尔股份等国内半导体各领域的龙头公司建立合作关系。
在晶圆代工领域,2024年上半年公司取得了客户I的大批量订单,并中标华润微电子旗下润鹏半导体的检测分析业务,同时与武汉新芯等客户达成合作意向。
在新兴应用领域,公司积极布局车规级芯片检测,已与理想汽车、蔚来汽车等头部车企开展检测分析实验,并与宁德时代就电池材料分析展开交流。
公司的采购主要包括分析仪器、实验耗材以及部分委托检测服务。
供应商构成:核心的分析仪器主要从境外采购,供应商包括赛默飞、日立、卡尔蔡司、牛津等全球知名仪器厂商。
集中度与风险:由于高端半导体分析仪器市场基本被海外厂商垄断,公司存在对分析仪器依赖进口以及潜在的国际贸易摩擦风险。公司通过与多家供应商建立稳定合作关系来分散风险。
正文
近年来,公司业绩高速增长,2021-2024年公司营收和净利润CAGR分别达35%和43%。2023年公司在失效分析与材料分析领域市场份额达7.86%,为中国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头部企业。技术方面,公司检测分析能力覆盖3nm工艺制程,2024年H1先进工艺收入占比近八成,未来募投项目的落地将拉动先进制程收入规模进一步提升。客户方面,公司凭借海内外六个检测分析实验室,充分满足海内外客户的时效性要求,目前已服务包括高通、博通、长电科技等全球2000余家客户,形成牢固的用户黏性。
胜科纳米作为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实验室,近期经营稳健,业绩持续增长。2025年半年度报告,公司实现营业收入2.39亿元,同比增长29.03%;归母净利润0.33亿元,同比增长11.48%。
公司产能持续扩张,北京实验室已于2025年6月基本完成建设,进入仪器调试阶段,深圳和青岛实验室则处于产能爬坡和客户导入的关键期,预计2025年可实现全年盈利。
公司先进材料分析业务(包括第三代半导体、大硅片、光刻胶等)收入占主营业务收入比例约为74%。
行业:半导体技术迭代、产业国产化和工艺容错要求提升拉动行业需求增长。第三方实验室检测聚焦半导体全产业链,为核心客户的研发环节提供关键样品分析与测试服务,2027年国内市场空间有望达到180-200亿元。
行业需求增长主要源于以下驱动因素:
第一,半导体技术快速迭代带动研发投入持续攀升,直接拉动第三方检测分析需求增长;
第二,先进制程的持续迭代推升了对容错率的要求,为测试与分析服务创造了更多刚性需求;
第三,国内半导体产业蓬勃发展叠加国产替代加速,为本土测试分析市场提供良好的发展契机。当前,行业竞争格局呈现“小、散、弱”的特征,但头部优势显著。头部企业有望充分受益于行业需求增长与Labless模式深化,持续扩大市场份额,既能把握半导体产业扩张机遇,又能在下游景气波动时依托研发端需求韧性实现逆周期增长。
随着半导体产业专业化分工趋势的加深,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得到蓬勃发展,Labless模式成为趋势。Labless是Lab(实验室)与Less(无,没有)的组合,是“无自建实验室”或“轻实验室”模式,与厂内自建实验室In-HouseLab模式相对。传统模式下,半导体企业的实验室检测需求由企业自主建立的研发实验室以及相关工程师解决。在整体半导体行业垂直化分工不断加深的过程中,半导体企业倾向于将非核心的、资本投入大、技术要求高的检测分析环节外包给第三方专业实验室。Labless模式有三大优势
1)经济性:规避高端检测设备的高昂购置与维护成本,避免因研发周期波动导致的设备闲置或爆发性需求压力,实现资源高效利用。
2)专业性:依托第三方实验室覆盖全产业链的技术人才和多元化分析能力,突破单一环节的技术局限,提供跨领域的综合解决方案。
3)中立性:因产品缺陷可能源于设计、制造、封装等任一环节,第三方机构可提供客观公正的分析结果,避免厂内实验室的立场局限。Labless模式的持续普及和深化将为半导体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创造发展空间。
第三方检测分析行业需求既受半导体产业扩张驱动,又在下游景气程度降低时具备一定的反周期韧性。一方面,检测分析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通常与下游行业的景气程度呈正相关关系。如下游消费电子、通信等终端需求的高增长或先进制程等新工艺的量产会显著提振半导体行业景气度,进而直接拉动检测分析需求的提升;另一方面,当行业遭遇周期性调整或宏观经济增速放缓时,半导体企业为提升产品性能与良率,往往会增加研发创新投入,以提升自身竞争力水平;同时,为优化成本结构,更多企业将转向Labless模式,主动外包检测分析需求至专业化第三方实验室,从而为检测行业提供持续的订单支撑。例如,2022年全球半导体市场增速有所放缓背景下,下游客户反而加速研发,分析实验需求进一步增加,使得胜科纳米等第三方实验室业绩仍保持持续增长。
公司:检测范围可触达3nm工艺,客户覆盖全球超2000家优质厂商。公司是国内稀缺的半导体第三方实验室检测标的,在技术能力、客户基础等方面构筑起坚实壁垒。
第一,公司卡位失效分析和材料分析两大优质赛道,在细分市场保持领先地位。两项业务均为高毛利业务,且直接受益于国内半导体产业的研发投入。2023年公司在该领域的市占率达7.86%稳居头部地位。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持续提升,头部效应将驱动公司市场份额的持续增长。
第二,公司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与know-how,资质认证数量领先。公司以技术驱动为核心竞争力,先进制程检测能力已覆盖至3nm,位居行业前列。2024年H1公司先进工艺(28nm以下)业务收入占比近八成。另外,公司CNAS、CMA资质认证数量在可比公司中处于领先地位,具备更强的检测项目的覆盖能力。
第三,公司拥有优质且稳固的客户基础与认证壁垒,兼具独特的国际化优势。依托领先技术实力与高效响应,公司已服务全球超2000家客户,覆盖高通、博通、长电科技等头部半导体企业,在行业中得到客户的广泛认可,形成高黏性合作网络。同时,公司在新加坡的布局有助于对接国际半导体巨头订单,形成独特的国际化优势。
营收(亿元)净利润(亿元)毛利率净利率业务特点胜科纳米3.940.9954.28%25.01%聚焦半导体FA/MA伟测科技7.371.1838.96%16.02%晶圆及成品测试利扬芯片5.030.2530.33%4.92%晶圆及成品测试闳康(台股)11.131.5935.29%14.27%FA/MA/RA均衡业务重心在台湾宜特(台股)8.820.7326.70%8.23%可靠性分析为主已退出大陆市场苏试试验21.173.6943.28%17.42%综合性检测半导体占比较低广电计量28.892.0642.87%7.14%综合性检测半导体占比较低
参考资料:
20250625-开源证券-胜科纳米:国内领先的半导体第三方检测企业,失效与材料分析领军者
本报告仅提供给九方金融研究所的特定客户及其他专业人士,用于市场研究、讨论和交流之目的。
未经九方金融研究所事先书面同意,不得更改或以任何方式传送、复印或派发本报告的材料、内容及其复印本予以任何第三方。如需引用、或经同意刊发,需注明出处为九方金融研究所,且不得对本报告进行有悖于原意的引用、删节和修改。
本报告由研究助理协助资料整理,由投资顾问:王德慧(登记编号:A0740621120003)撰写。本报告的信息均来源于市场公开消息和数据整理,本公司对报告内容(含公开信息)的准确性、完整性、及时性、有效性和适用性等不做任何陈述和保证。本公司已力求报告内容客观、公正,但报告中的观点、结论和建议仅反映撰写者在报告发出当日的设想、见解和分析方法应仅供参考。同时,本公司可发布其他与本报告所载资料不一致及结论有所不同的报告。本报告中的信息或意见不构成交易品种的买卖指令或买卖出价,投资者应自主进行投资决策,据此做出的任何投资决策与本公司或作者无关,自行承担风险,本公司和作者不因此承担任何法律责任。
来源:九方金融研究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