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账号解禁当晚,张雪峰在超4万人围观的直播里改口,直言文科专业“大有可为”,从此前的“新闻无用论”“文科都是服务业”争议转向公开肯定,引发新一轮讨论
账号解禁当晚,张雪峰在超4万人围观的直播里改口,直言文科专业“大有可为”,从此前的“新闻无用论”“文科都是服务业”争议转向公开肯定,引发新一轮讨论
说白了,这次风向的变化并非凭空而来
起因还得追溯到他过去那些冲上热搜的言论:2023年直播里抛出“新闻无用论”,又说“普通本科生在就业市场竞争力弱”,再到“文科都是服务业”,不少家长和学生听完直冒火
随后,因直播中出现不当表达被举报,平台以违反规则为由对账号进行限制关注
9月24日,他在微博、抖音、快手、B站、小红书五个平台的账号同时“被禁关注”,粉丝总量超过6500万
第二天团队回应,承认触碰平台规则,正在处理并反省
这个态度不算罕见,但能否翻篇,得看后续动作
转折点出现在10月22日
下午四点多,他发了一条“今天是接娃放学的家长”,算是解禁后第一条微博;
当晚,在抖音账号“张雪峰讲升学规划”恢复直播,在线人数超过四万
镜头里没了过去那种一味“劝退”的凌厉,取而代之的是对文科的肯定
截至10月27日,其账号处于正常运营状态,态度转变仍在持续发酵
我注意到弹幕里不少人说“总算把话说圆了”,也有人追问“是真心改变还是公关纠偏”,这种犹疑本身就代表着公众的复杂判断
把人和事拉回更长的时间线,就容易看清脉络
公开资料里,他本名张子彪,1984年出生在黑龙江齐齐哈尔富裕县,本科读的是郑州大学给排水工程
2007年“北漂”,十年里从普通培训老师熬到广为人知的“网红名师”
2016年那段《7分钟解读34所985高校》火了之后,名气一路向外溢出,综艺、电影、全国巡讲都去了
说白了
他靠“直给”的表达和“替你做选择”的姿态积累了声量,也就免不了一部分争议随之滚大
需要承认的是,现实数据确实给了“文科不占优”这样的观感
智联招聘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前景研判及高考志愿填报攻略》显示
毕业生薪资前50强里,工学专业占了41个席位,文科专业整体处于末流
教育部公布的2023年高等教育在学总规模为4763.19万人,毛入学率60.2%,扩招与经济周期叠加,大家口中的“最难就业季”对文科生更不友好
再看海外
美国在2008年金融危机后,人文学科学生注册占比降至20世纪以来最低点6%,研究型大学文科学生数下降约30%
这些数字虽然冷冰冰,但它们确实在影响家庭决策、也压着高校的转型速度
可另一条线正在发生
智能时代正在改写文科的就业地图
中国社会科学网在2025年发布的报告指出,AI相关岗位为文科开辟了数据标注、模型评估、外语服务、技术伦理与合规等新空间,前提是学生要补齐“复合知识结构”和“实操能力”
科大讯飞高教AI产品负责人马鸣珂认为:文科生能平衡技术可行性与用户需求,叙事能力让需求传递更精准,实习积累的行业经验比单纯知识更重要
这话我认同,尤其是“叙事能力”这点,长期被低估
换句话说,教育供给必须跟着产业真实变化走
深圳大学副校长巢乃鹏强调:文科教育需要根本性变革,核心是培养能解决现实问题的人才,教学必须面向真实社会与产业
我在学校里听过一位老师感叹,“只讲理论不进场景,学生出门就掉链子”,这句抱怨像是一针见血
学者朱国华提醒:不要只拿就业衡量文科,批判性思维与审美等人文素养决定学生的长期潜能,全球超一半的领导人拥有人文社科学士背景
这并不是“文科更高贵”,而是告诉我们,短期薪资之外还有曲线的另一半
拿现实案例对比更有感触
为了回应AI时代的复合化需求,深圳大学传播学院和腾讯合设了“传腾班”,用“专任教师+AI技术导师+行业导师”的“双师三导”制,主打“AI+新闻传播”,要求学生在项目里“做中学”
传腾班证明:跨学科融合与实践训练能让文科精准对接新兴产业,学生能在真实场景里练出解决问题的能力
这类产教融合路径,对家长和学生来说,是比空泛口号更能落地的选项
但全球并不都是这样
英国部分高校的人文社科硕士项目近年因招生锐减被关停,某学院2025年三个硕士项目中两个因招生个位数而停办,剩下的一个从2021年的200人跌到2025年的75人,全校整体招生下降30%
当财政压力与市场选择形成合力
当招生与财政算不过来,传统文科项目会被动收缩,这是迟到的转型代价
这也提醒我们,如果不尽快适配产业与社会需求,院系层面的被动调整迟早会到来
回到张雪峰的改口,有业内人士提到,转向的背后既有平台规则的压力,也有市场变化的倒逼
这次改口到底是公关策略,还是认知更新,短期很难下定论,但它至少把话题从“劝退”拉回了“怎么重塑”
我更关心的是,这种态度能不能带来更具体的建议,比如“如何让文科生在校期间就获得与AI相关的实践入口”
如果只是把“不要读文科”改成“文科有前景”,对家庭的决策意义仍旧有限
在选专业这件事上,我的看法是:如果只看起薪,你大概率会偏向工学;
如果把时间拉到十年,看能力复利,文科也可能跑出来
关键是路径要清楚
选文科不是盲目情怀,选工科也不是一条道路走到黑,真正要看的,是学校的跨学科资源、实践平台、与企业的深度合作,以及你个人愿不愿意多走一步去做项目和实习
这几件事,比在评论区吵一百句更有用
更扎心的是,我们都希望一句“文科大有可为”能立刻改写现实,但教育是慢变量
教育不该被流量带着跑,选专业也不必被一句话吓退
作为家长和学生,别只盯着排行榜和短视频里的“神建议”,多去问问院系的具体课程设置,打听师生在做的真实项目,看看是否能接上产业的电
把这些透明信息抓在手里,才是把选择权拿回来的开始
如今,张雪峰全平台账号已恢复正常,他的态度转变继续引发对文科价值与就业前景的讨论
这场讨论不必急着收尾
当AI越来越像一面照妖镜,照出教育的长短板时,文科与工科的边界也会被重画,问题是我们是否愿意把话说实、把路走实
我期待下一次直播里
他能把“文科大有可为”落到“怎么做更有为”,用细则而不是口号回应焦虑
来源:兮兮剧解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