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9月2日下午4点不到,我和妻子入住位于离哈尔滨中央大街不远的秋果酒店。当天下午和晚上,我们逛了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和中央大街。9月3日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太阳岛、巴洛克风情街游玩和打卡,9月4日上午逛了红砖街早市,下午离开哈尔滨,算起来在哈尔滨待了两整天。
哈尔滨具有浓郁的异域风情,这是我们到哈尔滨之后最深切的感受,在我走过的城市中,它无疑是最具辨识度的城市。
9月2日下午4点不到,我和妻子入住位于离哈尔滨中央大街不远的秋果酒店。当天下午和晚上,我们逛了圣索菲亚教堂广场和中央大街。9月3日到黑龙江省博物馆、太阳岛、巴洛克风情街游玩和打卡,9月4日上午逛了红砖街早市,下午离开哈尔滨,算起来在哈尔滨待了两整天。
初秋的哈尔滨空气干爽,早晚特别凉爽,让人心情愉悦。在这两天里,我们品尝了东北烧烤、东北铁锅炖、俄罗斯红肠、马迭尔冰棍等美食,领略了哈尔滨的城市建筑艺术,被她的异域风情迷住了。
一、独特实诚的美食
到一个陌生的城市,体验它的风情应该从味觉开始。而俄罗斯元素已经渗透到哈尔滨饮食文化的方方面面,俄式面包大列巴、红肠、格瓦斯、马迭尔冰棍等已成为哈尔滨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哈尔滨第一怪,大列巴像锅盖”,列巴太大了,我们没有品尝。在喧闹拥挤、人声鼎沸的红砖街早市,我们买了一小根红肠品尝了一下,里面瘦肉很多,香软顺味儿。在巴洛克风情街,花6块钱买了一根马迭尔冰棍,奶油味儿很浓,独特的冰凉口感很是让人享受。
在哈尔滨的大街上,我们虽然找不到长阳的炕土豆,但依然找得到麻辣鲜香的菜肴,辣椒和花椒成了链接不同地域美食的媒介,同样是东北的美食,让我们的味蕾找到了熟悉的归宿。
我们到哈尔滨后,首先到离酒店不远的圣索菲亚教堂广场闲逛,不知不觉就过了晚上六点,肚子开始唱空城计,寻思到东北来还是要整点儿东北烧烤。在街边找了一家叫“心大嫂子烧烤店”的店子,进到大门里面,有一个院子,很宽敞,摆有十多张吃烧烤的桌子。我们就在院子里找了一张桌子坐定,老板热情地引导我们到一人多高的冷柜前点菜,得知我们是从湖北来的客人,就向我们介绍她这里有哪些是东北特色的烧烤,我们点了两串大油边、两串羊肉,再点了一些面筋、韭菜之类的素菜,还要了一瓶冰镇格瓦斯。
我们特意吩咐老板要在串串里面多加点辣椒面和花椒面。不得不承认,东北的烧烤量很足,一串大油边和羊肉的签子就有一尺多长,给人一种很生猛的感觉,一串大油边下肚,就吃了个半饱,再一串羊肉下肚,基本就吃饱了,格瓦斯清凉冰爽,冒着泡泡,含有轻微的焦糖味,既有点像香槟,又有点像汽水。把点的东西吃完喝完,感觉肚子很有些撑了。
到东北,不吃“铁锅炖”有点说不过去。东北铁锅炖什么都可以炖,主打一个实惠、热乎。9月4日晚上,从巴洛克风情街回来,在老街寻了一家东北菜馆,点了“铁锅炖”。这份“铁锅炖”,又让我们感受到了东北的实诚。一个直径约80公分的大铁锅,3条鱼,一条鲤鱼两条黄骨头鱼,鲤鱼应该有两斤出头,十分打眼的是那两条黄骨头鱼,差不多有筷子长,在我们那边算巨物了。
鱼没有煎,和两人份的豆腐、粉条、茄子一起,直接下到大铁锅的汤汁里开大火煮。向服务员打听到一份玉米面锅贴有十个饼子,我们就只点了半份。依然要求菜里面要多加辣椒和花椒。虽是乱炖,鱼却出奇的鲜嫩,发酵的玉米锅贴又香又甜——东北的粮食生长期比我们南方的要长,粮食的味道也长。我们吃得酣畅无比。
回到酒店,妻子拍了拍我的肚子说:“又大了一圈!”我说,是哈尔滨的美食弄大了我的肚子,我是无辜的。
二、多元的建筑艺术
哈尔滨太大了,超过5.3万平方公里,据说有人计算过,其面积相当于3个北京、8个上海、 468个巴黎,是中国最大的省会城市。哈尔滨被誉为“东方莫斯科”和“东方小巴黎”,其建筑中的俄罗斯及其他欧洲国家风格元素非常显著。
9月2日傍晚,我们去圣索菲亚大教堂广场的时候,教堂内部正在维修,不能进去游玩,我们就在广场周边闲逛。这座教堂是远东地区最大的东正教教堂之一,是拜占庭建筑风格的典型代表,其巨大的“洋葱头”穹顶和红砖墙体宏伟华丽,已成为哈尔滨的城市名片。广场上人很多,外地来的游客居多,有打卡拍照的,有很多年轻女孩化妆后穿上白色礼服,装扮成俄罗斯公主拍照留念。
9月2日晚上和9月3日上午,我们花了差不多一天的时间逛中央大街。无论是晚上还是白天,中央大街总是人头攒动,热闹非凡,商店和超市里摆满了各种各样的异国商品,除了俄罗斯的食品和套娃,还有法国香水、瑞士钟表以及其他一些国家具有代表性的商品。阳台艺术是这里的一大特色,每天晚上都有艺术团队在街边的阳台上演出,以俄罗斯风情的演出居多,吸引人们驻足观看。9月2日晚上,正逢水木年华组合到中央大街马迭尔阳台演出,周边人群更是挤得水泄不通。
中央大街最取彩的应该是它的建筑艺术,我认为要了解哈尔滨多元化的建筑艺术风格,只要到中央大街就足够了。
这是一条非常繁华的步行街,始建于1898年,全长1450米,街道由花岗岩石块铺成,这些石块形状类似俄式面包,每块面包石长约1米,通过类似木桩的钉入方式固定,据说当年每块石头的价格约等于1美元,经过百年踩踏,这些石头仍保持着密实细腻的质感。这条街成为远东地区知名的商业街,见证了哈尔滨从铁路小镇到国际化大都市的变迁。
这里的建筑除了纯粹的俄罗斯风格,还由于俄侨对法国文化的崇尚,以及多国移民和建筑师的参与,折衷主义、新艺术运动、巴洛克等欧洲建筑风格也在这里大放异彩,并常常与俄罗斯元素融合,这为其赢得了“露天建筑艺术博物馆”的美誉。做工精湛的铁艺栏杆阳台、仿石块砌筑的墙体、造型华丽富于动感的曲面和椭圆形元素、复杂多变的花饰纹样等等,这些西方元素不仅体现在宏大的建筑风格上,还镶嵌在精美的装饰细节和历史积淀的文化氛围中,中央大街的面包石路面及其两侧的建筑群就是最好的例证,原格罗布斯犹太电影院(现周大生旗舰店)、原松浦商行(现教育书店)、马迭尔宾馆、万国洋行犹太国民银行旧址、华梅西餐厅、波特曼西餐厅,历经岁月的风雨,仍散发着独特而又浓郁的异域风情,在这里漫步,有一种置身于欧洲风情小镇的感觉。
三、历史的悲欢
历史的悲欢在哈尔滨演绎。哈尔滨的城市建设和旅游景区充满俄罗斯和西方文化元素,主要源于其特殊的历史背景和发展历程,与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的地缘政治紧密相关。1896年,沙俄通过《中俄密约》,获得了在中国东北修建中东铁路的权利。哈尔滨因其地理位置特殊,成为这条铁路的枢纽。沙俄当时有一个所谓的“黄俄罗斯计划”,意图将中国长城以北变为其势力范围,而哈尔滨则被规划为这一计划的“东方莫斯科”。因此,沙俄在建设哈尔滨时,有意将其打造为沙俄在远东的文化与政治前哨。中东铁路将当年的哈尔滨分成了“道里”和“道外”两个区,铁路内侧“道里”是俄罗斯人和外国人享乐的天堂,铁路外侧“道外”是当年中国人奋斗的地方,道外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是当年中国人建的一条街,融合了中西建筑元素。
随着铁路修建,大量俄罗斯工程师、管理人员、商人、教士和难民涌入哈尔滨。到20世纪20年代,在哈俄侨数量一度超过20万人,甚至超过了当地中国居民的数量,特别是在南岗区,俄侨比例曾高达80%以上。这些俄侨不仅参与城市建设,也在此生活,自然将故乡的建筑风格、生活方式和文化习俗带到了哈尔滨,以慰藉思乡之情。俄侨的住宅如“铁路房”、官方建筑如原中东铁路局局长官邸、公益建筑如中东铁路中央医院乃至一些建筑小品如江畔餐厅、霁虹桥,都大量采用了木结构、装饰性木雕刻、孟莎顶等俄罗斯建筑元素。
俄罗斯元素并未止步于建筑,而是渗透到了哈尔滨城市文化的方方面面。历史上曾流行“半俄式语言”,一些物品的俄语称谓沿用下来。古典音乐、野餐、太阳岛度假等生活方式也深受影响。冰雪文化固然与中国北方的气候相关,但哈尔滨国际冰雪节的发展与享誉世界,也带有国际化的色彩。
哈尔滨浓重的异域风情,是特定历史时期地缘政治、大规模移民和城市规划共同作用的结果,它塑造了哈尔滨独特而迷人的城市风貌,使其成为一座在中国乃至全世界都极具个性与辨识度的城市。
哈尔滨先后被沙俄、日本长期殖民统治,中国人民艰苦卓绝的反抗从未停止,直至1945年日本战败投降,这段历史让人如鲠在喉。硝烟虽已散尽,但炮火的回响犹在耳边。列强曾经以这里为轴心瓜分中国的土地和资源,我们每一个中国人要永远牢记:落后就要挨打!在哈尔滨游玩期间,正逢“9.3”大阅兵,在酒店观看阅兵直播,这种感受更加强烈。如今哈尔滨已经走上了快速发展之路,在全国大城市中的地位举足轻重。她的未来无疑是光明的,因为有强大的祖国保护着她,再也没有任何外国敢觊觎她的地大物博。
四、旅游攻略体会
从宜昌坐动车到武汉,从武汉天河机场飞抵哈尔滨太平机场,总共只需要大半天的时间,书本里的文字就化作眼前的壮美河山。哈尔滨的交通便利程度绝不输于沿海城市,太平机场、京哈高铁与全国乃至全世界紧密相连。9月10日早晨从大连直飞宜昌,中午就到家了,感觉祖国虽然幅员辽阔,但有现代化的交通工具加持,往返太方便了。
不要把自己搞得太累。每一个旅游目的地可以去的景点景区太多,我们的旅游攻略是不跟团,以酒店为中心看一看周边的景点,有的地方过细看,有的地方只打卡表示到此一游,走累了就打的或者坐地铁,比较随心所欲。
外出旅游吃住最关键,吃应该多吃具有当地特色的东西,住要尽量住得舒服一点。限于经济实力,我们住的是中档酒店,且一般是装修不久的。
这次东北之行住过的四家酒店中,秋果酒店的体验最好。秋果酒店是都市中端连锁品牌酒店,目前在全国已发展到170多家,它的装修很注重细节,比如在衣柜下面设计有接水盘,方便顾客晾挂刚洗的衣物。每天除了提供免费的纯净水,还免费提供三样饮品。洗漱用品齐全,且质量较一般酒店更好。顾客从大堂进出,服务生必齐刷刷站立问好。
秋果酒店创始人是五峰人刘伟。在千里之外的哈尔滨秋果酒店里,看到有五峰毛尖茶叶,感到十分亲切。土家族人一旦突破地域的限制,到更宽广的天地去奋斗,总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刘伟就是这样的人。
离别的早晨,在红砖街早市买了一根刚烤制好的红肠,温热的气息透过纸袋传到掌心,让人感觉似已轻轻握住了这座城市独特的风情。
来源:印象红磨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