付鹏:国内没有做空机制,所以金融机构明知造假也不说?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7 00:40 1

摘要:某轮胎企业濒临退市,全体股东焦头烂额,公司转手策划一出“虚假出口大单”的戏码,安排轮胎出货,纯属自导自演,甚至干脆把一整船轮胎扔进海里。

金融圈出个“卧底说书人”不稀奇,稀奇的是有人敢把黑箱运作赤裸裸地摊在阳光下。

这一次开腔的是付鹏

他说了一句让无数金融人红脸的话:“没有做空机制,所以金融机构明知造假,也不会说破。”

短短一句话,掀翻多少庄家高筑的画皮,也把中国A股一个深层结构性弊病拉到了聚光灯下。

某轮胎企业濒临退市,全体股东焦头烂额,公司转手策划一出“虚假出口大单”的戏码,安排轮胎出货,纯属自导自演,甚至干脆把一整船轮胎扔进海里

你扔了价值1亿的轮胎,却在资本市场上凭空抬高公司市值10亿。有涨就有收割,这十亿可不是凭空变出来的,是无数被消息误导的散户一哄而上扑进去换来的代价。

浑水、香橼这些海外空头早就摩拳擦掌了。他们能靠“踩穿一家骗子公司”吃上一年的饭——实地调研、卧底调查、资产穿透、供应链溯源,一个做空报告甩出,不仅能让股价暴跌,还能收获巨额回报。这才有动力去揭穿真相。

在中国,你写份报告揭露企业造假,又不能通过做空获利,说得再漂亮也没经济激励。一旦说错承担责任。于是在没有对赌机制的市场里,“装聋作哑”成了默契。

别一口咬定监管没作为。

你去翻证监会披露的处罚案例,什么“虚假交易”“操纵市场”“编造重组”……全都有,花样百出。付鹏说得好:“你想知道他们怎么玩?去把监管的处罚文书从头看一遍就明白了。”

这些霹雳手段能不能提前被制止、能不能在骗局酝酿阶段就被点破,一旦市场建立了有效的做空机制,就有了主动纠偏机制

咱们的市场机制是典型的单边正向鼓励。单边就是只允许你“看涨”,不鼓励你“看跌”。

信息传播难免倾向性极强:坏消息藏着掖着,好故事拼命包装。

付鹏举例说,他曾为了研判一个澳洲锌矿是否复产,不等新闻,不看研报,直接雇当地人+无人机蹲守“矿车动没动”。另外一例,他盯着全球最大的石油中转罐区,根据浮动盖板高度的阴影面积来判断油罐余量。

这就是高手之间的对赌,信息差。

国内市场的投资者,习惯了听董秘讲故事,看公司发公告,当散户在微博下留言“啥时候发力”时,机构早就退场了,连板都打不着

空机制迟迟没有真正有效开放,怕动摇股民信心,怕市场失控,怕做空成了“专业作恶”。

有些声音认为,机构做空会扰乱市场秩序,带节奏坑人。你不允许理性做空,代价就是造假成本极低、拆穿难度极高,最终坑的是散户自己

付鹏说的:“我也知道你这么干,但我不能写报告。写了也没用,我也赚不到钱,还可能挨罚。”

A股不是没聪明的分析师,也不是信息透明度不足的市场。是缺乏倒逼真相的力量。这股力量原本应该来自“能做空就能说话”的机制,我们用“和谐稳定”进行了一层保护,最后形成了一种悖论:眼见为虚,发声为罪。

你可以用海词堆砌企业的“市值故事”,但你不能用铁证指出它的业务造假。

揭弊成本高、收益为零,谁还愿意曝光黑幕。

做空不是妖魔化市场,是一种成熟市场对抗非理性繁荣的必要配套

浑水不是天使,它也为利,但它的存在至少让人知道,市场里有人在盯着你演的戏、做的局、说的假话。一家上市公司只要扛不住质疑,你就别垒高楼建幻象。

这种压力,很大程度上才是对散户最有利的保护伞。因为提出问题的人,才有机会推动答案的诞生

中国资本市场要走向高质量发展,要完善做空机制。不是放开一堆工具就叫“机制”,而是要配套调查、公示、法制保护、责任审核等一整套核心常规。

降低法律风险成本。不能动辄对空头实施巨额行政处罚,让研究机构人人自危,全市场只能“唱多”。

信披环境彻底革新。不能再让财报虚假披露成为“代价最小的商业行为”。

付鹏把一些行业不能说的话全说了,这份坦诚比什么现象级爆款更具有穿透力。

别再高呼“市场信心”,那是一种奢侈。把真实、透明、对赌机制建起来,才是根基。

金融从来不是靠情怀运作的,它是一场关于信息、规则与博弈的硬仗。我们不怕谎言多,就怕真话没人说。说了,也没用。

不是我们没能力把骗子干下去,是制度本身还不允许你拿着真刀去拆骗子的戏台。

一旦市场允许怀疑者放开手脚,才是真正的“牛市起点”。

来源:天倪说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