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10月24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京东健康提供公益支持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科技助残主题单元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
“当前,脑机接口创新成果持续涌现,产业加速壮大,正孕育颠覆性突破,已成为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的重要领域。”10月24日,在由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健康时报、生命时报主办,京东健康提供公益支持的第十七届健康中国论坛·科技助残主题单元上,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继宗教授围绕“脑机接口技术助力残障人士康复”这一主题进行了深入分享。
中国科学院院士、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主任医师赵继宗教授作主旨演讲。曹子豪 摄
赵继宗介绍,我国脑机接口研究始于1999年启动的非侵入式研究,经过二十多年的潜心发展,到2023年,清华大学神经工程实验室完成了我国首例非侵入式脑机接口临床应用。目前,脑机接口技术正从实验室走向实际应用,在医疗康复、智能机器人、军事航天、教育培训和虚拟现实游戏等领域展现出广阔的应用前景。
“在医疗领域,脑机接口技术对于残障人士的康复有重要意义。”对此,赵继宗分享了一组全球数据:1990年至2021年间,全球超过三分之一的人口受到神经系统疾病的困扰,包括中风、婴儿脑损伤、痴呆症、癫痫、孤独症等。
“神经系统疾病已成为导致残疾的主要原因,给全球医疗系统和社会经济带来巨大负担。”赵继宗提到,在我国,脑重大疾病已构成中老年人致死和致残的主要原因,占我国疾病经济总负担的约20%。阿尔茨海默病等精神性疾病具有治愈难度大、发病机制不明确、后遗症持续时间长等特点,导致社会医疗负担持续加重。
在此背景下,我国积极推进脑机接口技术的研发与应用。2025年7月,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关于推动脑机接口产业创新发展的实施意见》,鼓励推动脑机接口在医疗康复等领域的创新应用,加速技术转化落地。
赵继宗介绍,自2023年起,北京天坛医院与企业开展深度合作,共同推进“北脑一号”脑机接口的产品研发与样机研制工作。随着研发成果逐步成熟并进入临床验证阶段,2025年初以来,“北脑一号”已成功完成5例患者的临床植入。
为进一步加快脑机接口技术的创新发展,2025年4月,北京天坛医院与清华大学签署战略合作协议,共同探索人工智能赋能医学发展的新路径,致力于推动重大疾病诊疗技术的突破与医学科技成果的有效转化。在临床平台建设上,天坛医院于2025年5月17日正式建立了我国首个脑机接口临床与转化病房。目前,医院已构建起完整的脑机接口转化研究体系,建成脑机接口转化研究中心、脑机接口临床研究实验室,形成了从基础研究、技术开发到临床应用的完整创新链条。
在行业规范建设方面,我国也在持续推进。2024年,中华神经外科分会制定了《神经系统疾病脑机接口临床研究的中国专家共识》,为规范行业发展提供了重要依据。赵继宗表示,未来,计划至2030年制定“中国脑机接口临床指南”,并开展国际多中心临床试验,建立中国脑机接口技术标准,为国际脑机接口的安全应用提供“中国方案”。
“脑机接口研究是一场马拉松,并非一蹴而就。”赵继宗表示,尽管我国在这一领域起步相对较晚,但经过努力,目前已稳步迈进国际先进行列。“我们相信,通过持续不懈地奋斗,中国在这场关乎未来的科技长跑中,必将取得更大突破。”
本文来自【人民日报健康客户端】,仅代表作者观点。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提供信息发布传播服务。
ID:jrtt
来源:全国党媒信息公共平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