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子、少女与女王的封口费:震动英国王室的性丑闻

B站影视 港台电影 2025-10-27 13:44 1

摘要:弗吉尼亚・朱弗雷的遗作《无名之女》正式出版了,这本367页的书一出来就没闲着,直接把英国王室推到了风口浪尖,说是王室近年最黑暗的时刻,一点都不夸张。

弗吉尼亚・朱弗雷的遗作《无名之女》正式出版了,这本367页的书一出来就没闲着,直接把英国王室推到了风口浪尖,说是王室近年最黑暗的时刻,一点都不夸张。

朱弗雷生前没完成的事把自己和杰弗里・爱泼斯坦、吉斯莱恩・马克斯韦尔,还有安德鲁王子的那些事说清楚,死后总算靠这本书做到了。

书里好多内容之前也有过消息,但这次朱弗雷补了不少细节,这些细节才真叫扎心。

比如她写和安德鲁王子的三次性关系,每一次的时间地点都记得清清楚楚。

第一次是在马克斯韦尔伦敦的联排别墅,之前他们还去了“流浪汉”夜总会。

那天晚上有张特别有名的照片,朱弗雷站在安德鲁旁边笑,安德鲁的手随便搭在她腰上。

朱弗雷自己说,当时特意跑去拿柯达FunSaver相机拍的,就怕没合影妈妈会怪她。

安德鲁那时候还猜中了她的年龄,17岁,要知道英国法定成年年龄是18岁,朱弗雷特意提这个年龄,就是想说明自己当时多弱势。

安德鲁还跟她说“我的女儿们只比你小一点”,这话听着就别扭,一边提自己的女儿,一边对别人家未成年的姑娘做这种事,特权阶层的双标真是够明显的。

朱弗雷后来还写,安德鲁身上有种说不出的特权感,好像跟她发生关系是天经地义的权利。

长期处在特权保护下的人,真的容易把自己的欲望当成理所当然。

朱弗雷在书里还说了后两次接触,一次在爱泼斯坦曼哈顿的联排别墅,另一次在爱泼斯坦的小圣詹姆斯岛也就是大家常说的“恋童岛”。

在那座岛上,爱泼斯坦办了个“狂欢派对”,当时还有八个年轻女孩在场,朱弗雷觉得她们好多都没满18岁。

爱泼斯坦还笑着说“这些女孩不太会说话,这样的最容易相处”,这话里的恶意,明眼人都能看出来,完全是把少女当成了可以随意摆弄的筹码。

面对这些指控,安德鲁王子从头到尾都在否认,2019年11月,他还上了BBC的《新闻之夜》采访,想洗清自己。

结果呢?他说自己“完全不记得”见过朱弗雷,还说2001年3月不可能跟她见面,因为当时在沃金镇的必胜客陪女儿。

搞不清他是觉得大家都傻,还是自己记性太差,这种一戳就破的不在场证明,反而让更多人觉得他心里有鬼。

朱弗雷说,看到那次采访,她的法律团队反而更有信心了,因为安德鲁的辩解实在站不住脚,甚至觉得传讯他的女儿,说不定就能戳穿这个谎言。

那场采访之后,全球都在骂安德鲁,他没办法只能退出公众事务,最后连“约克公爵”的头衔都被剥夺了。

这结果也是他自己作的,要是一开始就正视问题,也不至于落到这个地步。

后来双方走了法律程序,最后达成了和解。

朱弗雷回忆,那天佛罗里达时间凌晨2点30分,她的律师念了安德鲁同意的声明,她和律师都哭了。

有报道说和解金额超过900万英镑,更让人意外的是,这笔钱据说还是已故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拿的,目的是维护君主制的尊严。

要是这消息是真的,那所谓的“维护尊严”,更像是用金钱掩盖丑闻,并非明智之举。

而且和解之后,安德鲁的团队还没停手,居然雇网络水军骚扰朱弗雷,这种做法真的太没底线了。

爱泼斯坦2019年死在了美国监狱里,朱弗雷说那时候觉得自己失去了获得正义的机会,毕竟最核心的施暴者之一没了。

而马克斯韦尔,就是当初把朱弗雷介绍给安德鲁的人,2022年6月因为性交易罪被判了20年监禁。

朱弗雷在书里形容马克斯韦尔,说她看着像《欢乐满人间》里的玛丽・波平斯,优雅得体,可背地里干的都是剥削少女的勾当。

这些人就是靠着特权和财富,搭建了一个隐秘的圈子,在里面肆意掠夺,完全不管别人的死活。

其实不光是英国王室,这种特权阶层欺负弱势群体的事,在其他地方也不少见。

就像印度的#MeToo运动,2018年那阵闹得特别大,覆盖了影视、媒体、政界。

有记者站出来说自己遭了职场性骚扰,还有演员指控同行性侵,可很多时候,因为对方有权有势,最后都不了了之。

这跟朱弗雷遇到的情况多像啊,都是特权在背后撑腰,让受害者求助无门。

我还看到过一个案例,2020年德里警方破获了一个性交易网络,解救了5个未成年女孩,其中一个才16岁。

后来查出来,这些女孩是被人卖给特权阶层的,涉案的有房地产商,还有政府官员。

这跟朱弗雷书里提的,她年轻时当记者报道的“德里16岁女孩被叔叔卖给老鸨,服务特权阶层”的事,简直如出一辙。

毫无疑问,只要有特权存在,又没有足够的监督,弱势群体会一直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再往远了说,美国好莱坞2017年的哈维・韦恩斯坦事件也一样。

韦恩斯坦利用自己在影视圈的资源,胁迫了好多女演员,刚开始因为他的地位,没人敢站出来说话,直到#MeToo运动爆发,真相才被揭开。

这种“有权就可以为所欲为”的逻辑,和爱泼斯坦、安德鲁王子他们没区别,都是靠着自己的特权,搭建起一个“保护罩”,让受害者的声音传不出去。

朱弗雷在书里还提到,有些媒体机构因为怕失去接触王室的机会,不敢报道她的经历。

这就是所谓的“沉默体系”,不光是施暴者本人,连周围的人、甚至媒体,都在有意无意地维护特权阶层,最后让受害者只能独自承受痛苦。

朱弗雷生前的声音一直被压制,还总被人质疑,可她没放弃,硬是把这些事写进书里,死后让真相大白。

书的结尾,朱弗雷写了一段特别让人动容的话。

她说自己想象着一个女孩伸出手求助,然后轻易就得到了帮助;也想象着一个女人,正视了童年的伤痛后,有勇气向伤害过她的人反击。

而且她没把和解金用在报复上,反而想做些好事。

朱弗雷这一路太不容易了,她用自己的方式,打破了特权的沉默,也给其他受害者提了个醒就算声音再小,只要坚持说出来,总有被听到的一天。

《无名之女》这本书,不只是朱弗雷一个人的创伤记录,更像是对整个特权剥削体系的控诉。

安德鲁被夺头衔、马克斯韦尔入狱,这些结果证明,就算特权再大,也不是永远能庇护施暴者的。

乌尔都语诗人有句诗说得好,“干渴的舌头或许会沉默,但血液不会忘记自己的故事”。

朱弗雷的血液记住了她的故事,她的书也让更多人看到了特权背后的黑暗。

希望以后能有更多人关注这类事,对特权阶层多些监督,给弱势群体多些保护。

别让“朱弗雷们”再只能等到死后,才能让真相重见天日。

如此看来,只有打破特权的“保护罩”,才能让每个普通人都能安全地生活,不用再担心因为弱势,就成为被掠夺的对象。

来源:三里屯的小王子一点号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