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划红线!山西新规为女性撕污名,婚育选择终于有“硬靠山”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7 12:45 1

摘要:“一把年纪不结婚,太挑了吧?”“就生个女儿,以后谁养老?”这些戳心的话,不少女性都被迫听过。2025年10月24日,山西公布的一则新规给这些偏见踩了刹车——《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明确禁止诋毁大龄未婚女性,禁止歧视生育女婴或不育的妇女

“一把年纪不结婚,太挑了吧?”“就生个女儿,以后谁养老?”这些戳心的话,不少女性都被迫听过。2025年10月24日,山西公布的一则新规给这些偏见踩了刹车——《山西省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妇女权益保障法〉办法》明确禁止诋毁大龄未婚女性,禁止歧视生育女婴或不育的妇女,2025年12月1日起正式施行。

这可不是简单的“道德提醒”,而是把模糊的“不应该”变成了明确的“不能做”。以前面对闲言碎语,女性大多只能忍气吞声或口头反驳,现在有了法律兜底。山西这波操作,精准对准了现实里的痛点,让那些拿婚育说事的偏见,再也没法肆无忌惮。

先说说大龄未婚女性的处境。30岁以上没结婚,就可能被贴上“老姑娘”“没人要”的标签,逢年过节被亲戚围堵追问,背后还有人指指点点。这些看似“关心”的议论,本质是对个人选择的干涉。新规把“诋毁、侮辱”明确列为禁止行为,就是在宣告:结婚与否是个人自由,轮不到别人说三道四。

生育女婴或不育的女性,遭遇的偏见更伤人。有些地方还残留“重男轻女”的老观念,生了女儿的妇女可能被婆家冷落,连坐月子都没人好好照顾;而不育的女性,要承受“不完整”“没本事”的指责,甚至被质疑“不配做女人”。这些偏见完全忽略了生育的复杂性,更是对女性尊严的践踏。

更贴心的是,新规还堵住了网络传播的漏洞。明确禁止利用网络制作、复制、传播侵害妇女权益的信息。现在网上总有一些人躲在屏幕后,对女性婚育指手画脚,甚至编造谣言攻击,新规实施后,这些行为都将受法律约束,网络再也不是偏见的“法外之地”。

在财产权益上,新规也想得很周全。明确提出,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以“未婚、户无男性”等理由,侵犯女性在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中的权益,也不能以风俗为由剥夺妇女的继承权。这意味着保护是全方位的,从人格尊严到实际利益,都给女性撑了腰。

对未成年女性的保护也没落下。新规要求,学校等密切接触未成年女性的单位,必须建立入职查询和从业禁止制度,有性侵、虐待等违法犯罪记录的人一律不录用。这相当于给孩子们加了层“防护盾”,让女性权益保护从源头抓起。

山西的新规不是孤例,全国都在推进女性权益保护。2025年10月发布的中央国家公务员招考简章,已将报考年龄放宽至38岁,打破了职场对大龄女性的年龄限制。南宁市居委会成员中女性占比达66.33%,主任中女性比例更是过半,展现了女性在公共领域的重要作用。

职场上的支持也在跟进。智联招聘的数据显示,2025年职场女性平均月薪达8978元,较往年有所上涨,说明女性的职场贡献正获得更多认可。南宁市还开展了4.59万人次的家政服务类培训,帮助妇女在养老服务、母婴护理等领域高质量就业,给了女性更多职业选择。

为什么现在特别需要这样的法律?因为偏见带来的影响真不小。调查显示,62.3%的职场人认为,强制男性休等长育儿假能减轻女性的育儿压力,这背后正是女性在生育与职业平衡中面临的困境。还有不少女性因为婚育相关的偏见,不敢坚持自己的选择,甚至变得自卑敏感。

法律的意义,不光是惩罚违法行为,更在于引导观念转变。它清晰地传递出一个信号:女性的价值,从不由“是否结婚”“是否生男孩”来定义。不管是选择单身、生女儿,还是因各种原因不育,都是正常的人生状态,都该被尊重。

可能有人觉得,这些都是“小事”,没必要上升到法律层面。但恰恰是这些“小事”,日积月累地影响着女性的生活。当“不结婚就是不孝”“生女儿没面子”的偏见被法律禁止,社会风气才会慢慢改变,女性才能更自由地做自己。

50.5%的女性愿意通过重新择业进入新行业,42.7%的女性会考证提升竞争力,这些数据说明女性一直在主动突破困境。而法律的出台,就是给这些努力的女性最坚实的支撑,让她们不用再被无关的偏见绊住脚。

当然,法律不是万能的,观念的彻底转变还需要时间。但有了法律这个“硬约束”,就能倒逼那些持有偏见的人收敛行为。久而久之,“结婚自由”“男女平等”会从口号变成共识,女性的婚育选择再也不用被别人的眼光绑架。

从职场到家庭,从现实到网络,女性权益的保护正在不断细化。山西的新规,是各地推进平权的一个缩影。随着更多地方跟进、更多细节完善,女性终将在没有偏见的环境里,自主选择属于自己的人生。

最后想问问大家,你身边有女性遇到过婚育相关的偏见吗?山西的这个新规,能真正改善现实中的处境吗?除了法律约束,你觉得还有哪些办法能减少对女性的婚育偏见?欢迎在评论区聊聊你的看法。

来源:一一聊养老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