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赵心童拿完世锦赛冠军五个月,连输四局,连解球都碰不到白球,不是他技术退步了,是他手里的球杆,早被商业合同替换了。
赵心童拿完世锦赛冠军五个月,连输四局,连解球都碰不到白球,不是他技术退步了,是他手里的球杆,早被商业合同替换了。
他禁赛那500天,在北京斯诺克学院每天练五小时,专练防守,安全球成功率从62%提到了78%。
那段时间,他不看手机,不接电话,不拍广告,只盯着台球桌,一杆一杆地磨。
他不是为了出名,他是想证明自己还能打。
他要的不是掌声,是重新站上球台的资格。
他知道自己缺什么——不是天赋,是时间。
可冠军一到手,一切都变了。
腾势汽车找上门,他在比亚迪总部接过车钥匙,笑容很真,但那双手,再没在训练馆里摸过球杆超过三小时。
重庆“荆龙”台球签了两年合同,工厂订单翻了三倍,生产线24小时运转,老板说:“赵心童一个名字,顶我们十万台球桌。”他没拒绝,因为拒绝意味着放弃几百万的收入。
他不是贪心,他是太清楚,这机会,这辈子可能就这一次。
丁俊晖当年拿亚军,代言接到手软,洗面奶、饮料、球杆全上,收入破亿。
赵心童刚夺冠,业内估算他一场商业拍摄的收入,超过他打三场排名赛的奖金。
30万英镑的冠军奖金,不如一场车展的出场费。
他不是不知道球杆更重要,但他更知道,不接代言,下个月的训练费从哪来?
英国排名32名开外的球员,一年连房租和机票都撑不住,肖国栋说,光在英国待一年,就得花30万。
赵心童不是富二代,他来自普通家庭,他需要钱,需要稳定,需要让父母不用再为他借钱买球杆。
他不是不想练,是他没时间练。
上海大师赛进四强,是他最后一点光。
其他五站排名赛,全都没进八强。
北爱尔兰公开赛,他安全球成功率跌到51%,比对手低12个百分点。
这意味着什么?
意味着他每十次防守,有五次没挡住,对手能直接上手进攻。
这不是状态差,是训练时间少了四成。
他没偷懒,他是被推着走,推到发布会、推到签约仪式、推到直播镜头前。
他以为自己还能兼顾,可球杆和合同,从来不能同时握紧。
奥沙利文48岁,照样打四个冠军,他接代言只选自己用得上的品牌,训练雷打不动。
特鲁姆普的经纪人每天帮他挡掉三场活动,只留四小时练球。
墨菲说,他牺牲童年和学业,不是为了代言,是想赢。
这话听着像鸡汤,但对赵心童来说,是现实。
他现在有代言,有车,有工厂为他加班,但他没有每天早上七点准时进馆,没有晚上十一点还在练长台,没有教练在旁边喊:“这一杆,再来一次。”
他不是不想赢,他是被太多“赢”困住了。
他赢了比赛,赢了广告,赢了流量,可他输掉了那个每天五小时练防守的自己。
那个在禁赛期咬牙坚持、不说话、不抱怨、不发朋友圈的赵心童,现在在哪?
再看丁俊晖,这赛季沙特、英格兰、西安三站,全进16强,打希斯科特,3比1领先被追平,他没慌,一杆50多分直接终结。
他37岁,不是靠运气,是靠每天雷打不动的训练。
肖国栋35岁才拿第一个冠军,今年卫冕武汉公开赛,世界第八。
他没代言,没车,没上热搜,但他有每天五小时的台球桌,有教练的提醒,有心里那口气——我还没打够。
赵心童不是坏人,他只是太年轻,太想证明自己值钱。
他以为冠军是终点,其实是起点。
可起点不该是接代言,而是继续练球。
他没说错,新身份带来新事物,可他忘了,斯诺克的世界里,唯一不变的,是球桌上的那颗白球,和你每天面对它的耐心。
他现在说状态会回来,可要是每天早上八点不是去球馆,而是去拍广告,要是合同里写的是“代言期间不得缺席商业活动”,要是他的经纪人告诉他“你现在的价值,不是排名,是曝光”,那他怎么回来?
他不是一个人在战斗,他是整个中国斯诺克商业化的缩影。
18站排名赛,6站在中国办,赞助商砸钱抢冠军,不是因为热爱,是因为能卖货。
赵心童成了品牌,不是运动员。
他被捧上神坛,不是因为球打得好,是因为他能让工厂多卖几万台球桌。
可球桌能卖,球技不能停。
你靠球赢了世界,却用球去换车,换广告,换流量。
等哪天车不开了,广告没人看了,流量没了,你还能不能蹲在球台边,一杆一杆,重新练?
你告诉我,一个曾经每天练五小时的人,现在每天只练一小时,他还能找回那个自己吗?
来源:顽强雪碧Ex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