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聚创新力量 版权在我心中 青版财经小记者开展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参观研学活动

B站影视 韩国电影 2025-10-27 10:43 2

摘要:秋意渐浓的青岛,迎来了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10月18日,1000余名青版财经小记者及家长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开启了“版权在我心中”主题研学之旅,沉浸式探索版权世界的奥秘。

秋意渐浓的青岛,迎来了第十届中国国际版权博览会(以下简称“版博会”)。10月18日,1000余名青版财经小记者及家长怀着激动的心情走进青岛国际会展中心(崂山馆),开启了“版权在我心中”主题研学之旅,沉浸式探索版权世界的奥秘。

据悉,本届版博会于10月16日—18日举办,参展单位达1100余家,数量创历届之最。作为我国版权领域唯一的综合性、国际性、国家级专业博览会,版博会自2008年起每两年举办一届,已在北京、广州等多地成功举办九届,如今已成为集中展示版权成果、活跃版权交易、促进价值转化、推动中外交流的重要平台。

本届版博会四大展馆特色鲜明,串联起从法律保护到产业赋能的完整链条:1号馆聚焦版权保护,以法律科普、VR体验让抽象法条具象化;2号馆汇聚16省(区、市)文创精华,展现地方文化创新活力;3号馆融合儒家文化与数字产业,兼具文化深度与科技趣味;4号馆主打版权跨界融合,通过手造体验、闯关游戏让版权可感可玩。小记者穿梭其间,不仅揭开了版权的神秘面纱,更让“尊重原创、守护版权”的种子在心中悄然扎根。

1号馆:听版权故事,看科技“复活”传统文化

1号馆作为版博会核心展区,面积达1.1万平方米,汇聚17个国内外重要展位,VR体验、互动科普等亮点纷呈,让小记者直观感受版权与科技的碰撞。

小记者参观中国国家版本馆展台。

中国版权保护中心展区是小记者研学的首站。图文并茂的展板刚吸引住众人目光,展区的于老师便以“小朋友的画受不受保护”“作文能否被随便转载”等生活化问题切入,将《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版权定义”“作品保护”等专业知识转化为通俗的解答,原本枯燥的法条瞬间鲜活起来,小记者纷纷提笔记录。展区中央的视频展播更成为“重头戏”——屏幕中揭露的盗版案例,尤其是微短剧被擅自剪辑、篡改剧情的现象,让小记者从好奇转为严肃,深刻体会到版权保护对创作者与行业秩序的重要性。

走进山东展馆,传统文化与现代科技的融合让小记者眼前一亮。明代服饰数字体验区里,大家通过手势交互“穿上”织金飞鱼服、凤冠霞帔,指尖轻划就能查看纹样寓意与制作工艺,千年衣冠的华美在数字世界中纤毫毕现;《香山汉墓》VR项目则带大家“穿越”到汉代墓室,伴随虚拟讲解员的指引,近距离观察壁画上的乐舞百戏与陪葬器物,历史的神秘感与科技的趣味性完美融合。最受欢迎的“产业化”板块中,珞石科技书法机器人挥毫泼墨,复刻书法家笔意的场景引得阵阵惊呼;潍坊风筝传承人展示的已版权登记的新式风筝,将卡通形象与传统沙燕造型结合,尽显市场活力。此外,“国际化”板块循环播放的《大河之洲》纪录片,让小记者看到黄河三角洲的生态与人文之美通过版权输出走向全球,真切感受到山东版权产业扎根传统、面向世界的蓬勃生命力。

小记者观看浙江馆的表演。

浙江展馆以青绿色为主色调,流线型展架串联起序厅、民间文艺、影视动漫、“网文网剧网游”文化“新三样”这四大区域,“浙里潮涌 版权赋能”的标语格外醒目。民间文艺区里,宁波慈溪青瓷瓯乐艺术团演奏的《汲露》,用瓷制乐器敲出空灵的旋律,仿佛将人带入江南水乡;宁海平调耍牙表演中,演员口中的8颗獠牙灵活翻飞,传统技艺的魅力引得观众连连惊叹。影视动漫区陈列的浙产动画原画手稿,展现出创作者的细腻匠心;刚斩获“2025年中国版权金奖”的《黑神话:悟空》角色雕像霸气十足,围满了拍照的小记者。

2号馆:逛遍地方馆,打卡各省“文创明星”

2号馆汇集了全国16个省(区、市)的版权成果,是展现地方版权活力与多样性的重要窗口。小记者在此一站式体验安徽“元小鳌”IP、重庆非遗文创、四川彝绣、广东AI古筝等特色项目,感受各地版权产业的创新魅力。

安徽展馆内,由安徽新华发行集团在2024年自主研发的原创IP“元小鳌”,凭借憨态可掬的形象与丰富的文创衍生品成为焦点。围绕该IP开发的探月主题定制书、“阅伴”AI学习机、捷报笔帘等文创产品,将文化与实用价值巧妙地融合。就连安徽特色美食臭鳜鱼也通过IP赋能焕发新的活力,“元小鳌”乐园的影像更让小记者直观地感受到文旅融合的魅力。

以“陆海画卷”为设计概念的重庆展馆,围绕“陆海之城,版权赋能”这一主题设置了五大功能区。“版权造物”里,印有洪崖洞、长江索道等山城元素的钥匙扣、笔记本,让小记者在指尖触碰间感受浓郁的地域特色。在“巴渝文脉”展区中,大足石刻复刻品、铜梁龙手工艺品与新潮跨界IP同台亮相,古老非遗与现代潮流的碰撞,让小记者眼前一亮,连连赞叹。

四川展馆以“巴蜀版权聚活力 文旅融合谱新篇”为主题,在“书香天府”“乐游四川”“数创未来”这三大单元中依次展开。在彝绣服饰秀上,色彩艳丽的绣品随模特走动而熠熠生辉;蜀绣、凉山彝绣、北川羌绣等展品让小记者惊叹于针尖上的匠心;多媒体互动区则通过大屏幕直观地呈现版权为文旅产业“赋智”的过程,让大家读懂了文化与产业融合的密码。

小记者参观广东馆。

“铮铮古筝声里藏着科技魔力!”在广东展馆门口,一台银白色AI古筝机器人正挥舞机械臂拨动琴弦,悠扬的旋律引得众人驻足。工作人员介绍,机器人内置非遗音乐数据库,能通过算法精准还原古筝指法,还可以弹奏定制曲目,让千年筝乐以科技形式焕发出新的活力。展馆内,动漫艺术家现场绘制国潮作品、剪纸艺人剪出岭南风情的场景同样吸睛。小记者感慨:“科技让非遗活了起来,这样的文化盛宴既有趣又有意义!”

3号馆:追哪吒IP、玩AI工具,研学超“对味”

3号馆巧妙地将山东本土儒家文化、海洋特色与青岛的影视、数字产业相融合,生动地展现了版权在推动传统文化创新发展方面所取得的成果。诸如哪吒IP、AI工具、舰艇模型等项目,为小记者的研学之旅增添了趣味性与深度。

中国国家版本馆“哪吒”主题展现场,从古代典籍记述到近现代影视动画,再到数字文创,众多版本清晰展现出哪吒形象的千年演变。“原来哪吒不畏强权、敢于反抗的精神竟藏在这么多文化载体里!”小记者一边听着讲解,一边记录着哪吒形象所承载的民族记忆。一旁的阅读主题宣传画展同样精彩,不同年代的画作以鲜活的艺术语言再现“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的社会风尚,让小记者真切感受到文化的时代传承。

走进青岛新华书店动漫图书·文创展区,国潮IP与二次元氛围瞬间包围了众人。“哪吒”“黑神话:悟空”“历史喵”等热门国漫IP周边、“柯南”“灌篮高手”等经典IP图书整齐陈列,上万种展品还享五至八折优惠。最让小记者惊喜的“谷知谷知”二次元谷子空间,满是贴合Z世代喜好的潮玩周边,不少小记者还参加了读者见面会,与作者互动交流。“既能打卡喜欢的IP,又能和作者聊天,太有趣了!”一位小记者兴奋地说。

城市·景区文创展区汇集十余家本土文化单位及元隆雅图、宝客、PNSO等全国知名文创品牌。国家地理自然主题盲盒、大英博物馆文物IP周边、元隆雅图潮流手办等产品备受大家青睐。据工作人员介绍,展区以“城市文化为核”,通过兼具创意与实用性的文创产品,让静态的城市文化变得可触、可感、可带走,为讲好城市故事搭建起生动的载体。

“看‘舰’青岛”展区内,15艘舰艇模型格外吸睛。从清朝北洋水师镇远号铁甲舰到现代人民海军山东舰,小记者围在模型旁,听讲解员讲述不同时期军舰的性能变化,直观感受中国海军百年的发展历程。航母编队模型由20世纪与21世纪的代表性军舰组合而成,壮阔的画面引得小记者频频拍照。“这是1:3还原的歼15舰载机!”在工作人员指引下,小记者近距离观察战机的细节。“蛟龙”号展区则通过模型与互动屏,让大家了解中国载人深潜的成就,读懂“深潜精神”的内涵。参观后,小记者不仅收获了海洋与海军的科普知识,更因青岛拥有“海洋强国”的印记而倍感自豪。

“像素绽放”展区里,AI办公工具让小记者直呼“神奇”。工作人员演示的AiPPT工具,输入需求后一分钟就能生成排版精美的PPT,目前已是国内AiPPT赛道的领先者之一。展区内还有AiBiao文生图表、AI好记、爱设计等10余款工具,覆盖数据可视化、内容记忆等多种创作需求。“原来AI能帮我们高效完成学习任务!”小记者纷纷感叹科技对创作的赋能作用。

4号馆:赏玩手造精品、挑战闯关游戏,感受版权力量

4号馆聚焦版权与经济社会各领域的深度融合,通过手造体验、潮玩展示、互动游戏等形式,展现版权对地域文化、乡村振兴、数字创新的驱动作用,让小记者在实践中感受版权的力量。

在“山东手造 青岛有礼”主题展区里,小记者沉浸式体验传统工艺与现代设计的碰撞。展区以“数智新手造·产业强链接·国潮新传播”为主题,“数智赋能 创意引领”板块亮点纷呈:50余种青岛特色手造产品中,贝雕的精致、王哥庄大馒头的憨实、平度草编的精巧,无不让人爱不释手;崂山炒茶、宋式点茶等技艺展演,让大家近距离领略非遗魅力。沿黄九省(区)及上合组织国家的手工艺品同台亮相,黄河流域工艺瑰宝与异国风情交相辉映,拓宽了小记者的文化视野。

充满活力的东莞馆里,“中国潮玩之都”的创意让人眼前一亮。东莞是全国最大玩具出口基地、2023年7月新晋的“中国潮玩之都”,东莞馆以“制造美学之城”为核心,将当地特色美食烧鹅变身超萌城市IP——圆滚滚的毛绒烧鹅玩偶戴着小围巾,既保留烧鹅经典元素,又增添俏皮感。据工作人员介绍,这款融合美食文化与潮玩设计的产品,一经推出就圈粉无数年轻消费者。小记者纷纷点赞:“没想到美食能变成潮玩爆款,‘中国潮玩之都’名不虚传!”

以“贵州文脉,版权新生”为主题的贵州馆,25家参展企业带来1200余件版权精品,涵盖非遗、文创、数字内容等领域。其中,基于刺绣、蜡染等民族工艺开发的文创产品格外吸睛,尤其是以折耳根、木姜子等贵州特色食材为灵感的“味道香水”,将独特“黔味”融入现代设计,让小记者惊叹于传统文化创新的无限可能。

科大讯飞AI学习机在现场的趣味互动让小记者热情高涨。在工作人员发放的寻宝手册中,大家需通过AI学习机参与五大闯关环节赢取拼图:“绘乐挑战”发挥创意,“山水伴诗行”感受文化,“一站到底”比拼知识,“TalkTalk情景挑战”练习表达,“精准一击套圈”展现身手。“在游戏里既玩得开心,又学到了知识,太过瘾了!”完成挑战的小记者兴奋地说。

随着四大展馆的探索结束,小记者的版博会研学之旅画上圆满句号。手中沉甸甸的笔记、相机里定格的精彩瞬间、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科技与文化碰撞画面,成为这段旅程赠予小记者最珍贵的礼物。

从1号馆为盗版行为蹙眉的严肃,到2号馆为地方文创喝彩的惊喜;从3号馆解锁AI工具时的惊呼,到4号馆把玩手造精品时的沉醉,小记者用脚步丈量版权世界的广度,用好奇心探索文化创新的深度。书法机器人的笔墨书香、AI古筝的悠扬旋律、哪吒IP的千年演变、贵州“味道香水”的奇思妙想,无数鲜活案例让“版权赋能”不再是空洞口号,而是看得见、摸得着的生动实践。

更重要的是,这场研学让小记者明白版权不仅关乎创作者的心血,更与每个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助力国潮IP崛起,赋能老手艺走向世界。离开会场时,不少小记者已开始规划:要向同学分享版权知识,要用行动守护原创。

研学虽止,成长不息。版博会上播下的版权种子,终将在小记者心中生根发芽,指引他们在未来的学习与创作中,坚守原创初心,传递创新力量,让版权保护成为生活习惯,让文化创新绽放更绚丽的光彩。

青岛财经日报/首页新闻记者 盛军 摄影报道

来源:首页新闻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