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8人!云南省中小学教师正高级职称评审结果公示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6 08:33 2

摘要:328个正高级职称名额,数字不大,但背后是无数人熬过的夜、改过的教案、带过的班。

今年云南的教师职称评审,悄悄变了味。

328个正高级职称名额,数字不大,但背后是无数人熬过的夜、改过的教案、带过的班。

最让人意外的,不是通过人数,而是那些被悄悄抬起来的乡村教师。

怒江、迪庆,17个人,占了定向评审的绝大部分。

不是作秀,是真签了六年服务协议——不是“承诺”,是白纸黑字,是回不去就拿不到职称的硬约束。

这年头,愿意去高寒山区教书的人,本就不多;能留下来六年,还评上正高,这背后是比职称更重的东西:尊严。

教学成果不再只看论文和课题,改成了“代表作”。

一个老师交上来的是他带的山区孩子做的太阳能温控育苗箱,另一个是用废旧矿泉水瓶搭的物理实验装置,还有人交的是连续三年记录学生心理变化的日记本。

这些玩意儿,以前在评审会上可能连翻页都懒得翻。

现在,它们成了敲门砖。

政策改得不声不响,却让那些没时间发论文、没资源做课题的老师,终于能抬起头说话了。

STEM教师占了三成七,比去年多了六个点。

这不是教育局拍脑袋定的,是课堂里真在变。

数学老师带着学生用编程算梯田灌溉量,物理老师用无人机测山体滑坡风险,化学课上学生自己合成环保型除草剂。

这些课,不写论文,但比任何报告都真实。

当教育开始和土地、和现实、和孩子们的未来挂钩,职称评审才真正接上了地气。

AI初筛、电子材料、查重系统,听着高科技,可三个人因为查重超标被取消资格,反而让人松了口气。

不是说不能借鉴,是不能抄。

有人把别人带班经验改个名字就往上交,以为能蒙混过关。

结果系统一扫,原形毕露。

这事儿没闹大,但比任何宣传都管用——它告诉所有人:教育的底线,还在。

最动人的,是那2万块研修经费和“带三个青年教师”的硬任务。

钱不多,但意义在“绑定”。

评上正高不是终点,是责任的开始。

你得带着别人走,不能一个人独享。

这种机制,比喊一百遍“传帮带”都管用。

它不靠道德感召,靠制度把优秀的人,牢牢钉在教育的土壤里。

有人会说,还是太少了。328人,全省几万教师,杯水车薪。

可真正改变教育的,从来不是数字,是那些被看见、被尊重、被赋予力量的人。

当一个在海拔三千米的村小教了二十年的老师,终于能拿到正高,他回家时的脚步会不一样。

他会告诉新来的老师:你不是在吃苦,你是在被需要。

职称,从来不只是头衔。

它是一面镜子,照出一个地方对教育的真心。

云南这次,没喊口号,没搞花架子,只是默默改了规则,让真正扎根的人,有了台阶。

来源:俊俏沙滩ikjGpPS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