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8%以上是甲流!抓住24小时黄金期,这份家庭备药指南,建议收藏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6 15:59 2

摘要:甲流的症状更重:高烧(通常超过38.5℃)、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干咳等,这些症状来得快、十分明显。普通感冒症状轻微:以流鼻涕、打喷嚏为主,发烧少见,即使有也通常是低热。

“医生,我家孩子突然高烧到39℃,全身酸痛、嗓子也痛,查出来是甲流,这病严重吗?需要住院吗?”

“医生,我听说甲流传染性特别强,我老公已经确诊了,我和孩子现在还没症状,需要提前吃药预防吗?”

“医生,我家老人有高血压和糖尿病,这次流感来势汹汹,他要是被传染了,会不会特别危险?”

最近,甲流(甲型流感)进入高发期,门诊里发热、咳嗽的患者中,98%以上都确诊为甲流。

甲流虽然常见,但它并非“普通感冒”,传播速度快、发病急,如果处理不当,可能引发严重并发症。

很多人把甲流当成“普通感冒”,但实际上,两者性质完全不同。

甲流的症状更重:高烧(通常超过38.5℃)、全身肌肉酸痛、乏力、咽喉痛、干咳等,这些症状来得快、十分明显。普通感冒症状轻微:以流鼻涕、打喷嚏为主,发烧少见,即使有也通常是低热。甲流高危人群更危险:老年人、儿童、孕妇及有基础疾病(如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更容易因甲流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普通感冒几乎没有严重并发症:大多数人无需特殊治疗,几天后即可自愈。

医生提醒:如果突然出现高烧、全身酸痛等症状,一定要警惕甲流,尽早就医明确诊断。不要把流感当成普通感冒拖延治疗,否则可能错过治疗的黄金期。

甲流的传播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咳嗽、打喷嚏)和接触传播(接触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后触碰口鼻)。

学校、办公室、商场、公共交通工具等人群密集场所,是甲流传播的高风险区域。家庭内部也是传染的高发地,一旦家中有人感染,其他成员很容易被波及。

医生建议

戴口罩:外出或接触病人时佩戴医用口罩,减少飞沫传播。勤洗手:接触公共物品后,用流动水和肥皂洗手,避免病毒通过手传入口鼻。定期开窗通风:保持室内空气流通,降低病毒浓度。

甲流治疗的关键在于尽早抗病毒治疗。研究表明,在发病后48小时内,尤其是前24小时启动治疗,效果最佳。

以下人群感染甲流后,更容易发生严重并发症,需尽早使用抗病毒药物:

65岁以上的老年人;5岁以下的儿童,尤其是2岁以下;孕妇;有慢性疾病(如心脏病、糖尿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的患者。退烧:高热时可使用对乙酰氨基酚或布洛芬退烧,但需避免过量使用。缓解咳嗽和咽喉痛:可选择含有止咳成分的药物或使用温盐水漱口。补充水分:发热和出汗会导致体液流失,及时补水有助于恢复。

医生提醒:抗病毒药物需在医生指导下使用,不建议自行购买或滥用,尤其是未确诊为甲流的患者。

为了应对甲流高发季,家庭药箱中建议备好以下药品:

对乙酰氨基酚:用于发热和轻中度疼痛,适合大多数人群。布洛芬:退烧效果好,但需避免长期服用,胃肠功能较弱者慎用。含有右美沙芬的止咳药物,可以缓解干咳。必要时使用化痰药,帮助清除呼吸道分泌物。维生素C:增强免疫力,缩短病程。口服补液盐:预防高热或腹泻导致的脱水。

医生建议:药物需根据医生处方使用,尤其是儿童和老年人,用药前一定要仔细阅读说明书,避免超量或错误服用。

甲流虽然多在1周内自行缓解,但恢复期的护理同样重要。

医生提醒:甲流恢复期可能会感到疲倦或咳嗽持续,这属于正常现象,但如果症状加重或反复,要及时复查。

甲流虽然高发,但它并不可怕。只要做到早发现、早治疗,并配合科学的家庭护理,大多数患者都能顺利康复。

最后提醒: 防控甲流的关键在于预防,注意个人卫生、合理备药、及时治疗,既能保护自己,也能守护家人。从今天起,行动起来,打好这一场“健康保卫战”!

参考文献

《中国流感诊疗指南》,中华医学会感染病学分会,2022年;

李医生,《抗病毒药物在流感治疗中的使用建议》,《中华感染病学杂志》,2021年;

Smith J. et al., Influenza Management and Antiviral Therapy, Journal of Infectious Diseases, 2020;

世界卫生组织(WHO),《流感预防与控制指南》,2023年。

声明:本文内容均是根据权威医学资料结合个人观点撰写的原创内容,意在科普健康知识请知悉;如有身体不适请咨询专业医生。

来源:认真科普孙医师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