尼罗-撒哈拉语系:纵横沙海与草原之间

B站影视 日本电影 2025-10-26 13:37 1

摘要:尼罗-撒哈拉语系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上游、沙里河流域、乍得湖盆地、尼日尔河中游、东非高原等地,介于撒哈拉沙漠与萨赫勒地带之间。尼罗-撒哈拉语系中多数人口居住在东非的尼罗河上游、东非高原地区,人口在4000万以上。

尼罗-撒哈拉语系(Nilo-Saharan languages),非洲中部的语言集团,内部语言约210种,使用人口根据不同口径约5000-7000万。

尼罗-撒哈拉语系主要分布在尼罗河上游、沙里河流域、乍得湖盆地、尼日尔河中游、东非高原等地,介于撒哈拉沙漠与萨赫勒地带之间。尼罗-撒哈拉语系中多数人口居住在东非的尼罗河上游、东非高原地区,人口在4000万以上。

尼罗-撒哈拉语系内部分类争议较大,可以大致分为桑海语、撒哈拉语族、尼罗特语族、东苏丹语族等,其中最大的语言分支为尼罗特语族,也有人将尼罗特语族视作东苏丹语族的一部分。

尼罗特人是东非重要的民族集团,包括丁卡人、努尔人、马赛人等,总人口约5000万,许多人使用周边的班图语、英语等语言。尼罗特人在东非高原往往是牧民,在卢旺达、布隆迪等国,尼罗特人的后代普遍不再使用尼罗特语言,但尼罗特人后代依然有着较高的身高、长脸型,留存在祖先的样貌(如图西人)。

尼罗-撒哈拉语系另一个重要的语言,桑海语曾经伴随着桑海帝国而扩张到整个西撒赫勒地带,目前主要分布在尼日尔河中游。

在乍得湖,语言属于撒哈拉语族的卡努里人是目前当地最大的民族,近年来受到乍得湖萎缩、萨赫勒地带干旱加剧的影响,卡努里人等尼罗-撒哈拉语系的游牧民族南下进入更加富饶的苏丹草原带,造成西非内陆牧民和农民的冲突,引发了当地持续的动荡,在乍得湖沿岸活动频繁的博科圣地便由卡努里人建立。

目前,南苏丹是非洲唯一的以尼罗-撒哈拉语系民族为主体的国家,该国本身位于尼罗河上游,北方为稀树草原,南方向热带山地雨林过渡。全国约有70种语言,大多数属于尼罗-撒哈拉语系。南苏丹最大的几个民族,如丁卡人、努尔人、希卢克人、巴里人等为该语系民族,占全国总人口的80%以上。

南苏丹官方语言为英语。2011年左右,南苏丹曾计划将东非地区的通用语言斯瓦西里语作为第二官方语言,以加强与东非共同体的联系,尽管尚未确定斯瓦西里语的地位,但一些学校开始将斯瓦西里语纳入课程。由于曾经属于阿拉伯国家苏丹,阿拉伯语在南苏丹亦较为流行。2014年,南苏丹开始申请加入阿拉伯国家联盟,官方层面强调自己是“距离阿拉伯世界最近的非洲国家”,一些南苏丹官员将本国的阿拉伯语,即“朱巴阿拉伯语”(Juba Arabic)视作阿拉伯语方言之一。

来源:铁人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