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锤了,蒙超最“硬核”的地方在这!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10-26 02:56 1

摘要:10月25日,呼和浩特体育场迎来2025年“蒙超”决赛第二回合的巅峰对决。从草原出征仪式的庄重,到那达慕足球日的欢腾,蒙超联赛让不同的身份、地域、习惯,在足球的绿茵场上悄然交融。从赤峰、通辽到呼和浩特,“蒙超”的脚步跨越千里,最终将聚光灯对准了这座千年古城。这

深秋的青城,因一场足球决赛而热血沸腾。

10月25日,呼和浩特体育场迎来2025年“蒙超”决赛第二回合的巅峰对决。从草原出征仪式的庄重,到那达慕足球日的欢腾,蒙超联赛让不同的身份、地域、习惯,在足球的绿茵场上悄然交融。从赤峰、通辽到呼和浩特,“蒙超”的脚步跨越千里,最终将聚光灯对准了这座千年古城。这一刻,足球早已超越竞技,成为感受一座城市文明底色的新舞台。

一场球赛

看到一座城市的文明底色

据统计,蒙超联赛开赛至今,累计现场观赛人数已突破70万人次,场均上座率达2.7万人以上。教师、学生、快递小哥、外卖员、牧民......这届赛事有超过500名球员参赛,年龄从16岁到40岁不等。这种“全民足球”的新模式,拉近了大众与足球的距离,也让城市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密切。

呼和浩特,作为本届决赛的收官城市,并未将目光局限于赛场内的胜负。“为一场球,赴一座城”,这句在“蒙超”期间高频出现的话语,正成为呼和浩特城市文明的最佳注脚。

10月23日上午,通辽队走出白塔机场出征客场,而迎接客队的是热腾腾的奶茶与哈达,是热情好客的球迷与亲人。“场上是对手,场下一家亲”这正是本届“蒙超”最直观的表现。“蒙超”不仅是足球比赛,已经成为各盟市几百万观众参与宣传内蒙古体育风貌的一个盛大赛事。

热情还体现在场外。为了让更多真正的球迷享受到这场比赛,呼和浩特多部门联动,打击非法售票、倒卖黄牛票等行为,保障赛事秩序;赛场外,振华广场、王府井奥莱等商圈化身“第二现场”,通过巨幕直播让未能入场的球迷同步感受决赛激情。而更令人动容的,是这座城市为远道而来的客人铺就的“文明红毯”。

呼和浩特市相关部门联合赛事组委会发起“文明观赛倡议”,在赛场内外设置志愿服务站,提供多语言导览、应急医疗及文旅咨询。此外,全市出租车、酒店前台均配备“蒙超服务指南”,确保每一位游客“来得顺心、看得舒心、玩得尽兴”。

一张门票

解密一座城市热情之道

如果说蒙超是一场比赛,那呼和浩特正在写的,是一篇“体育+”的大文章。

“持票根畅玩”成为今秋青城最热的文旅口令。凭“蒙超”门票,游客可享敕勒川草原、大青山登山步道等景区半价优惠,手扒肉、奶茶、焙子等特色美食也推出“球迷专属折扣”,100多家重点商贸企业联动推出“票根福利”,仅前期活动已带动消费超千万元。“持票根畅玩”———这不仅是口号,更是呼和浩特为所有球迷准备的诚意。

历史上,呼和浩特作为茶马互市重镇展现出不凡的包容气象,今日的足球运动,也延续着这份联结四方、百业共欢的使命。“我们希望通过‘票根+’,让球迷留下来、玩起来、消费起来。”呼和浩特市文旅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一场球赛的辐射效应,远不止90分钟。”

足球的终点不在终场哨响,而在每一次相聚、每一次共鸣。我们希望每一位来到呼和浩特的客人,都能带走对这座城市更深刻的理解与记忆。

一届比赛

诠释一座城市发展密码

体育赛事真正打动人的,是能否让普通人觉得“这是我的主场”。

无论是开启此类赛事狂欢先河的“苏超”,还是后续跟上的“蒙超”“川超”“湘超”,他们的共同点在于打破了职业联赛的壁垒,让所有人都有机会站上绿茵场,让每个人和家乡形成关联,真正实现了具有纽带的“全民足球”。

而在呼和浩特,“场上是对手,场下是朋友”这样的例子更为鲜明。

呼和浩特队的孙恺岳与通辽队的林敏曾是天津泰达俱乐部的队友,他说:“场下是朋友,场上还是对手。欢迎大家来体育场观看决赛,我们会奉献一场精彩的比赛。”而对于家乡联赛,孙恺岳有着更深的理解:“希望内蒙古被更多外面的人熟知,我们其实有很多踢球很好的孩子。”

还有呼和浩特队的卢定邦,他与通辽队的白凯旋同样镇守球场边路,是非常要好的朋友,但在赛场上依然会严阵以待:“这次比赛让我们这些业余球员真切感受到了职业足球的激情。我们会发挥应有水平,踢好决赛。”

正是一个个这样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故事,让“蒙超”变得可感可见,让我们有了去嫁接更多内涵的载体。这场决赛无论冠军花落谁家,呼和浩特已经赢下了更宝贵的东西——关注、认同与向往。

足球会落幕,旅程有终点,但呼和浩特的热情永不退场。“蒙超”让我们看到,足球不只是一项运动,更是一种语言,一种精神。呼和浩特用行动践行“拼”,不是独行而是同行;“融”,不是消弭差异,而是在共生中焕发新生。

当决赛的终场哨声吹响,绿茵场上的奔跑终会暂停,但这座城市以体育为媒、以文明为魂的发展之路,却会始终前行。

来源:含彰体坛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