废话文学鼻祖:我马上要红了

B站影视 电影资讯 2025-10-25 20:00 2

摘要:直播了一个多小时,他按照观众点单,从扮公交车售票员一路演到飞机空姐,还从藏族小调唱跳到了朝鲜族舞蹈。临近结束时,陈印泉花了差不多十分钟跟直播间里的观众道别,最后说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北方变冷了,提醒南方的朋友们睡觉多盖点被子。”

陈印泉是说相声的,不用像上班族那样天天打卡,但他还是会时不时去单位,做做单位安排的直播活儿。

直播了一个多小时,他按照观众点单,从扮公交车售票员一路演到飞机空姐,还从藏族小调唱跳到了朝鲜族舞蹈。临近结束时,陈印泉花了差不多十分钟跟直播间里的观众道别,最后说了句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话:“北方变冷了,提醒南方的朋友们睡觉多盖点被子。”

在单位里,陈印泉原本只是个说相声的,相声演员这个头衔曾是他引以为傲的唯一标签。但现在,年轻人给他贴上了新标签:废话文学的开创者、脱口秀界的新星,还有坐拥百万粉丝的网红。面对这些新称呼,他一开始挺纠结,但最后还是选择了接受。

跟许多靠嘴皮子吃饭的人不一样,陈印泉下了班可一点也不闷,在如今内娱明星越来越没个性的情况下,他倒真是活得有滋有味。不管多尖锐的问题,他几乎都敢直面,从不端什么架子。

“咋做都行,爱咋咋地,不管怎样,先出名了再说,出了名就啥都顺了。”陈印泉跟中国新闻周刊这样讲道。

下面这些内容是陈印泉自己说的:

核心的问题,才是把事情搞定的重点所在

我们得正视一个挺难堪的现实,就是那些被说成是关键的问题。

核心在于,怎么把某些问题划定为重要问题。带着这个疑问,我们再重新琢磨下重要问题。我觉得,重要问题就是每个人都要去应对的问题,那碰到这些问题时,我们该怎么让重要问题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点呢?

我们深信,只要找准了问题的核心所在,就等于掌控了问题的要害,而掌控了问题的要害,自然也就是抓住了那个最关键的问题。

或者可以这样讲,把问题的核心解决了,那核心问题也就不存在了,核心问题都不存在了,那再怎么关键,也就不算个问题了。

大家觉得我说得在理不?要是没啥说的,那就结束会议啦。

有人称我为废话文学的“开创者”,但要真较真儿往前追溯,短视频里第一个讲废话的,那肯定不是我。

那时候刷短视频,其实没想太多,演出停了,天天窝在家里,光花钱不挣钱。眼看着都奔四的人了,天天这么闲着也不是办法。

谁不盼着住上大房子,开上豪华车呢?这话听来可能觉得有点俗气,但说到底,这不正是普通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嘛。

人起初只求吃饱穿暖,等这些基本需求满足了,自然就会琢磨能不能把日子过得更舒坦些。每个人所处的环境不一样,看到的东西自然也不同,这谈不上谁好谁坏,毕竟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局限。

但演员这行当挺特殊,能碰到各式各样的人,有当官的,有做生意的,就像我们常说的“见多识广”。可日子一长,心里难免会嘀咕:别人有的,我能不能也拥有呢?

既然大家都在玩短视频,还能从中赚到钱,那我也来试试呗。

我起初也是学别人讲些没用的闲话,讲多了,倒成了这行里最会扯闲篇儿的人了。

这事儿真没处讲理,这东西对有些人就是管用,对有些人就是没啥用。

你瞧有些做视频的,带着好几十号人的大队伍,忙得晕头转向,结果播放量才15,点赞才2个。

我就孤身一人,仅靠一部手机,自己操作自己发布,最终赚了好几万块。

我有个特别准的直觉,哪条内容发出去能火,我一看就知道,所以从来都不担心没流量。

其实啊,“废话文学”这条路挺难走的,因为刚开始大家觉得它有趣,是因为它能暗戳戳地讽刺那些天天说些没用的,却不干实事的人。

但这玩意儿老爱重复,重复多了就让人觉得没劲儿,不光观众看着烦,我自己也觉得烦。谁愿意天天听些没用的废话呀?

就好比总有些观众爱看我模仿老太太走路说话,偶尔来一两次挺新鲜,但要让我模仿几十年,谁又能一直坚持下去呢?

后来啊,我就把当下发生的事儿和大家在意的事儿,都悄悄藏进“废话文学”里头。我每一句都没直接说它,可您仔细听,每句又都绕不开它,慢慢品,还能品出点门道来。

短视频流行起来后,我开始能接到一些商业合作了,每月算下来,收入比说相声还高。

这就好比那句老掉牙却很在理的话:要解决问题,就得抓住那个最要紧的点。

我最大的困扰是什么?就是没舞台表演,讲相声也没人捧场,没钱我就过不上自己想要的日子。

想解决难题,首要之事是啥?就是多去赚钱。

你瞧,“废话文学”可不全是没用的,它其实是既对立又统一的。

没能吃到刚出锅的,不过还是吃到了。

有人调侃我这些年,总是赶不上新鲜热乎的,仔细想想,这话还真没错。

我讲相声,可不是打小就学的手艺,也没进过曲艺团的学员班,更不是曲艺学校出来的。按人家那种严格的家族传承来说,我这算是半道儿上改行的,可那又怎样呢?

我觉得吧,相声可以分两类,一类靠灵感,一类靠文本,而我属于灵感那拨的。这灵感可不是靠学来的,不是说拜个名师,或者家里人多干这行,就能掌握的,不是这么回事,这玩意儿是打娘胎里带的。

就像小时候一群小伙伴凑一块儿玩,肯定有个带头的,他说去河里戏水,一群娃就屁颠屁颠跟着;他说爬树,大家就都往上蹿;他说翻墙头,也没人敢落下。这啊,就是领导力,这玩意儿与生俱来,想学也难。

我从小上学就爱模仿老师,上几节课就能学得有模有样。后来刷短视频,发现有个小伙学老师火了,我要是早有这平台,早就成网红了。

我赶上了相声正火的那阵子,那时我进了高晓攀的嘻哈包袱铺,还一度觉得我们有机会和德云社较量一番。可惜啊,后来因为经营想法不合,没达到我期望的成就,不过这可不是我的错。

其实,那两年德云社最火的时候,郭老师找过我,问我要不要加入他们。我琢磨了好久,最后还是没答应。说到底还是心里有顾虑,他们那儿都是自己的徒弟,我去了算哪门子事儿?要是捧我,其他人会怎么想;要是不捧我,我去了又有啥意义?

后来我从嘻哈包袱铺转到了现在的院团工作。不少人议论,说我跟大家越来越生分了。别人都是从院团闯入市场大获成功,我却反着来,从市场回到了院团。

但从我做的决定来说,我并不觉得哪里不对,还是那个核心问题,我总得找个地方解决吃饭问题呀。

当时小园子经营得不太顺,刚好这儿有个机会,我瞅了瞅我们单位引进人才的条件,我勉强符合,那我为啥不试试呢?

人都掉进水里了,哪还顾得上挑捞上来的是救生圈还是烂树枝啊?

人得主动去争取那些靠自己双手能改变的事儿,别整天干坐着发愁,瞅着别人过得好就眼红。心想"凭啥他啥都有,我干这行咋啥也捞不着",老这么琢磨可就把自己耽误了。

所以我就尝试着拍短视频玩,后来又去讲单口喜剧了,这些事儿我一个人就能搞,还能让自己不断变好、进步。

有的人整天把“喜欢相声”挂在嘴上,开口闭口就是“我超爱相声”,但我很少这样讲。因为总把喜欢挂在嘴边的人,未必真的那么喜欢。

好比有个男生整天念叨,我超喜欢那个女生,喜欢得不得了,可那女生肯定对他没感觉。

你琢磨,再好好琢磨琢磨。

先火起来再考虑其他

近两年我算是悟透了,现在这世道想出头,得先混个脸熟,等成了红人,很多事自然就顺了。

当你觉得自己干啥都不顺的时候,先让自己火起来,火了或许就干啥都顺了。

现在那些对你心怀不满的人,你大可不必理会,等你风光了,他们自然就闭嘴了。

等红灯的时长一久,你自然能分辨出谁有理谁没理了。

挺直接的,是不是?但事实就是这样。大家心里都明白,可就是没人愿意挑明,我倒不介意说出来,这有什么大不了的?

我一直都没火起来,连自称是粉丝追捧的对象都有点心虚,所以近两年我朝着走红的目标努力了。

自从我在短视频平台上火了之后,评论区和私信里就总有人骂我,有的骂得特别狠,但我从来都不往心里去,甚至可以说是一点感觉都没有。

看法是由认知决定的,我对这类事情是这样看的。

只要我的短视频能顺利发布,说明内容是合规的,那我自然没犯什么大错。您要是按犯大罪的标准来指责我,那肯定是您搞错了。

我最初去参加开放麦活动,纯粹是图个乐子,没想到几次表演后反响挺好,慢慢地这就成了我现在固定的一场演出。

这几个月票卖得超火,基本上一开售就被抢光了,短视频里我的片段也越来越多,这肯定是好兆头啊,看来我要火啦!

不过今年那几档脱口秀节目都结束了,我没赶上这波热度。明年要是有节目找我,我肯定毫不犹豫答应,就算不请我,让我自费去我也愿意。

得去更广阔的地方展示自己,让更多人认识我,这样我才能出名。

总有人爱琢磨脱口秀跟相声有啥关联,还争论哪个才是老祖宗。要我说啊,这根本就是两码事。

要我说啊,它们俩在历史上某个阶段,表演风格确实有点像,但现在早就是两码事了,争谁先谁后,没啥意义。

我之前就提过,比起依赖文本的表演,我更偏向于灵感迸发型的演员。所以,我更看重表演时的即兴发挥和随机应变,这些本领让我在表演单口喜剧时如鱼得水,既不觉得累,也不觉得吃力。

可如今我渐渐体会到创作的难处了,演出场次不断增加,所需的文本也越来越多。正因为我干的是相声这行,才更不愿把一个作品反复说,重复最让我受不了。

但时间不等人啊,等把自己的经历都讲完了,往往就会卡壳,不知道后面该聊啥了。

我打算以后每周都固定组个局,请些朋友或者观众来吃涮羊肉,您带着您的趣事来分享,我就负责请客吃肉。我觉得这交易挺值,稳赚不赔。

最近我一直在筹备明年的春晚节目,常常和几个人一起讨论到深夜。可有人却说,以前春晚红火的时候没你份,现在春晚没那么火了,你倒在这儿装模作样地忙起来了。

别人说的虽有道理,可我并非在装模作样地努力,毕竟谁也不是先知,哪能预料事情会怎么发展呢。不过,登上春晚舞台一直是我的心愿,往大了说,那就是我的梦想。

对于参不参加春晚这事儿,说白了就是去或者不去的选择。去的话有去的问题,不去也有不去的麻烦,这个去或不去的纠结,说到底就是个该怎么选的问题。

我说要去做,不代表非得去做不可;我说不去做,也不意味着就真的不做。

所以啊,咱们常说,人能决定事,到时候咱们再瞧瞧,这事儿到底做还是不做。

行啦,暂且到这儿,会议结束。

#秋季图文激励计划#

来源:笑料百宝箱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