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我百度了一下,“唐朝人的平均寿命约为59-65岁,具体数据因统计样本不同有所差异,但普遍高于传统认知中的30岁以下说法。”
不算很早逝吧?在那个年代。
我百度了一下,“唐朝人的平均寿命约为59-65岁,具体数据因统计样本不同有所差异,但普遍高于传统认知中的30岁以下说法。”
但是,这个数据的来历,百度上也说了,主要是三项:
“唐朝平均寿命的主要数据来源
墓志铭统计:历史学者对约1万份唐宋墓志铭的分析显示,唐代人平均寿命为59.3岁,宋代略高至61.4岁。
正史与墓志综合研究:李燕捷在《唐人年寿分析》中统计2944名有生卒记录的唐人,得出平均死亡年龄为57.55岁。
二十四史人物统计:部分学者通过分析《二十四史》记载的唐朝人物寿命,得出平均65.6岁的结论。”
我们可以想象,有墓志铭的、能列入正史的、甚至进入到《二十四史》中的,一定不会是寂寂无名之辈,更少包括夭折的孩童,除非是帝王之子。也就是说,这个数据来源,已经自动过滤了一大批年轻就死去、来不及建功立业青史留名的普通人。而按现在的标准,唐朝所有人的平均寿命,一定是远低于“59-65岁”的。
这样看来,李世民51岁而死,应该是到了平均寿命,绝不能算早逝。
当然,李世民年轻时带兵打仗,亲自冲锋陷阵,可能受过伤;与李建成争太子时,史书记载,曾饮下李建成的毒酒,吐血数升;当了皇帝后,一次民间发生蝗灾,他以“百姓有过,在予一人”的言论表明愿承担灾祸,不顾侍从劝阻吞食蝗虫……这些事情,都可能损害了他的身体健康。
虽然一定有高明御医照顾左右,但李世民终于没活到长寿——可是,也不算很早逝了。
来源:等闲读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