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后不缺钱,却拼命去打零工:他们是真的闲不住,还是怕被遗忘

B站影视 欧美电影 2025-09-01 20:08 1

摘要:60岁的阿姨,退休金比你工资还高,却每天早上5点多,精神抖擞地跑去做家政,一个月挣一万多,走路都带风;65岁的铁路大爷,退休后一头扎进短视频行业,演戏、拍段子,成了网红,日薪比上班时还高;72岁的“北京奶奶”,揣着高校教师、社区书画社创始人、专业推拿师好几本“

你有没有发现,我们身边的“老年人”,好像越来越“不服老”了?

60岁的阿姨,退休金比你工资还高,却每天早上5点多,精神抖擞地跑去做家政,一个月挣一万多,走路都带风;
65岁的铁路大爷,退休后一头扎进短视频行业,演戏、拍段子,成了网红,日薪比上班时还高;
72岁的“北京奶奶”,揣着高校教师、社区书画社创始人、专业推拿师好几本“证”,在求职市场上,比年轻人还抢手。

据统计,全国退休人员再就业的人数,短短三年内就翻了一番。也就是说,我们身边,每四个退休的老人里,就有一个,又重新回到了“工作岗位”。

很多人不理解:图啥呢?辛苦了一辈子,好不容易退休了,有钱有闲,为啥还要出去“折腾”?

他们,是真的“闲不住”,还是在害怕着什么?

我们总以为,退休,是幸福生活的开始。

但对很多人来说,退休,更像是一场突如其来的“失业”,一次猝不及及的“社会性死亡”。

昨天,他还是单位里受人尊敬的“王工”、“李处”,是能解决问题的“主心骨”;
今天,他一下子就变成了小区花园里,无人问津的“老王头”。

这种从“被需要”到“被闲置”的巨大落差,足以击垮一个人的价值感。

一位刚退休的正县级干部说,他还想继续搞招商引资,把他几十年的经验和人脉用起来。他不是贪恋权力,他是害怕,自己这一辈子的积累,就这么“作废”了。

研究数据也印证了这一点:男性退休后五年内,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率会上升40%。 为什么?因为那种被社会“抛弃”的失落感,是真的会“要命”的。

所以,他们拼命打零工,不是为了那几千块钱。

他们是在拼命地,为自己找回一个“社会角色”,一个能证明“我还有用”的身份标签。

哪怕只是在麦当劳当个服务员,或者在社区当个志愿者,只要还能被这个社会“用”一下,他们就觉得自己,还没被这个时代彻底“扔掉”。

还有一个原因,可能更让我们这代人心酸。

他们出去工作,很多时候,是为了给我们这群“压力山大”的子女,“托底”。

我们这一代,大多是独生子女,面临的是“421”的家庭结构——两个人,要养四个老人,一个孩子。

房贷、车贷、孩子的教育金……哪一座不是压在我们身上的大山?

我们的父母,都看在眼里。

31%的老年主播,坦言直播的收入,是用来“补贴子女房贷”的。

他们嘴上说着“我是闲不住”,“出去活动活动筋骨”,但实际上,他们是在用自己晚年的辛苦,来换我们肩上能轻松一点。

他们不是不知道累,他们只是,更心疼我们。

除了找回价值感,帮助子女,再就业,更是他们对抗衰老,对抗被遗忘的一场“战斗”。

工作,是最好的“抗衰老剂”。

它提供了一种规律的生活节奏。 每天按时起床,有事可做,有目标可奔,就不会在无所事事中,迅速地颓废下去。它提供了一个社交的场域。 在工作岗位上,他们能接触到不同的人,尤其是年轻人,能感受到时代的脉搏,不至于和社会脱节。它更提供了一种“我还能行”的心理暗示。 靠自己的能力挣钱,这种成就感,比任何保健品都更能滋养一个人的精气神。

一个昆山从事绿化的老人说,他们一群老头子,会边干活边开玩笑,聊死亡,一点都不忌讳。

为什么?

因为当一个人,还沉浸在创造价值的忙碌和快乐中时,他就没时间,去害怕衰老和死亡。

我们正在迎来一个史无前例的“退休潮”,每年,将有2000万人,离开工作岗位。

如何安放他们,考验的是我们整个社会的智慧和温度。

当你的父母,也提出想出去“找点事做”时,请不要急着反对,不要用“您就在家享福吧”这样的话去“绑架”他们。

请试着去理解,他们内心深处,那份对价值的渴望,对连接的期盼,和对衰老的不甘。

他们不是闲不住,他们只是,想在自己还能动弹的日子里,再发一点光,再散一点热。

为自己,也为我们。

这份“折腾”,值得我们所有人,最热烈的掌声。

来源:城惑研究所一点号

相关推荐